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卓有成效的改造工作
第七节 卓有成效的改造工作
18年劳改农场时期,共接收改造犯人1.4万余名,刑满留场近5,000名,接家1,000余户。
1956年6月以前是犯人和刑满留场就业人员兼有的劳改农场。1965年7月以后,变为单一的
刑满留场就业人员的劳改农场。
18年,每年都对罪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劳动生产教育,文化教育。
通过各种手段,促使罪犯加速改造。在国内外形势影响下,其中许多人,通过思想、劳动改造,
思想上起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许多人已经改恶从善,走向人民的行列。并由过去四体不勤,五
谷不分,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寄生者,改造成为养成了劳动习惯,又不同程度的学到了
一些生产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例如惯窃犯李占全,过去不懂农业生产,在
改造中学会了水稻灌溉技术。1956年回乡,正赶上农业社水田灌不上水,经他协助,问题解决
了,当场感动了许多人。都认为劳改农场不简单,使这些过去不务正业的人,学到了本领。农
业社要把他留下,村政府给农场写信要他回村工作。由寄生者变为劳动者,由人人厌烦,到主
动劝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的变化。它充分说明,党的劳改政策的英明、正确。至于反革命
犯坦白检举、揭发反动活动,盗窃犯拾金不昧,坏分子改邪归正等事实,真不胜枚举。所有这
些,均可说明:18年劳改工作,对分化瓦解和改造敌人,消灭反革命社会基础,变消极因素为
积极力量,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都是劳改工作难以用
数字计算的成效。
在改造与反改造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坚持贯彻党中央制定“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
“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方针。
一、对犯人定期进行考核
1952年以前,对犯人的管理较混乱,经过1952年的整顿,向犯人贯彻了农场拟定的罪犯监
管制度。同年7月又向犯人宣布了东北人民政府公安部拟定的劳动改造罪犯守则(草案)。明确
规定了犯人在思想上、劳动上、学习上、生活上,只许做什么,不许做什么。在同一时期,贯
彻了对犯人的定期考核制度(先是一周一次,后改为一月一次)。每次考核,分组进行,首先个
人在小组会上按照守则对照检查,其他犯人发言作补充,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逐个进行,
然后形成考核材料,送交中队干部审核,装入罪犯改造档案。
二、对犯人进行定期奖惩
根据干部对犯人的考核和定期考核材料,定期对犯人进行奖惩。支队每年春秋各召开一次
全场性的奖惩大会(春季在备耕工作前,秋季在秋收前,或秋收后)。在奖惩会上有奖、有惩,
泾渭分明。奖的有物质奖励(分一、二、三等)、记功、减刑、提前释放。惩的有记过、加刑到
处以极刑。奖与惩在会上当场宣布执行。总的原则,奖励多于惩罚。18年受到减刑奖励的有762
名,提前释放的有314名,受到记功和各种物质奖励的4,165名。1959年末,1960年初,根据国
家特赦令,对改造表现好的148名犯人分两批特赦。在减刑奖励中,有的从死缓改判为无期;有
的由无期改为有期徒刑。有个罪犯原判无期,由于改造表现好,对国家有贡献,由无期改判为
有期,又由有期徒刑,多次减刑,在监实际改造11年多释放。在受到惩罚的犯人中,也有由原
来的一般刑事犯,由于不接受改造,屡教不改,作恶多端,最后处以极刑。如盗窃犯张福林,
原来只判1年徒刑,屡教不改,作恶多端,最后被处决。凡减刑、提前释放、加刑、处以极刑,
都报省公安厅审查,报省法院判决,支队(农场)在奖惩大会上宣布。除支队每年召开两次大型
奖惩会外,分场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奖励会,主要是物质奖励和记功,材料报支队
审核批准。
三、对犯人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形势教育
从1953年起,根据国内外形势和罪犯的思想以及国家建设成就,在全场范围内,有组织、
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犯人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形势教育。教育方法是上大课,
分组讨论,中队辅导,个人写学习心得。每个监舍,都办有学习墙报园地。上大课有时通过全
场有线广播进行,每个监舍都有扬声器,有时面授。讲课人员,都由政策理论水平较高的科级
干部或一般干部担任。1954年开始,每个分场配备1名报告员(副科长或相当副科级)专门做犯
