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梧桐星火

梧桐星火



梧桐星火

   〔回忆梧桐河朝鲜族革命斗争历史〕

   李敏 李在德

  梧桐河村,位于松花江下游萝北县(今汤原县)境内的梧桐河同松花江汇入口处,是一个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好地方。据当时居住较早的人介绍:早在1922年时已有几户朝鲜族在
那里开荒种稻田,后来被军阀看中,招来几批从朝鲜逃荒来东北的朝鲜族农民到此安家落户。
大体分两三批采的,开始时百户、300户,最多600户。这个村名,开始叫梧桐河河东村,又
叫火犁村(军阀开来拖拉机开荒,用木炭烧,故农民叫它火犁村)。这里要记述的是1924年至
1934年期间,这个村所发生的革命斗争史实的片断。
  1925年左右时,当时黑龙江督军吴俊生、万福林,先后派人来此跑马占荒,投资开办农
场。开始时百十来户。1926年时再次大批招来朝鲜农民。这些农民都是从沈阳、哈尔滨等地
的从朝鲜来的难民,用轮船运到松花江下游。其中大部分送到梧桐河村〔因当时这里太荒凉,
有不少农民偷着往富锦的安帮河(现在的集贤县),汤原的格节河,萝北的鸭蛋河等地逃走了〕。
将农民运到梧桐河,叫农民打草盖草棚先住下,开荒种田。后来将农场改为叫“福丰稻田公
司”。
  “福丰稻田公司”是一座修筑大围墙的院套,两丈左右高,4座炮台,墙外设有护河,
里边驻有30人左右的自卫团,养有10条大狼狗,戒备森严。那时的公司用土地出租的形式,
让农民给公司种水稻,种1垧只给l担米,3、4斤豆油,10余斤盐(这是刚来的头一年一次性照
顾)。农民们还要负担大型水利设施的义务工。尽管如此,农民们还是满意的。因为只要有了
土地可种,就能有饭吃。但是,“福丰公司”有一年看到农业收成好一些就抬高地租,而且
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农民种3年的地后(熟地)他们可以随意收回,农民每年还得另外给
他们管农民的二房东一把头出增租粮。在他们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农民劳累一年到秋,地
了、场光、一贫如洗,生活异常困难。因此,在农民中反剥削、反压迫的势头,有一触即发
之势。
1927年夏,党派蔡平、李春满、韩友、金利万、崔英日等朝鲜族共产党员干部来到梧桐
河村,进行革命宣传工作。并组织了妇女、青年、儿童等群众性革命组织。同时,动员群众
出工、出料、自已动手建起了一所学校,叫罗兴学校。让朝鲜族农民子女上学念书。
1928年春,金治刚(崔庸健)等同志从黄埔军校毕业,受中共满州省委特委的委派,来到
梧桐河。他是负责组织三江地区朝鲜族村开展革命活动的。他在这里首先着手组织开办军政
干部学校一一松东模范学校,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军政干部学校连续办两期,每期两
个月,培训出170余人的革命干部。金治刚同志在这批学员中选一批优秀的、较成熟的陆续派
往通河,萝北的鸭蛋河,汤原县的格节河,富锦县的安帮河,哈达密河等各县开展工作。
1930年秋,根据党中央精神和满州省委行动委员会的指示,坚持组织地方暴动,反对封
建军阀的统治,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暴动胜利,是实现目前党的总路线的指导思想。梧桐河
村也和全国各地及东三省南满延边一样掀起了农民暴动的高潮。
首先是:组织农民武装,叫农民赤卫队。凡是18岁以上的青壮年积极参加了赤卫队,拿
起了打猎用的洋炮土枪。武器不足,就把全村的木匠任春植为首的找来,连夜赶制木枪,也
做了子弹带,没有子弹就塞些小木棒鼓起来以示有弹。那时农民手里没有钱,就由农会负责
动员每家拿一斗稻子,集中起来,到佳木斯换白布然后交给妇女会。妇女们将这些白布用锅
底灰染成灰色,做3件东西分给每位赤卫队员。即:一是子弹袋、二是背包、三是绑腿。
共青团员也武装起来,每人必备一件武器——叫护身杖。它是用木头制做的,木棒子上
头栓上红绳,顶端用铁箍包上。儿童团的任务是,在老师指导下到公司护河外玩,侦察公司
的动向,调查地主走狗到公司的出入情况。当时有个替公司管事人叫朴致浩(朝),重点监视
他们的行动。当时的群众革命热情很高,从儿童到老年人都动员起来了。准备同“福丰公司”
进行斗争,建立农村苏维埃政权(人民政权)。
1930年冬,梧桐河的农民暴动终于爆发了。这年由于水稻受灾,大大减产,可是公司仍
强行征租,而且征各种水利税,朝鲜族居住税等,名目繁多。而且公司规定不准到北林子砍
伐树木(梧桐河北有一片片的树林,农民建房、农具用料全靠这些树木)。农民已给二房东朴
致浩等人几年额外交征租,农民今年不交纳,他们就带领军队进行威胁,将农民领袖金治刚、
裴兴云等人逮捕起来殴打一顿,然后关押到公司院内炮楼里。连续几年来被公司的残酷剥削
和压榨的朝鲜族农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男女老少手拿镐头、镰刀、斧子、二齿钩等举
行了暴动。当时提出的口号是:
一、减租、减息!
