第三节 生产 一、工艺流程
由流送(经过除草、除石、洗涤)——切丝——浸出——清净——蒸发——结晶——分离(
经过干燥)——包装——成品入库。
二、工艺结构
动力部份保证供给生产所必需的电、水、汽,由水龙喷射器流送到切丝机切丝,菜丝切得
越细越长为好(增加浸泡面积)。浸出提汁率与加工甜菜量之比是110/100;废粕含
0.30%左右。浸出汁打到清净组后,利用石灰窑锻烧产生的窑气(二氧化碳),石灰乳、硫
漂方法降低浸出汁色值、然后用蜜压机和袋滤箱消除滤泥等杂质,清净效率要求达到
55%,二清汁色值指数要求在12%以下。在保证滤泥含糖不超过0.1%的前提下,清净效
率越高越好,色值越低越好,产品糖的洁白度,关键就在于清净这一环节。清净后的浸出汁一
般锤度(干固物与糖汁量之比)要求在14%左右,稀汁含量水份较大,然后进入蒸发罐进行水份
蒸发,变成了糖浆打到结晶罐进行煮糖结晶,煮糖时间一般3个小时左右。经过三砂煮糖,助
晶后,经分离机分离出的废蜜做为酒精生产原料,以上就是宝泉岭糖厂制糖生产工艺结构的粗
略简述。
三、生产初级阶段
宝泉岭糖厂于1976年1月5日开机生产,3月30日停机,生产85天,处理甜菜19272吨,平均
日加工量只有227吨。这是第一次试车生产,这段生产没有经济指标,只有技术指标,主要目
的是通过试生产来检查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技术状态和安装质量,以便进行更换和调整,为
正式开机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正式投产由1976/1977生产期开始算起,一直到1980年连续四年因为原料不足,生产期
过短,造成停机亏损严重。再加操作技术不过硬,工艺指标上不去,出现了日加工量低,回收
率低,平均有效作业时间短,产品合格率低,总损失高,消耗高,吨成本高等多方面不利因素,
曾一度造成了生产恶性循环状态。最严重的一年一一1979年收购甜菜9408吨,从开机到停机
生产只进行了27天,就把甜菜处理完了,车间连年亏损,于是就盖房子、挖沙子、熬糖块搞生
产自救。
四、生产后期阶段
1980年厂党委提出了“以制糖为中心,以原料为重点”的指导方针,从此制糖生产开始了
好转。1981年加工甜菜54250吨,几乎等于前五年加工量的总和。加工量达到了534吨,突破了
设计能力500吨大关;有效作业时间23点58分;工艺总损失3.588%;较省指标4%下降了0.412%;
每百吨甜菜耗煤9.4吨,较省指标11吨煤/100吨菜,下降了1.6吨;产品合格率93.5%,
车间年盈利144万多元。
1981年制糖生产打了一个翻身仗,一举扭亏为盈,振作了精神,鼓舞了士气。在1981年夺
取制糖生产胜利的基础上,厂党委又提出了“学女排、敢拼搏、夺第一”的口号。车间全体职
工积极响应这一号召、认真检修、共同努力,大战65天,完成加工甜菜42,809吨,平均日加
工量又突破了600吨大关……,到1985年平均日加工量达到908吨,实现了一厂变两厂的奋斗目
标。
制糖车间自1976年投产以来,截至1985年底,制糖生产已经进行了十一个生产周期。尤其
是1980/1981至1984/1985五个生产周期,经济指标和各项工艺指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全
国中型甜菜糖厂协作会评比中,除了1982/1983这一生产期评为第二以外,其余四个生产期均
被评为第一,1984/1985年生产期吃掉甜菜20.7万吨,在全国中型甜菜糖厂生产史上创了加工
量最高纪录。制糖车间全体职工在“六五”期间为厂和车间争得了荣誉,立了大功(糖间历年
生产情况统计表附后)。(表B一8)
制糖车间历年生产情况统计表
表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