人的教育工作。每一次系统的学习,事先都有动员,事后都有总结,有始有终,收效甚大。如
1952年,结合犯人思想,进行了坦白认罪教育;结合社会上的“三反”、“五反”,对犯人进
行了“反毒”教育;结合“抗美援朝”战争,向犯人进行了“保卫伟大祖国教育”;1953年结
合国际形势组织犯人学习了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所作的政治报告,向犯人进行了“劳动创造
人类”的教育;结合朝鲜停战,向犯人进行了“朝鲜停战”教育;结合生产向犯人进行了“增
产节约”教育;结合普选向犯人进行了“普选”教育;1954年向犯人进行了“国家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教育;以后每年,都要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大事,结合犯人的思想反映,不停顿地向犯
人进行系统的教育。用正确的思想,改造和否定他们当中的一些不正确认识,达到改造思想的
目的。除长年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外,每年冬季,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犯人进行一次全面
系统的冬训教育。学习政治、时事,开展思想改造运动,总结一年的思想改造成果,逐个对犯
人进行评审。在冬训的基础上,每个犯人根据自己一年的改造表现,制定新的一年的改造规划,
一式二份,1份自己保存,经常对照检查,1份交队,由队长掌握考核。每年冬训,支队政治委
员亲自挂帅,给犯人作动员、讲课。冬训时间,每年大约在200个小时以上。从1月开始,3月
结束,一般都是半天劳动,半天冬训,天气特别冷或下大雪不能出工,就整天学习。时间集中,
力量集中,收效显著。每年冬训,在提高犯人认识的基础上,开展坦白检举活动,挖掘犯罪思
想,以便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犯人进行教育,这对改造犯人作用很大。
四、对犯人进行文化和扫盲教育
从1955年起,在犯人中开展了扫盲和文化教育。制定的规划中指出:“在两年内要扫除犯
人中的文盲,3年内使粗通文字的犯人达到初小毕业水平”。由农场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购
置课本,以队为单位编班,分扫盲班、初小二、三年级班。教员由队内犯人中挑选表现好,有
一定文化知识,有教学能力的担任。每周学习2至3个晚上,每晚1个半到2个小时,定期测验、
考核,学习成绩记入个人改造档案内。当时有50%的犯人,参加文化学习。后由于生产忙,及
其它原因没有坚持下去。
五、对犯人进行生产技术教育
农场领导十分重视培养与使用技术犯人和就业农工。从总场到生产队,都列入议事日程和
工作日程。如农场制定的“1956年至1957年狱政管理工作规划”(草案)中规定……“1956年要
使现有犯人基本做到熟悉所从事的农业生产过程;新调入的犯人,必须在一年内达到上述要求;
改造3至5年的犯人,要求达到技工水平”。同时建立了测验、考核、评定技术等级、职称、奖
励等措施。对犯人的技术培训主要采取办短期训练班和在生产实践中包教包学的办法。1953年
备耕阶段,选拔了有培养前途,年青的犯人206名,进行了为时40天的短期农业技术培训,使
他们掌握播种和一般农业知识;同时以他们为骨干,到生产队以师带徒,广泛地传授农业生产
技术。在犯人生产队,普遍建立犯人技术研究组。据1956年统计,全场33个农业生产中队都建
立了犯人技术研究组,每个组5至6名技术犯人。由中队指定1名组长,技术研究组的活动在中队
长领导下进行。技术研究组的任务是:负责向本队犯人贯彻技术措施;通过各种形式及时介绍
传授生产技术;培养本队犯人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对犯人的生产技术教育除采取上述措施外,
对一些有技术特长的犯人,合理使用,发挥他们的专长。如总场技术室,就调入一些有技术专
长的犯人参加技术室工作。并挑选有一定技术基础知识的犯人进行培养。如原先在伪满国高林
科毕业的杨彬,调到总场林业苗圃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刑满留场评为4级林业技术员。
农场1957年以前移栽的苗木,多数都是经他手培育的。在技术室工作的犯人,除负责技术工作
和培训其他犯人外,还在生产中起到以下作用:
l、进行技术指导;
2、负担总场试验区、繁育圃、采种的实际操作;
3、病虫害的防治;
4、积累资料,采集标本。
对犯人除进行农业技术培养和合理的使用农艺技术犯人外,对有其他各行各业技术专长的
犯人,通过调查,确有专长,都予启用。据1956年调查,全场启用有各种技术专长的犯人从事
技术工作劳动的达500余人。培养相当4级农业技工的犯人有609人,占直接投入生产犯人总数
的15%,其中相当助理农业技术员以上的有6名。这些技术犯人担任生产组长的481名,担任水
田看水员的52名,畜牧饲养员38名。
启用有各种技术专长的犯人,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如在农业技术指导室工作
的杜维平,以前对农业生产一窍不通,经过5年的改造和直接操作学到了技术,成为一个相当高