二、取消对朝鲜族的各种不平等苛捐杂税!
三、允许农民到北林砍伐木材!
四、坚决反对给二房东交纳租粮!
  五、坚决惩办朴致浩,滚出去!
农民暴动队伍,打着横标、举着红旗来到公司门前游行。上千名群众围起了公司的大院。
公司炮楼的自卫队,开枪射击。大黑门紧闭着,群众毫不畏惧和退却。青壮年队员们,扛着
两根大电柱,同时往公司的大门上撞击,不多时,门就被撞开了,游击队伍涌进了第一道院
内(公司的头头和被抓去的代表在第二道院墙内)。群众高唱革命歌曲(从关内来的叫秋收暴动
歌)。此时,公司的地主们吓破了胆,派一名代表向农民宣布,答应农民提出的要求。群众喊:
“听不懂!”。当时那个二房东不敢出面了,青年代表裴敬天同志挺身而出说:“你们重新宣
布,而且拿出书面文件!”。公司代表只好回去写了个书面材料,双方分别盖了章。被扣押的
代表也放出来了。于是,游击队伍出了公司的大门,往模范学校前进,到了操场。操场秋千
架上升起了红旗,领导游行队伍的崔贵福来维持会场,裴致云同志来主持会议,金治刚讲了
话。农民们摇着红旗,呼着口号,高喊:共产党万岁!暴动万岁!高唱“农村苏维埃”(当时较
流行的歌曲),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群众第一次尝到了斗争胜利的喜悦和看到了自己的力
量的威力。

〔一〕

1930年9月,党中央六届三中全会有了新的指示,指出:现在的农民暴动,建立苏维埃等
的条件不成熟,而且明确指出,现在这个做法是“左”倾路线。这个指示精神传达到下江地
区,已经是1931年初了。当时,南满和东满的农民暴动有继续在扩大和发展趋势。北满的通
河县的农民暴动持续了半年之久,最终被日本、军阀(日本领事馆参与)勾结起来,进行镇压
屠杀几十名农民和共产党党员。敌人这一血腥镇压,对梧桐河、汤原等农民中引起了更大的
义愤,同当地的地主军阀对农民各种不平等苛捐杂税的不满情绪交织在一起,达到了无法控
制和操纵的程度。对运动评价是通过这次运动,真正看到了农民的力量,尝到了斗争的甘甜
果实,在北大荒播下了共产主义思想。农民很快认识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来继续在生根、
发芽、开花;培养、锻炼出了党员和干部,增强了组织性、纪律性;为组织汤原反日游击队,
从思想上和干部骨干上打下了基础。
1931年秋,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当年冬天的春节前夕,党组织在模范
学校召开了群众团体和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央的决议精神,号召各群团组织要团结各族人民
抗日救国。会上特别强调朝鲜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其他民族人民团结起来,打倒
日本侵略者,才能实现民族解放的道理。为了组织各民族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会议决定
组织一个抗日救国宣传队,到各县宣传活动。口号是:“中、朝民族团结起来反日救国”。
这次宣传队伍很庞大,青、壮年宣传队分两路进行远征。老年和少年儿童只在本地附近
地区活动。全村共组织起4、5个队。宣传队服装,一部分集资统一到佳木斯购买些布料制作,
大部分是妇女们捐献节日穿的服装,甚至不少妇女将自己结婚时穿过的衣裙、衣裤献出来。
宣传队采取化装扭秧歌舞的形式,有穿汉族旗袍的、有穿朝鲜服装的、有的穿男女学生
服的、有踩高脚的,也有跳朝鲜民族舞、摇头舞的。从正月初开始,在学校操场进行了一次
大汇演,反映很好。每个队里均有分工:有分工演讲的;撒传单的(传单是用汉文写的,便于
汉族、朝鲜族均看懂)。每个队伍安排了歌手,用朝、汉两种语言唱革命歌曲。当时许多领导
干部也亲自参加了演出。如裴致云(后来汤原县第一任书记,1933年被日帝杀害),裴敬天同
