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九三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 一、机构沿革
九三垦区1949年开荒建场,1950年建立了农业生产试验区,是省农垦系统建立较早的农业
科研单位。1958年3月九三荣军农场生产试验区改为九三地区试验站;1960 年改为九三荣军农
场农业科学研究所;1962年随九三农垦局的成立,改为九三农垦局农业科学研究所;1965年改
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研究所,科研业务直属省农垦厅领导,所下领导赵光、查哈阳、红色草原
3个试验站的业务工作,党的领导归九三农垦局。当时全所有科技人员35人,工人20 余人,耕
地面积1 200亩,设有综合组、农业组(含园林、植保)、农机组、畜牧组等4个研究机构。
1970年2月兵团决定恢复科研机构, 第五师在原五十团十连的基础上组建了第五师科研站
(营级)。50团迁往查哈阳后,原所辖九连仍划归科研站。科研站下设农业组、农机组、畜牧
组、情报组等4个研究机构;下辖试验连、菜连、良种连等3个连队。1970年下半年,气象站和
兽医院归属科研站管理。1973年将五师科研站改名为五师科研所,当时职工643 人,其中干部
78人,科技人员26人,工人539人。
1976年3月随着黑龙江省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的成立, 兵团五师科研所改称为九三管理局
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科研所)。至11月又将嫩江地区良种场的部分科技人员并入九三科研所,
加上新分配来的大专毕业生,科技人员增至近40人。同年,园林研究部分由农业组分出,组建
园林组。1978年4月将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设有育种、 耕作栽培、农机、园林、畜牧等研究
室。管理机构有科技科(含情报资料、化验室)、行政办公室(含计财、供应等)。党群部门
设有政工科。1979年5月成立工会。1986年3月将局直属林业站划归九三科研所,改称科研所良
种站,实行企业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1987年10月30日,总局决定九三科研所由九三农管局和农垦科学院双重领导。党政工作由
管局领导,业务受农垦科学院领导。调整后实行所长负责制,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称黑龙江省
农垦科学院九三科学研究所和九三农场管理局技术开发推广中心。1989年,科研所成立总务科,
下设供销室、卫生所、招待所、话务室、锅炉班和小车班,有后勤人员27人。
1997年5月7日,总局局长办公会决定,将九三科研所划归九三分局管理,改名为黑龙江省
农垦总局九三科学研究所。经费随隶属关系变更,机构、体制、人员、基本职能保持不变,农
垦科学院对九三科研所的科研有业务指导职能, 1998年3月20日,经九三分局局长办公会议研
究决定,将九三科研所与分局种子公司资产重组,成立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种子(集团)公
司,仍保留九三科研所的建置。2000年11月9 日总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总局种子公司
与九三种子(集团)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于2001年1月10 日成立黑龙江省垦丰种业有限公司,
后于2001年6月12日在省农垦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资金1 017万,黑龙江省垦丰种业有限责
任公司更名为黑龙江北大荒集团九三种业有限公司。
九三垦区历来加强党对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1965年5 月建立中共黑龙江省农垦厅科研所
总支部委员会; 1971 年1月25日经兵团五师机关党委批准, 建立中共兵团五师科研所委员会
(营级);1979年中共九三科研所委员会升格为处级党委。在此期间,对九三垦区科研工作实
行党的“一元化”领导。1987年10月以来,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九三科研所党委下
设办事机构,1971年党委下设组织干事、宣传干部等工作人员;1979年1 月党委下设政工科,
负责党委文秘、组织、宣传、纪检等项工作;1981年6月政工科改为党委办公室;1995 年党委
办公室改为综合办公室。
二、科研工作
(一)科学研究课题
