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滨农场】
【黑龙江省绥滨农场】
创建于1948年2月1日,属绥滨县县办农场,以当地地名命名。邮政编码:156203。1948
年4月在现二十六队东2公里处定址,归富锦县领导;是年9月绥滨农场改为“富锦县第六农场
”;1951年9月,由松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松江省绥滨机械农场”,隶属省农业厅领导;1
952年3月场部迁往绥滨镇,1953年4月又由绥滨镇搬回老场部(二十六队),1953年10月场部又
迁往现第二十四生产队;1955年7月隶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1956年12月场部迁往近思
屯(即现场部)。1958年4月27日,农垦部合江农垦局成立,绥滨农场归属合江农垦局领导;1
963年1月1日,农垦部东北农垦总局成立,绥滨农场归其领导;1969年1月为兵团二师九团;
1976年2月25日,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成立,绥滨农场归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宝泉岭管
理局领导,命名为“松江农场”;1978年10月恢复原名“绥滨农场”。1995年5月18日,按“
公司法”成立了“黑龙江农垦绥滨农工商实业总公司”,又将具有政府职能部门集中到社区
管理委员会,科学界定政府与公司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新的机制开始运转。
绥滨县北35公里的近思屯是绥滨农工商实业总公司所在地。1915年以朱庆澜为首的河北
地主集团创办了“近思公司”,近思屯由公司名称而得名。农场地理坐标在东经131°26′—
131°48′,北纬47°5′—47°42′之间。农场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6公里,总控制面积
534.4平方公里,为两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南临松花江,北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沿江21公
里有农场第一、二、三生产队。东部、东南部与绥滨县忠仁、北山、富强乡接壤,西部与江
滨、军川、普阳农场相邻。农场境内与绥滨县福兴、北岗、北山、富强等乡20余个村屯土地
插花。
全场共有6014户,19443人,其中汉族18973人,占97.6%;满族393人,回族21人,蒙古
族7人,壮族9人,苗族2人,朝鲜族30人,布依族1人,土家族5人,僮族1人,彝族1人。
农场土地为黑、松两江交汇冲积平原。土壤发育较年轻,砂层厚,表土薄,属棕壤土、
白桨土、草甸土、沼泽土四个土类。全场土地较平坦,局部起伏碟形相连。地形西北高,东
南低,地面坡降1/8000—1/12000之间。海拔高度在61—63米之间。个别地区高达70—80米
。最高高程为83.6米。最低高程为56.6米。古城一带为古城岗高地,形成制高点,西部有金
甲山、老土山突起。场部西南部碟形低洼,易于积水,形成自然泡。
本地区有三条水系,松花江流经农场南沿20公里;黑龙江流经农场北沿21公里;蜿蜒河
发源于农场西南地区重洼地,为平原沼泽性河流,全长92.4公里,流经农场长度为25公里,
流域面积1230平方公里,上中游河道弯曲,时断时续,承汇能力很小,地下水位距地面1.5米
—2.5米,地下储水量充足,水质较好,适宜灌溉。
本地区属于中纬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干燥严寒,夏季湿热短促,秋季温降
急剧,冬夏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9℃左右,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1.5℃,历史极端
最低气温-40.5℃。夏季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1.8℃。其极端最高气温38.4℃。无霜期历年
平均为135天,最短为112天,最长154天。冻期一般达150天左右,土壤冻结深度1.5米—2米
。本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29.1毫米,最多年份752.9毫米,最少年份323.3毫米。春季3—5月份
降水量占全年14%,夏季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63%,秋季9—11月份占全年降水量21%。
年多西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4.7米/秒。最大风速24米/秒,大风多集中在4—5月
份,春季平均风速5.4米/秒,大风为18天左右,春风强烈而干燥。旱涝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
生,旱年占45%,涝年占25%。
全场有43个居民点,1994年末场部户数为2496户,占全场总数41.5%,有人口7097人,占
全场总人口36.5%,是全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绥鹤公路由南而北直穿场区,向南35公里直达绥滨县城,夏季松花江航运上行可达佳木
斯、哈尔滨。下行经富锦、三江口迂回到黑龙江,逆水而行可达黑河。
场部中心大街(和平路)横贯场区东西,通往全场各生产队。和平路2.5公里,与绥鹤公路
在场部中心区十字交叉。场部中心区有农垦绥滨农工商实业总公司办公楼及所属职能科室。
法庭、公安局、俱乐部、文化中心楼、图书室、新华书店、电视差转台、广播室、通信中心
、幼儿园等。
中心十字街周围有百货商店、农贸中心大楼以及新兴的第三产业。如餐饮业、修理业、
冷饮业、理烫发、各种食品加工业、各种批零商业、建材业、个体药店、饲料店、粮店、浴
池、照相、出租车业等。
场部西部有第一中学、职业高中,中心街有农场小学五层教学楼一座,总面积4730 平方
米,全场小学从一年到六年全部集中办学,全场在校中小学生3500人。
场部东部有职工医院一所,床位90张。场部西部又成立第二门诊部,场直及各生产队设
卫生所46个,医务人员124人,还有个体诊所4处,全场医疗形成网络。
农场所属种子加工厂、粮食处理及储备中心、乳品厂、粮油加工厂、酒厂、食品厂、农
机修造厂、砖瓦厂、木材厂等工业单位坐落在场部。
农场土地总面积55752公顷,耕地面积32941公顷,农牧生产队38个,生产队总户数为35
18户,总人口12346人,职工10836人,兴办家庭农场3462个,农用机械全部转让给家庭农场
,共有链轨拖拉机212台,大中型轮式拖拉机166台,小四轮337 台,联合收割机145台,种植
业由过去麦、豆为主,已调整为麦、豆以及高产高效益的水稻、玉米、甜菜和其它经济作物
的三分天下的格局。1994年粮豆总产68248吨。畜牧业以奶牛、猪为主,年末奶牛存栏1799头
,黄牛1155头,猪存栏6025头。羊7461 只。199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199
5年7月1日农场党委分别被黑龙江省委、鹤岗市委授予“先进党组织”称号。
全场已架设35千伏送电线路15公里,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165.5公里,0.4千伏低压配电
线路250公里。1994年安装1000线数字程控交换机,可直拔全国各地。1988 年建广播电视楼
,建成6.2米卫星地面接收站,全场收视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