志男扮女装,用假头发梳成长长的辫子,扭起了中国的秧歌舞;张兴德同志(曾是6军2师政治
部主任)生来一脸连鬓胡子留下,腰间别个大烟袋,弯弯着腰,装成汉族老汉;李在德(女)
石光信(女)身穿中国式女学生衣裙和兰旗袍,同裴敬天跳朝鲜舞和秧歌配合;李云峰、林国
兴、李钟玉、金宗瑞等分别化装成学生、农民,边唱边扭。跳一阵后,李云峰、尹锡昌唱歌:
全东北的工农学,联合起来呀;联合起来,跑到火线,为祖国而战。南京政府国民党,
出卖东北了,可恨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州啦!
张兴德、徐光海同志讲演:“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已17年了,现在又来侵入中国的东
北,我们两个民族是大敌当前,日帝是我们中朝民族的共同的敌人。我们要团结起来,反抗
日本侵略军……”。
石光信、李在德二人用朝语、汉语唱起中朝民族联合起来呀歌曲:
一、中朝民族劳苦民众,亲密的联合,一齐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开火,只有我们消灭这一
共同的敌人,那时我们才能得到生活和自由。
联合起,中朝民族。
亲密的,巩固的,
冲锋呀,杀尽哪,向着那日帝国。
二、亲日汉奸卖国贼不分中朝国,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傀儡和走狗;
民族不分中朝全是日帝死对头,千万莫听他们的挑拨和欺骗。
联合起,中朝民族。亲密的,巩固的,冲锋呀,杀尽那,
向着那日帝国。
裴敬天上着朝鲜上衣,黄色的,下穿红色的长裙,用两手撩起大裙子,上了中间的大桌
子,带头用宏亮的男声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朝民族团结起来反日救国”。
群众在欢呼口号的同时,议论纷纷:“呵,原来是男的呵,多漂亮呵……”
接着裴致云等同志在中间开始跳朝鲜的摇头彩带舞,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在热烈掌声
中徐光海出面讲话,然后,又接着跳起中国的腰鼓舞,高脚桥舞。
为了扩大影响,除了在梧桐河河东村,河西的古城岗村外,决定到各县进行演出。远征
宣传队,曾到汤原县境内鹤立镇、连江口、太平川、格节河金矿、鹤岗煤矿、萝北的鸭蛋河、
嘟噜河、依兰北的农村等地区,进行了40多天的宣传。汤原中心县委管辖下的萝北、通河、
富锦县的一安帮河区等4个县,7个区建立了反日同盟会。会员达到四、五千名。此时,周围
的汉族农民群众开始了解到这里的朝鲜族是抗日的。增进了汉、朝民族之间的感情。当时,
在汤原的太平川、格节河、黑金河、鹤岗、鸭蛋河等地在汉族群众中开展发展党员和建党工
作,一批汉族、朝鲜族群众中的骨干分子加入了党的组织。这些党员和党的组织,在以后组
织抗联队伍的建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级党的组织积极建立抗日武装,联合各方
力量,打击日本侵略者”。在梧桐河流域的广大农村,由于地主、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挑拨
离间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武装抗日还没有被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加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民族隔阂的存在,给组织抗日武装工作带来了严重困难。
此时金治刚同志根据省委的指示接受新的工作,到饶河、宝清等地组建抗日武装任务已
离开桐梧河。因此,当时以李春满为县委书记,裴致云、金相国、李仁根(张大个)徐光海等
