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分子筛脱蜡装置

第四节 分子筛脱蜡装置



分子筛脱蜡装置是我国近期发展起来的新型炼油装置,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工艺过程简单,
开、停工操作方便的优点。主要产品有300#液体石蜡和一35# 轻柴油,液体石蜡是生产洗涤剂、
塑料增塑剂、农药乳化剂合成醇、合成脂肪酸和石油蛋白的化工原料,脱蜡油可做为东北高寒
地区使用的低凝固点柴油。
为了改善企业产品质量,增加短线产品,厂于1982年元月建成并一次试运投产成功了处处
能力6 万吨/年的分子筛脱蜡装置。

一、生产原理
分子筛脱蜡装置是用分子筛作吸附剂,对直径大小不同的烃分子有选择性吸附这一性质来
实现的。脱蜡原料油是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及非烃化合物组成。脱蜡装置吸
附床用5A°分子筛做吸附剂,5A分子筛的孔径是5 ~5.5A°,而脱蜡原料中除正构烷烃分子直
径为4.9A°,其余物质分子直径均大于5.6A°,因此在吸附过程中只有正构烷烃能够进入5A°
分子筛的“孔穴”内被吸附,其它大直径分子均被排斥在外,吸附在5A°分子筛内的正构烷烃
用过热水蒸汽做脱附剂而被脱出。实现正构烷烃与其它烃类的分离。该装置的精致工段属于液
体石蜡的精加工,其基本原理相似,区别在于精制使用10X 分子筛吸附剂,可吸附大直径分子
和极性分子,使正构烷烃与其它烃类及极性分子进一步分离,达到精制产品的目的,由于正构
烷烃又称为液体石蜡,故用分子筛分离正构烷烃的过程就称为分子筛脱蜡。
分子筛脱蜡装置是一个周期性变化,采取程序控制的生产装置,各阶段由主操作室的自动
程序控制机来执行。原料的加工周期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吸附、吹中和脱附。吸附阶段是用5A
分子筛将原料油中的正构烷烃吸附到分子筛孔穴内,将其从原料油中分离出来,当5A分子筛吸
附正构烷烃达到饱和状态时,停止吸附转入吹扫中间馏分阶段。
吹扫中间馏分阶段是以过热水蒸汽为吹扫剂,除去分子筛表面吸附的及分子筛间隙之间的
其它烃类,由于吹中时间长短与蜡油产品质量和收率相关,所以一般控制时间较短即转入脱附
阶段。
脱附阶段是用过热水蒸汽为脱附剂,将分子筛孔穴中的正构烷烃尽可能的全部脱出。粗液
蜡精制加工过程分两个阶段,即吸附、脱附。吸附阶段是以10X 分子筛做吸附剂,将粗液蜡中
的残存大直径分子及极性分子吸附下来,使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脱附阶段则以过热水蒸汽为
脱附剂,脱出分子筛孔穴中的吸附物。(即称残蜡)
分子筛吸附剂经过一段时间的吸附,分子筛孔穴逐渐被残留物占有,而使其失去一定吸附
能力,为恢复吸附性能,采取烧焦的方法使其复活,烧焦是采用低温水蒸汽及空气混合的氧化
烧焦法。