等院校农科毕业生的水平。有的技术犯人,经过在劳改中的培养锻炼,技术有很大长进,专业
知识进一步丰富;有的还在省内报刊和专业杂志上发表了技术性文章和论文。
六、在犯人中开展文体活动
为加速犯人的思想改造,通过各种途径,在他们中开展文体活动。总场从1953年起,组成
了一个有20多名犯人的专业文工队,自编自演有利于犯人思想改造的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每
月轮流到各分场演出。有时也排练大型的话剧、京剧、评剧等剧目。各分场也有业余犯人文艺
演出小组。18年总计演出各种文艺节目达700多个,其中自编的占50%以上。场内电影队经常
在各分场向犯人巡回放映,犯人每半个月看1场电影。特别是一些有政治教育的电影放映后,
还组织犯人座谈观后感。在监舍内,开辟运动场,立有篮球架、排球架,发给他们篮排球,开
展业余体育活动。1955、1956这两年,还组织了分场与分场之间犯人篮排球比赛。有的分场监
舍院内立有单双杠、跳高、跳远等设施。
七、办劳改报
1954年秋季,农场创办了“梧桐河劳改报”。设编辑、誊写、印刷等3人,都由犯人担任。
由场管教科派1名有一定文化、理论、政策水平的干部负责稿件,版面等审定工作,每周出三刊,
四开版,逢重大节日出专刊。劳改报专门报道劳改中的好人好事,先进生产技术,政府的指示、
命令等。稿件来源多数都系犯人投递,各中队都组织了犯人通讯小组,也有劳改报特约的犯人
通讯员。投稿份数多,质量好,报道真实的,还给奖。劳改报对促使犯人的思想改造起到了积
极作用。“梧桐河劳改报”一共办了10年,出刊1,500多期。1963年一场火灾,把报社烧毁,从
此停刊。
八、开办犯人图书馆
为搞好犯人的政治思想文化生活,每个中队每30至50人订l份报纸。每个分场建立犯人图
书馆,抽调1名犯人专门管理图书,每个图书馆藏书都在3,000册以上。1956年,一次就购进
3,600元的图书。内容有政治理论、文艺、各类技术书籍,还有小人书。图书馆还订有各种杂
志、各类报纸。每个犯人发给借书证,凭证借书。
九、成立犯人积极分子委员会
为调动犯人改造的积极性,1956年在犯人中队成立了“犯人积极分子委员会”,设主任委
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积委会的任务是:协助政府干部,做好犯人的思想工作,团结积极犯
人,搞好本队犯人的思想改造,劳动生产,遵守纪律等工作。积委会的产生,由中队犯人推荐,
干部审核批准。这项工作维持两年,当时对协助干部做好犯人思想改造工作,搞好劳动生产起
过一些积极作用。为防止狱头作风在监内再度兴起,1957年经上级公安机关指示予以取消。
十、对有技术专长的犯人发给技术津贴费
为发挥有技术专长犯人的作用,上级公安机关指示,按照技术等级,每月发给5至20元的技
术津贴。6级以上技工,每人每月发给5至10元的技术津贴;工程师,或相当工程师一级的技术
犯人每月发给10到20元的技术津贴;个别相当专家职称的犯人,生活上予以照顾,在犯人伙房
就食,可以单做,在副食品比较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照顾。
十一、对犯人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本着“阶级斗争与人道主义相结合”的政策,按照上级规定,从1952年起,每年发给犯人
棉衣1套,棉鞋l双,棉帽1顶,单衣2套,单鞋2双,被褥3至5年1床。毛巾、肥皂、牙刷按季按
月发给。主、副食按国家标准供应,每月或年节还改善生活。为认真贯彻上级规定,反对克扣
囚粮,总场设有狱政管理科和狱政干事,专门负责对犯人生活物资供应和管理及监督使用。并
经常深入各分场、中队检查犯人生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为解决犯人冬季洗澡难的问
题,1955年,在总场、3分场、8队建立澡堂,冬季分片轮流组织犯人定期洗澡。各分场都设有
医务所,总场设有医院,有病及时治疗。为解决年老体弱,患有长期慢性病不能参加劳动的犯
人的治疗,总场专设1个病号队。各大队上述犯人一律送总场病号队疗养、治疗。
1952年秋天,犯人全部搬入新盖草房。每栋监舍,设杂勤犯人l至2名,专门负责室内卫生,
烧炕、烧洗脸、洗脚水和喝水,保证犯人睡热炕,有足够洗脸、洗脚、擦身的热水和足够的开
水。经常组织犯人大扫除,被褥勤洗勤晒,监舍四周种有各种花卉,监舍内经常保持整齐、清
洁、卫生,要求木见本色,铁器放亮,并经常组织全场性的卫生大检查。从1955年起,每月还
发给每个犯人2至3元零花钱。1956年开始,在犯人监舍内,成立犯人小卖店。犯人在监内可买
到食品、副食品、调味品、大酱、酱油、食盐、牙膏、牙刷、毛巾、香皂、肥皂、信纸、信封、
邮票、针线、学习用品等。
18年的改造工作,改造了成千上万的犯人,通过改造,使他们绝大多数成为奉公守法,自
食其力的劳动者。有的并学有一技之长,对社会、对农场建设作出了各种不同贡献。从1969年
改为国营农场以后,留场就业的刑满人员,在各行各业生产劳动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的还
提拔为生产小队长,有的成为其他各业的管理人员。如食堂管理员、仓库保管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