为首的汤原县委,为组建抗日武装,迎着种种困难和曲折,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的工作。
1932年间,在桐梧河流域为中心的松花江两岸农村中开展了动员和革命群众献粮、献物
购买武器活动。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共买了10余支长、短枪。1932年农历10月10日,40余名
党、团员集合于汤原县城的北半截河村,正式宣布成立了汤原反日游击队。李仁根为队长,
裴致云为政治负责人。游击队成立后,第一个任务是,袭击梧桐河村的“福丰稻田公司”的
自卫团,夺取武器,壮大武装。但是,不知谁走漏了消息,“福丰公司”收买和指使一伙土
匪说:“高丽棒子是日本走狗,要造中国人的反,先收拾他们”。在队伍前进的途中,到桐
梧河边一个姓陈的老乡住处休息,土匪队设下埋伏,突然袭击。把好不容易弄到的10余支枪
统统给抢走了。当时游击队员们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县委鼓励全体队员坚定信心,坚持下去,
只要有党的领导,失掉的武器还会夺回来。当年11月间,党组织又派共产党员和抗日救国会
会员到伪军中去,做伪军的反正工作。与此同时,继续开展宣传鼓动工作,积极募捐集资买
枪。1933年,用农民捐献的稻谷又买了10余支枪。再一次组织起抗日游击队武装,并派懂汉
语的优秀党员裴锡哲同志负责带队。到汤原县格节河一带活动,争取“老来好”土匪队。裴
锡哲等同志们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老来好”的头子认为,这支游击队是赤手空拳,
空喊抗日口号怎么能打仗?再加上“老来好”队伍纪律不好,抢老百姓东西。当时,我们对统
战工作也缺乏经验,方法简单急躁,限制他们抢老百姓东西,不准吸鸦片等,特别是党的统
一领导下的抗日,他们理解不了,而且产生了疑心,触犯了土匪的利益。不到3个月,就被这
支“老来好”土匪队缴械了,而且裴锡哲等7名同志壮烈牺牲,游击队再次遭到挫折。
  然而,在挫折面前,在汤原县委的领导下,党员干部表现了百折不回,顽强不屈的斗争
精神。1933年1月中心县委又先后派共产党员徐光海到鸭蛋河一个叫“阎王”的义勇军部队,
派裴敬天、金宗瑞、宋乃镇同志到“青山”、“占中央”等山林队去宣传党的抗日政策,争
取、团结山林队接受党的领导,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同时,还组织40余名共产党员、共青团
员和思想坚定的青年(大多是模范学校的学员),随时准备武装起来。此时,日军已占领交通
要道的镇一鹤立区,县委转入地下,办公地点,是鹤立镇北7号桥后山山洞里。游击队在这座
山的另一座山洞里(挖了几个山洞分别住),白天住在山洞里,夜间
出来活动。
  1933年9月(农历仲秋)裴致云、崔贵福(县委组织部长)等同志在半夜进村,召集地方干部
开会,研究当前工作,分析敌人动向和群众的情绪。会议上大家谈到了李元珍、李广镐、金
英振(鹤立村的人)全家不辞而别,跑到鹤立镇。根据这一新情况,会议正在研究对策时,万
万没有想到,突然被敌人包围了。后来才知道,这是李元珍等投敌后,把日军领来的。下面
是当时人李在德、金宗瑞同志的一段回忆原话:
  “有一天住在洞里的金道植同志出去小便回来说,村里狗叫、人喊声音噪杂得利害。此
时天蒙蒙亮,但往村里看,看不清。当太阳出来很高时,我们拉开距离悄悄地进了村,这时
才知道,在村里开会的干部和全村农民被日军宪兵队抓走了。(后来查明)叛徒走狗们穿着军
装,戴着口罩,只是没带柃带刀。人们猜测那准是李元珍、李广太、金宗国(新村的富农)干
的。
  “当时党组织立即决定,村里无法隐蔽下去的人,马上上山。一天晚上,我们集合在洞
外,有40余人,其中除了4名是汉族同志外,其他全是朝鲜族同志。当时宣布夏云杰(汉)任队
