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大跃进”带来的高温,给荒原大开发注入了激素。十万大军干出了出色的成绩,也搞了无效劳动。想跃进不一定能跃进,因为垦荒建场不是打仗
五 “大跃进”带来的高温,给荒原大开发注入了激素。十万大军干出了出色的成绩,也搞了无效劳动。想跃进不一定能跃进,因为垦荒建场不是打仗
这是“大跃进”年代,全国如此,北大荒也是如此。“一张白纸”,好写好画“最新最
美的画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当“共产风”席卷华夏大地,僻远、
贫穷、荒凉的北大荒居然要“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于是,黑土地上的拓荒者们,在狂热的
幻想和干劲下,掀起了一场既令人自豪、又值得使人反思的热潮!
1958年国庆节前夕,密山北大营召开了铁道兵农垦局首届党代大会,300名代表风尘仆仆
,而又喜气洋洋。他们给大会带来了穿军衣的“移民”们半年来战天斗地的巨大成果,向大
会和共和国的伟大节日献礼,战果确是辉煌:仅这个垦区就接纳了十万转业官兵中的6万人马
!新建、扩建了10多个大型农场!开荒面积成倍地增长!抢建了一条从密山到虎林的铁路,目前
正在向迎春方向延伸!一座大型拖拉机修配厂已经建成!好几座库容量为几千万立方米的水库
,正在日夜会战之中!一支近3000人的伐木大军将挺进完达山!还令人注目的在荒原上史无前
例地建立了一座由王震亲自担任校长的“八一”农垦大学……
好心肠的王震将军亲临大会,并作了一个题为《向着伟大的目标——共产主义前进》的
报告。
将军当年提出的这个伟大而宏伟的目标,以及描绘的“共产主义”蓝图,确实把十万大
军的热情鼓动起来了,并且为之而奋斗,而苦战,而肝脑涂地!30年前,我们正像将军一样,
虔诚地醉心地天真地迫不急待地使这块古老的土地提前进入“共产主义”!如今看来,咱们忘
记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这两个铁面无私的家伙!忘记了:一个农场的诞生,远比荒原的开拓
更加艰巨,更加科学,更加讲究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何况咱们要在北大荒建设一个现代化
的农业生产商品基地呢?!……
十万穿军衣的“移民”们勒紧裤带,咬牙苦战,同时用天真的幻想给各自的农场编织一
幅幅“共产主义蓝图”。按照当年八五四农场所在地的迎春镇——它座落在完达山下,原名
“迎门顶子”,人口不足1000的农场场部,居然规划成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上百座楼房,机
关大楼高几十层,环城河,飞机场……轮船来来往往,蓝天有客机翱翔,全场还要建10座卫
星城!金沙农场的转业官兵在“要积极为建设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口号下,纷纷解囊投资,
拿出转业金和积蓄,还自动要求继续降低工资。一位转业军官说:“我在部队工资拿100多元
,现在拿90元。我的劳动活计是给大车老板当助手,是个跟车的,大车老板工资才30多元,
我要求上级批准,把我的工资降下来……”有一个科室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就纷纷解囊献出转
业金,投资7300多元。一位转业军官当场献出千元!“要共产主义,不要钞票!”“要共产主
义,公债券交公!”家属妇女提出:“给钱不干,不给钱多干!”
1958年10月3日,也是这个首届党代会,极其庄严地通过了《关于实行统一供给标准的集
体伙食制度的决议》。这就是“共产主义大食堂”!决议要求:“垦区所有伙食单位,从农垦
局、总场、分场到生产队,在10月中旬以前一律实行新的伙食制度,废除其他各种形式的伙
食制度。”于是,垦区上下立即行动:所有干部、职工、家属、孩子,男女老幼一律进大食
堂就餐。小家小户不再起伙做饭,不再种自留地,不再养家禽,要“以场为家”。有的单位
还规定就餐军事化,排队入厅,对号入座……空想从一开始就要倒霉,它命中注定要受物质
的裁判!渐渐地,副食品供应不足,主食逐渐减少。1958年冬天,一些单位不得不允许各家各
户自己做饭了。翌年,“共产主义大食堂”解体……
“大跃进”也跃进了各个领域。而且,它自身也在不断加码:“大跃进”——“持续跃
进”——“特大跃进”!大地已冻至20厘米,农场仍然大搞深翻地:要求深度30-50厘米,有
的地号连黄土也翻了上来。
1958年,农垦部要求密山、合江农垦局:“在单位面积产量上:小麦平均亩产保证500斤
,力争1000斤,其中1500斤亩应占10%;大豆平均亩产保证300斤,力争500斤,其中1000斤亩
应占10%……以上各种作物都要放出高产卫星。”
1958年,牡丹江垦区小麦实际亩产117斤,大豆亩产75斤。
——杨木河分场机关种了一亩计划亩产百万斤水稻的“场长试验田”,将地挖深1.8米,
然后一层粪一层土铺好。机关百余劳力苦战一个月,挖土1000多方,加上铺进的粪肥,共动
用土方2000多方。亩保苗300万株,因株数过密,通风透光不好,施肥过多,发生了稻瘟,颗
粒未收。
——牡丹江垦区在好几个大型农场耗资兴建了几座号称“万米”的孵化大楼。群众称之
为“浮夸大楼”。原来是“异想天开”,发展所谓“速效禽”,仅从书本和国外资料上找依
据。结果是育雏密度过大,光照不足,管理不善,发生鸡瘟,大批死亡。加上自然灾害,农
业减产,饲料不足,这些砖瓦结构的“孵化楼”全都报废!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奇异现象。
转业军人们拚命苦战,节衣缩食,宁可自己挤在草棚马架里,却将大批砖瓦建筑材料兴
建“孵化大楼”。白天放生产上的“卫星”,晚上又连续作战,人人做诗,放所谓诗歌“卫
星”……“共产风”和“大跃进”,使他们仿佛忘记了开发北大荒的真正目的,也忘记了自
己的真正身份。但,他(她)们已经把美好的青春,连同他们的欢乐、苦难、理想、血泪,全
部献给了这块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