1973~1990年九三科研所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34项、总局级课题27 项。
1991~1995年该所共承担“八五”期间总局级以上课题22项(含农业部课题8项,省级课题1项),
其中该所主持13项,参加9项。1996~2000 年该所承担总局以上课题6项,农业部“丰收计划”
2项。2001~2002年,承担总局级以上课题13项,其中总局级科技攻关项目6项、总局科技开发
项目1项、总局科技推广项目2项、引进人才项目1 项,省部级科技攻关、产业化示范研究及科
技推广等项目3项。
(二)技术引进
1979年以来,农业部为九三科研所从英、法、德等国引进甜菜机械和配套动力共7件(套),
分别是英国生产的MK-Ⅲ单行自走式甜菜收获机、法国生产的艾友6行分段式甜菜收获机和艾友
3行自走式甜菜联合收获机,德国生产的普鲁马塞姆-Ⅱ型气吸式12行精量点播机,法国生产的
甜菜捡拾清理装载机。1990年总局为九三科研所从苏联引进了甜菜作业机具和配套拖拉机。其
中有CCT-12B,即12行垂直窝眼式甜菜精密播种机,BM-6B甜菜茎叶收获机和CK-6B 甜菜块根收
获机。
(三)科技成果与专利
1978年以来,九三科研所自共完成农业科研成果133项,其中获奖成果85 项(省部级16项、
总局级21项、分局级48项),审定农作物品种56个。
获得国家专利1项(专利名称:倾斜带式选种机 专利号:ZL99 2 13440.4 批准时间:1996
年6月17日)
据不完全统计,九三科研所1951~1990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农学、畜牧、林业、农机等
方面科技论文82篇;1991~2000年在各级刊物、农学会发表论文72篇,其中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论文48篇;2001~2002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8篇。
省(部)级科技成果统计表
(1978~2001年)
表7-8
(四)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
1984年所下设咨询服务公司,后改为推广科,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各类咨询开发性服务。马
铃薯脱毒种薯技术开发项目研究1990年列入总局开发项目,填补了垦区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种薯
脱毒技术的空白,实现增产30~50%。
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以前,推广技术获社会效益151 592 万元,“六五”期间获社会效
益4 574万元,“七五”期间推广面积5 043.74万亩,获社会效益82 529 万元,“八五”期间
成果推广面积8 049万亩,创社会效益54万元。截至2000 年底,九丰系列大豆新品种累计推
广面积310万亩,增产大豆67亿公斤,创社会效益18.8亿元,垦九系列小麦累计推广面积1 002
万亩,增产粮食21 646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6.6亿元。
(五)科技投入
仪器设备购置:1990年底拥有科研仪器113台件,其中万元以上的23台件,总价值395万元,
2000年以后又购进价值276.6万元的科研仪器。
科研专用基金拨款:1974~1990年科技三项费用拨款合计189.90万元,其中农业部拨款114.45
万元,总局及其他拨款71.00万元,管局拨款4.45万元。
三、科技队伍建设
1986年以来,九三科研所科技人才数量不断增加,人员素质结构有所改善。现有从业人员
175人,从事科技研究人员57人,从事生产经营、技术推广人员56 人,生活后勤服务人员62人;
科技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人员30人、大专学历15人、其他学历人员12 人。具有正高级职称7人、
副高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6人、未晋技术职称8人。
1986年以来,有5名科技人员被评为总局级以上先进科技工作者及劳动模范。1986 年李成
根获省农垦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0年赵发获得全国农业战线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王
洪涛、李成根获总局劳动模范称号;1993年许守亭获总局劳动模范称号;1997年纪茂德获得全
国“五一”劳动奖章。
多年来,九三科研所注重抓好科技人员的提高培训。为现有科技人员提高素质、更新知识,
提供短期培训的机会和创造进修深造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1979~2002年参加农垦部主办的