长,戴洪滨(汉)任副队长、李仁根(朝、外号张大个子)任参谋长。并宣布从今后上山正式活
动了。全队40余人,只有7支枪(其中手枪两支、猎枪1支),其余的都是空手。队伍离开山洞
向西走,途经村时,看见全村的住房门窗大都遭到破坏。”
  后来才知道,日军这次大逮捕的是在汤原县的格节河、校屯和新屯、7号村等地同时进
行的大逮捕。
  敌人企图把我党的地方组织一网打尽。他们把几个村的男、女青壮年和老人全部抓了起
来,约300人左右,用车拉到鹤立镇日本宪兵队。经过叛徒的辨认,县委书记裴致云、组织
部长崔贵福、县委委员妇联干部金成刚(女)、共产党员丁重九、丁日、孙哲龙、金术龙、李
振永、林国镇、共青团干部石光信(女)、张明玉(女)、金峰春,以及革命群众柳仁化等13名
同志被拉出人群,关押在宪兵队后院大仓库里。
  关押期间,以裴致云为首的13名同志,在敌人残酷的刑讯面前,毫不畏惧,英勇顽强,
宁死不屈。深秋季节北方的天已经冷了,同志们仍穿单衣,他们在仓库房里寒冷难忍,加之
每天都被提审毒打、灌辣椒水,倍受折磨,但没有一个同志动摇变节。
  当敌人问:“你们还抗日吗?”回答:“只要你们不滚出去,我们就抗日到底!”敌人暴
跳如雷,又对这13名同志施展种种残忍的刑法,用竹签子刺指甲缝、用铁勺子烧肉体、用鞭
子抽,遍体磷伤,血肉模糊。但敌人野蛮残暴,没有使13名同志屈服。于是敌人采取软化手
段,把留声机放到仓库里,播放黄色歌曲,然后再提审时,敌人狡猾的问共青团员、年青姑
娘孙明玉、石光信:“你们年轻轻的,找个丈夫结婚,安安乐乐地过日子不好吗?抗什么日
呢?”她们的回答:“叛徒听着!我们今天需要的是祖国的解放,人民的自由,你们披着一张
狗皮,过狗样的生活,而我们要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斗争到底!”。
  金成刚同志(李在德母亲)同时也拉出去逼供,要她交出女儿的话放她回家时,金成刚同
志大声喊道:“我的女儿上山了,是你们逼的,去打击你们日本侵略军.我相信终有一天,
她会凯旋归来的,强盗们,你们等着吧!等着吧!……”敌人再次暴跳如雷,把3位女同志拉到
刑室再次施行严刑拷打,直到她们奄奄一息,扔进牢房里时,裴致云、崔贵福同志带头高喊: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强盗滚出去!同时高唱《红旗歌》: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
   收敛着战士的尸首,
   尸首还没有僵硬,
   鲜血已染透了旗帜。
   誓我们红旗,永远高举;
   誓我们前进,永不间断;
   牢狱和断头台,你来就来你的,
   这就是:我们的告别歌。
   高高举起呀!血染的旗,
   誓不战胜,终不放手,
   畏惧者你,滚就滚你的,
   我们坚决、死守、保卫红旗。
   高高举起呀!血染的旗……
  这13位同志的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经30余天的突击残酷刑讯,同志们仍毫不屈服,
反而更加坚强。日本宪兵和特务们也怕游击队的突然袭击,最后没经宣判,就先秘密的把13
名同志活埋于宪兵队后院内。裴致云等13名烈士,为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就这样英勇的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表现了高贵的革命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13名烈士中,崔贵
福和石光信(女)是一对定了婚的情侣。
  1933年以“八一五”的这次大屠杀作为宣传主题,地方儿童团宣传队,再次组织抗日救
国宣传队在松花江两岸开展活动。撒传单、贴标语,激发了在松花江两岸的汉、朝人民。在
