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厂党委一班人逐渐冲破了“左”的束缚,解放思想,开拓
前进,首先下决心扭转了原料不足的被动局面。虽然解决了原料不足的问题,但是在甜菜变为
糖的复杂过程中,如果加工能力,工艺指标和产品质量上不去,能源消耗,材料消耗,工艺总
损失,生产成本降不下来的话,那么即使有了充足的原料,也将失去企业组织生产的意义,而
实现不了扭亏为盈的目标,更达不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当时主管生产的副厂长率领
生产口的全体人员,会同制糖车间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开会研究制定了设备的更新、改造、革
新和挖潜的具体方案。这个方案是在原设计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首先从内涵方面来扩大生产能
力;大查汽、水、糖的跑、冒、漏,来降低工艺总损失和能源消耗。然后进行增加,更换、改
造和革新、花钱不多,收效甚大,事半功倍。单从扩大日加工量一项来说,1.981年为534吨;
1982年为667.8吨;1983年为769吨;1984年为849吨;1985年为908吨。五年迈出了五大步,一
步闯一关,一年一层楼。以1985年平均日加工量908吨为例,比原设计能力提高加工效率81.6%。
1985年4月28日这一天加工量达到1064吨,比原设计能力翻一番还多64吨。这一成绩的取
得在制糖信息通迅中多数兄弟厂持怀疑态度,就连省糖业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对此也有疑问。但
是宝泉岭糖厂的制糖工人和技术干部,他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努力实践,切切
实实地在糖业战线上做出了成绩。(糖间各工组设备改造和革新项目登记表附后B一9)。
另一方面加强制糖工人工艺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技术培训,从人的潜力方面下功夫,不
断提高制糖生产的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敢于突破旧框框,打破常规,勇
于革新,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特点的生产新工艺。
一、浸出机构成立了:采用了细菜丝、装满槽、低水位、快转速、温度往前赶的新工艺。
二、创建石灰窑五定操作新工艺:l、定比例层(冷却层占窑体的25%,燃烧层占55%、预
热层占20%)。2、分层次定温度(冷却层40一50℃,燃烧层900一1100℃、预热层150一250℃)。
3、定煤、石的比例(11煤/100石)。4、定时装卸。5、定装量。“五定”操作法,效果无生
烧、无炼窑的现象。
制糖车间设备改造革新项目登记表
表B-9
宝泉岭糖厂改变传统工艺指数项目登记表
表B—10
在1982年全国中型甜菜糖厂协作评比会议上,苗黎明副厂长介绍了宝泉岭糖厂独有的“高
温度,快转速、‘闪电’式蒸发,中间不停留,高锤度”的新工艺,博得了省糖业公司和兄弟
厂一些行家里手的赞扬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