科技专业学习班2人;选送到江苏农学院培训的有高级生化班1人,数理统计1 人,农业系统工
程3人,农业技术11人,农化分析5人,科技情报2人;1986~2002 年初级科技人员离职送到大
专院校进修学习18人,函授56人,有1名科技人员考入东北农学院植物病理研究生,1名考入黑
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作物栽培研究生,现有东北农学院在职函授研究生1人。
四、技术交流与合作
1986年以来, 九三科研所采取垦区内外技术合作、 派员出国考察学习和邀请外国专家传
“经”送“宝”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
(一)垦区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1986年以来,九三科研所加强了与垦区内外农业科学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技术交流与合
作。在关于异源染色体导入普通小麦生物工程的研究方面,1987年与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研
究室进行了协作,并签订了协议书;在小黑麦育种方面,与中国农科院育种所开展了合作育种,
并承担了国际玉米改良中心329 份材料的鉴定工作; 在甜菜高产攻关方面, 由该所主持,与
宝泉岭分局科研所和新华、红五月、赵光、八五○、查哈阳等农场的科研站进行了合作;在大
豆育种栽培方面,与吉林农学院、黑龙江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及垦区内各科研院所建立了
合作关系;在畜牧研究方面,与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农垦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北京农
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二)与国外交流与合作
出国考察学习。1986年7月28日傅学君作为中国青年农民学习生,赴美国学习1年;1986年
6月3日~1987年6月3日,张景伟受农场总局畜牧处和外事办的委派,赴日本北海道根室管内家
庭牧场学习;1989年6月20日, 经管局科三所推荐选拔矫洪双、 姚凤君、 夏立忠赴总局参加
“国际交流农民集训班”英语考试,初、复试合格后,姚凤君于1990年去英国ESSEX洲KELLY火
鸡公司研修2年;1996年7月20日~8月10日王洪涛、边林、纪义、张永华一行4 人到德国KWS公
司、法国KWS分公司、西班牙SSR分公司考察甜菜科研和生产状况;1999年11月总经理郑佰义、
总局副局长胡成真等到荷兰考察,了解荷兰农业和商讨中国甜菜种子及生产与荷方合作的意向;
2000年7月15日~22日, 甜菜研究室的边林前往安地公司设在意大利北部城市CASALI考察甜菜
制种基地;2000年10月21日~11月2日, 九三科研所郑佰义、孙佰臣,总局副局长周茂林到荷
兰安地公司出席中荷PSOM项目PSC会议, 考察荷兰安地公司甜菜育种、制种、加工、种植等技
术,制订中荷PSOM项目甜菜联合育种计划及2005年PSOM项目实施方案;2001年9月20日~10月6
日,九三科研所甜菜研究室边林到法国突卢兹考察甜菜育苗情况;2002年10月13日~10月21日,
九三科研所甜菜研究室主任孙佰臣到德国KWS 公司考察学习甜菜种子生产、加工处理及种子加
工机械,德国农作物栽培及农作物病虫害检疫与防治,德国农业机械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技术。
外国专家传来访。
1986年加拿大育种专家何静芝女士来所对小麦、小黑麦、大豆育种进行考察,并讲授了国
外育种工作进展情况和先进技术;1990年7 月由东北农学院李文雄教授陪同加拿大、日本小麦
育种专家来所进行小麦育种考察,并介绍了国外小麦育种进展情况;1990年11月2日, 荷兰安
地公司范隆先生一行2人来九三科研所洽谈合作育种有关事宜;2000年8月29日荷兰安地公司甜
菜专家HANS BOUMAN到九三种视察PSOM项目运作情况, 并参加甜菜品种现场会;2000年12月4
日,德国布什丁种业公司派员来所考察,郑佰义经理与之洽谈玉米育种合作有关事宜;2001年
4月3日至6日荷兰安地公司HANS、COOS 在哈尔滨与九三科研所甜菜研究中心商谈甜菜合作事项;
2001年6月27日荷兰政府官员MR.WESENS与九三科研所郑佰义、孙佰臣、白晓石在北京举行第三
次PAC会议;2002年3月17日~24日荷兰安地公司在哈尔滨指导种子加工厂设备改造;2002年8
月20日德国KWS公司斯蒂芬尼先生到九三科研所参加中德甜菜品种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