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激发了人民坚决抗日救国的决心。许多地方党组织,利用各
种形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并进行募捐、集资支援游击队。这时,只有40余人7支枪的
汤原游击队,在日寇的残酷屠杀和镇压下,更加坚定了抗日到底的决心。
  1934年1月,缴萝北县鸭蛋河高奎一的自卫团的械。这项工作,1933年7月就开始争取当
地“阎王”的工作。是派徐光海等同志作的工作,较顺利。这次吸取了对“老来好”的事件
的经验教训,做了比较细致的耐心的工作。开始时,“阎王”队的成员对徐光海不图名、不
图利、不贪财的举止行为不理解,又敬佩。徐光海以共产党员的模范行为影响和感动了这支
队伍,在队伍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用艰苦的工作,逐渐改变了这支队伍,抗日的旗帜逐渐
鲜明起来了。鹤立“八一五”事件发生后,40余人的队伍只有7支枪,急需解决武器。于是,
汤原县中心县委派以李仁根、戴洪滨为首,率领这支队伍北上到鸭蛋河。徐光海负责向“阎
王”借了两支枪,化装潜入萝北县鸭蛋河(即:凤翔镇),缴了自卫团20余支枪支。具体形式
是:40余人中留在城外一部分,化装老百姓进城一部分。汉族同志李凤林、宋殿双等人假装
讨债打架,为了更逼真,特将衣服撕破,往脸上摸些猪血,连打带撕的边骂边吵:要镇长评
理去。两个人跌跌撞撞的往自卫团门里硬闯,后边戴洪滨等男队员和裴成春、李在德、柳明
淑、许贞淑等女队员假装看热闹,拉架的样子跟一大帮。到了门口,哨兵一看,他们认识李
凤山(是当地汉族,有点地产、同镇长曾拜把子,常出入于自卫团院内)所以没拦,他们进去
几个人。此时,镇长他们正在打牌,王举选等人掏出枪,先有人把哨兵步枪缴了,另外同志
到屋内向自卫团支上枪,自卫团兵正在打牌,还没反应过来时,墙上挂着的枪已经被游击队
员拿到手,向他们支上了。就这样没费一粒子弹较顺利的成功了,重新武装了的这支队伍。
在撤退时,被敌人追击,但进行了反击之后,敌人退去了。当年10月间,徐光海同志率领
“阎王”队21名义勇军队员加入了汤原游击队。徐光海同志担任汤原游击队副官处工作。
  1933年初,汤原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六一二”指示:“号召广泛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精神,往富锦县五区“安区”(即:集贤县,当时该区委归属汤原县委直接领导,建立了
党的组织),派金相国、李春满、全华等共产党员。原汤原县委书记李春满担任安区委书记,
组织反日武装工作。开始时,首先解决枪支问题,动员党员,干部、群众捐粮,买枪活动。
  1933年春,日本侵略佳木斯以东的小城镇以及向农村深入。武装侵入强行没收农民的土地
和枪支等,引起了一场农民反抗日本侵入的暴动。各地纷纷组织起红枪会、黄枪会、大刀会等
自发的宗教色彩的反日武装。当时,党组织决定支持这一运动,并动员当地的党员、共青团员
和革命青年积极参加红枪会,深入其内,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党的政策。同时,发动地方
群众团体,积极支援红枪会的物资需要。并进行动员: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枪出枪等活动。
妇女会,负责炒包米面和大米面,而且制做小布口袋,每袋装包米面和犬米面拌在一起,加盐
或糖的炒面,运往红枪会部队驻地一康家村,沙岗村等。当时进攻的目标是集贤镇(当时日军
进驻),城镇修有城墙,炮楼。
  当时朝鲜族住的村有:梅雪堂经营的村叫安邦河草甸子村,河西村,南边有叫杨树林村,
