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艺流程和技术革新
第三节 工艺流程和技术革新
废蜜稀释后接种酵母菌一l号罐一2号罐一…9号罐(24小时后)一粗馏塔一排醛塔一精馏
塔一产品(纯度95°酒精)。
上图系原设计工艺流程图,自从1980年以后,原料逐渐增多,制糖车间的甜菜日加工量通
过技术革新也逐渐在加大。随之而来的废蜜量也在逐渐地增加,所以原设计的容量和工艺流程
已不适合实际生产的需要。革新改进工艺流程、扩大设备容量,已成为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
任务。
虽然酒精车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多年来在生产技术方面的业务指导都是由车间主任于德
春兼职。但是车间全体职工已积五年之生产经验,当初十八、九岁的小徒工,现已是二十四、
五岁的生产骨干了,他们对酒精生产工艺;设备性能已经是摸透了的。以于德春为首,以罗涛、
钱贵友、潘建民为骨干调动起车间全体同志的积极性。大胆设想,经过反复讨论研究、自己
绘图,在革新、挖潜、设备改造、扩大日生产量以及降低成本上迈出了成功的三大步。
第一步:1982年在车间主任于德春的主持下,把原80立方米的发酵有效容积扩大为126立
方米;由9个发酵罐变为10个罐;将原蒸馏冷却面积扩大了一倍。通过这两项措施,使日产量
提高了一倍。
第二步:在于德春、罗涛的主持下,将成品冷却器扩大了三倍,予热器面积扩大了18平方
米;粗馏塔由原来的直径710毫米扩大为880毫米,使日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两吨。
第三步:1985年在车间主任郭志刚的主持下,发酵容积又增加了56立方米;由10个发酵罐
变为12个发酵罐;精馏塔由原来的中700毫米扩大为中900毫米;排醛塔由原来的直径530毫米
扩大为中直径700毫米。使日产量在1984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4吨。
经过以上“三大步”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由原设计日产酒精3.3吨,现已达到了日产
酒精10吨,使生产能力翻了两番。
酒精生产已经进行了九个生产周期,共加工废蜜31600多吨。共产95°酒精6494吨,总产
值670万元,纯盈利107万元。
九个生产周期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参看附表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