还有哈达密河、双鸭山的安邦村等均有朝、汉杂居的村。这里抗日救国群团组织比较活跃。这
里的朝鲜族多是从梧桐河迁居来的,所以参加了抗日救国各项活动都比较积极,群众情绪很高,
纷纷起来参加红枪会。当时对红枪会的宗教迷信的一些规矩对朝鲜族来说,有些不大理解。但
党组织进行思想动员工作后,也是同样履行喝鸡血、烧香磕头等宣誓仪式。然后,开始进攻了,
当时的武器,除了少数负责人有长、短枪外,其余的全是红缨枪,大刀等原始武器。
  记得是,正刮春风,田地里刮起龙卷风,尘土漫天飞的一天,开始进攻了。队伍是用马车、
牛车将军队送到离城墙几里路处,队伍开始进攻了,手持着红缨枪挺进,开始城内无反映。认
为,日军被红枪会吓跑了。当时队伍中,有一种轻敌的思想:“小日本不抗打,我们是大国人
……”。队伍继续推进到城墙近百十来米处时,敌人才用机枪、迫击炮开始扫射,顷刻间,城
外鲜血流成河。有不少人见此情,义愤之际,高喊冲啊!边喊边冲上城门,然而均在敌人无情
的机枪扫射中倒下去了。全华同志也同其他战士一样中弹牺牲了。队伍开始后撤,有的崩散
了。最后,余下的幸存者各奔前程而告终。金相国同志率领的尹锡昌、李云峰、李钟玉、李贵
学等还有汉族青年郎××等人奔到河东时来,这里从等备到结束约15—20天时间。
  从此,党组织又重新研究、并制定计划创建反日游击队。再次筹集物资,购买枪支的活动。
当时正值春耕季节,农民们大部分从梧桐河遭水灾来的难民,贫困中,只好等秋后才能考虑。
到了1933年冬,再次筹备粮食卖了购买了1支德枪(匣枪),确定去缴集贤当时有名地主汉奸李
海的自卫团的武装。事先做了不少的工作,派金相国、张太华等人先去做工作,送了一车大米,
同他们拜把子等。到1934年正月16日行动了。军事负责人金相国、区委书记李春满等7位同志,
以他们磕头兄弟的身份,带一些酒和点心等礼物进去了。外围的有张显庭(原名张在荣)同志带
来20名少年先锋队员、共青团员在外围。计划是:等7位同志把李海整住后给外围暗号时,外
围队伍进入将自卫团武器缴获起来,骑上自卫团的马上完达山,到七星砬子山建立后防密营,
完达山一带做为根据地进行活动。
这7位同志,进夹信子时很顺利,而且同李海正谈话。可是,因我们缺乏经验,被敌人有
所发觉而先动手,当场6位同志牺牲。他们是:李春满、陈永春、张太华、李春达、金奉书、
李春成。而金相国同志以死体掩护,当敌人追赶外围队伍时,从敌人手里夺来1支枪,当场杀
死敌人趁黑天越墙跳出来,同李云峰、尹锡昌等队会师,往北撤,奔原规定的地点王海屯南
边安邦河李石远任木匠住处。张显庭等人路经东边康家村,然后来到这里同金相国会师。他
们开会研究决定:这个队伍北征去汤原。参加人有:金相国、张显庭、尹锡昌、李云峰、李
贵学、李钟玉、陈秉榨、张在曼、李文浩、李贵燮、余德铉、朴京都、尹忠根等人,披星戴
月,踏着冰雪北上了。一路上又冲破重重艰难险阻,终于来到汤原县格节河北山上,与汤原
县游击队总部驻地会师了。
  1935年夏天,汤原游击队总队攻打了太平川等地警察队,并缴获了全副武装后,紧接着
以戴洪滨(汉)为队长,徐光海为政治部主任,还有裴敬天、黄龙吉、赵相奎、徐镐头(汉)等
组成的汉、朝游击队,来到富锦县安邦河,攻打当时著名的汉奸贺梦林自卫团。当时我们这
个队伍全部是日本式装备,黄尼子军服,日本枪,而且每人均穿日军风衣、军帽,手带白手
套。队伍首先派一位特派员宋乃镇同志来安区安排一下,了解内情后进行的。
  队伍来到时,到王海屯南l里路处安邦河边李石远家(当时安区委驻地)。傍晚时进村,开
一夜的会议,详细周密的研究了进攻的路线和方法。第二天早,队伍开进安邦河柳条洞隐蔽
下来。妇女会、儿童团做饭送到部队驻地。到下午四、五点钟时,队伍打着日本太阳旗,大
摇大摆挺进了。到了城门口时,徐光海同志装日军军官,说几句日语,裴敬天同志当翻译,
说:“皇军的来,有要事同贺梦林先生商谈……”。门卫的士兵,打了个举枪礼,放进了,
还有小官的早在门口等候。队伍走进第二道城内大门口时,贺梦林已在门口迎接,而且说
“皇军的登门光临,毕下无尚荣光,欢迎!欢迎!”
队伍到了二道城内后,徐光海、裴敬天进入贺梦林住屋,开始谈话时,把他缴了,外面的
队伍也很顺利地把自卫团全部武装缴了,而且变成了骑兵,然后带着贺梦林上了完达山的七女
峰。(又称七星砬子山)。该队伍,以完达山的七星砬子,锅盔山作为后防军营,开辟了集贤、
桦川、桦南、宝清、富锦等地的游击根据地,扩大队伍,开辟了地方组织,后来该队伍改编为
抗联6军1师。
  从此,汤原游击队很快的发展壮大,改编入东北抗联第6军,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小兴安
岭、完达山等地区。1938年6军政委李兆麟在梧桐河畔召开军政干部会议。同第3、9、11军共
同西征,进行游击战术。开辟了嫩江、黑河、以及大兴安岭等地区,打击日本关东军、伪军,
牵制了4、50万的日、伪军。在奋战14年中,李仁根、金相国、徐光海、马德山、吴玉光、裴
锡哲、李春满、裴敬天等40余名同志先后均英勇牺牲,鲜血洒在黑龙江省的土地上,在东北
抗联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梧桐河模范学校师生和群团中的骨干人员名单
1928—1931年

1、张铁:(外号张大个,原名李仁根,原籍朝鲜黄海道、汤原游击总队参谋长)。
2、徐光海:(曾任六军一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原籍朝鲜庆尚道人)
3、马德山:(原籍:朝鲜平安道人,曾任六军一师师长)
4、吴玉光:(原籍朝鲜庆尚道,曾任六军四师政治部主任,原名吴日光)
5、蔡平:(平安道人,后调盘石游击队)
6、李春满:(咸镜北道人,曾任汤原县委书记,安邦河区委书记等)
7、张兴德:(庆尚道人,曾任六军二师政治部主任)
8、裴锡哲:(格节河游击队长,庆尚道人)
9、裴锡九:(庆尚道人,曾任汤原县工人反日同盟会主席)
10、裴成春:(女)(汤原县妇女干部,曾任六军被服厂厂长,六军军部党委委员,教导
队支书等)
11、裴敬天:(庆尚道人,六军某团政治部主任)
12、崔贵福:(汤原县委组织部长,庆尚道人)
13、裴致云:(庆尚道人,曾任汤原县委书记)
14、丁重九:(中共党员,“八一五”事件中牺牲)
15、孙哲龙:(庆尚道人,“八一五”事件中牺牲)
16、金成刚:(女)(平安道人,汤原县委委员,“八一五"事件中牺牲)
17、金术龙:(中共党员,“八一五”事件被杀害)
18、李振永:(黄海道人,中共党员,“八一五”事件时被杀害)
19、林国镇:(庆尚道人,中共党员,“八一五”事件被杀害)
20、石光信:(女)(汉城人,共青团员)
21、孙明玉:(女) (庆尚道人,共青团员,“八一五”牺牲)
22、金峰春:(中共党员,“八一五”牺牲)
23、丁 日:(中共党员,“八一五”牺牲)
24、刘东振:
25、崔宪默:
26、李东善:
27、金浩景:
28、柳恩淑:(女)
29、金承杰:(平安道人)
30、金英淑:(女)
31、金宗瑞:(平安道人)
32、李亮洙:
33、裴仁全:
34、赵相奎:(庆尚道人,六军一师军需处长)
35、黄龙吉:(平安道人)
36、崔清洙:(平安道人,北满省委秘书处长)
37、尹仲根:(庆尚道人,后来安区地方工作)
38、宋乃镇:(汉城,萝北县、格节河区负责人)
39、兄林国衡:(庆尚道人,中共党员)
40、弟林国兴:(庆尚道人,六军一师团长)
41、金 :(平安道人,六军四师指导员)
42、李在德:(女)(中共党员,曾担任总支书记)
43、李道植:(原名张道进,中共党员,原籍庆尚道人)
44、权龙满:(庆尚道人,任六军三师七团政治部主任)
45、权德满:(庆尚道人,六军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