二、原料油、产品及分子筛吸附剂性质
1.脱蜡装置是以常压装置馏分油为原料油,其性质见表一13。
原料油性质表
表一13


注:设计为生产轻蜡,实际改为生产重蜡,所以设计条件与实际生产条件无可比性。
2.主要产品性质(见表一l4)
主要产品性质表 表一14


注:同表一13
3.使用吸附剂堆积比重(见表一15)
表一15


三、工艺流程简述(详见图一5:分子筛脱蜡流程图)
原料油由泵301 /1.2 自罐区抽出,经换301 /1 、2 、3 与吸附塔底的精制油进行换热,
温度达250 ℃左右进入炉301 ,加热到340 ~380 ℃,入塔301 、302 或303 、304 进行汽相
吸附。精制油呈气相出塔301 、302 或303 、304 ,经换301 /3 、2 、1 冷至100 ℃左右,
经冷301 再冷至45℃后去容301 油水分离,精制油脱水后用泵302 /1 (或302 /2 )抽出,
经滤302 /1 、2 然后送出装置至成品罐。
当塔301 、302 中的5A分子筛吸饱蜡后,原料气就切入塔303 ,304 进行吸附,此时由装
置外来的8 ~10kg/平方厘米蒸汽经炉303 加热至380 ℃左右进入塔301 、302 进行脱附,开
始脱出的是分子筛表面吸附的和分子筛间隙之间存在的非正构烷烃,称中间馏分。中间馏分出
塔301 、302 后进入换306 ,换热到170 ℃左右入冷302 /1 、2 、3 (空冷),冷却到85℃
左右再进入冷303 ,冷却到45℃入容302 进行油水分离,中间馏分油经泵303 抽送经滤301 /
1 、2 ,以一定比例打入原料油线与原料油混合使用(或送出装置)。
中间馏分脱出后,紧接着转入被脱阶段蜡被脱出,脱附蜡和水蒸汽经换307 换至170 ℃左
右进入冷304 /1 、2 、3 冷却到85℃入冷305 冷却到45℃,进入容303 油水分离,粗蜡油用
泵304 抽送到容304.泵305 /1 、2 从容304 抽出粗蜡油,经换302 、303 换热到200 ℃左右
入炉302 加热到360 ℃左右入塔305 、306 ,经10X 分子筛进行气相吸附,精制蜡呈气相出塔
305 、306 经换302 换至200 ℃,进入冷306 冷却到450 ℃后入容305 进行油水分离,精制蜡
用泵306 /1 、2 抽送出装置。当塔30 5、306 内10X 分子筛吸饱残蜡后,粗蜡气切入换303
换热至220 ℃进入冷308 ,冷却到45~60℃,进入容304 进行循环。此时由炉303 来的380 ℃
的过热蒸汽进入塔305 、306 吹脱残蜡,脱附残蜡自塔305 、306 出来进入换304 换热至110 ℃
左右,入冷307 冷却到45~65℃入容307 进行脱水,脱水后残蜡经泵307 抽送至燃料油罐作燃
油用。
再生烧焦时,烧焦蒸汽和压缩空气经混合(按比例)后,由塔301~306 底部进入塔内进
行氧化烧焦,烧焦烟气从塔顶排入大气。



四、操作条件
表一16


五、开工周期及产品收率
表—17


六、装置消耗
表—18


七、分子筛脱装置的改造
为了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1985年4 ~7 月对该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方案:
是我厂与石油化工科学院于1984年1 月共同商定的,主要是将分子筛脱蜡装置吸附部分的现有
四塔等时间吸附、脱附生产方案,改为一塔吸附两塔串联脱附的生产方案。
改造设计是由分子筛脱蜡车间、设计是和仪表车间共同完成,1985年4 月~7 月利用检修
期间进行了改造施工,同年8 月一次试车投运成功。

1、改造后的流程
这次改造主要是对原吸附部分进行三塔串联改造,在原四塔吸附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塔302 、
303 、304 三塔进行控制流程改造,增设了各塔间的联通串线和相应设置了联通汽缸阀,使原
四塔(两塔吸附、两塔脱附)流程改为三塔(一塔吸附、两塔串联脱附)流程。即原料(蜡料)
经炉301 加热至汽相进入塔302 进行分子筛吸附,精制油气由塔302 底部去换301 /1 、2 与
原料油换热,当塔302 吸附同时,塔303 底通入蒸汽进行切中,中间馏分与吹中蒸汽同去换306
与除氧水换热,此时塔304 已处于脱附暂停阶段,待塔303 切中结束,脱附蒸汽由塔304 底部
通入,经塔304 床层和塔间联通串线与塔303 共同进行脱附,脱附蜡汽去换307 与除氧水换热。
(详见图一6 改造后流程)
改造后(三塔)吸、脱阶段顺序:

①原料进入塔302进行吸附,塔303底通入蒸汽进行切中,塔304暂停脱附等待。
②塔302继续吸附,塔303切中结束,塔底蒸汽与中间馏分气缸阀关闭,塔顶汽蜡阀开,塔
304底蒸汽通入同时塔304与塔303串线导通,进行双塔脱附。
③塔302吸附结束,原料进入塔304进行吸附,塔302底通入蒸汽进行切中,塔303暂停脱附
等待。
④塔304继续吸附,塔302切中结束,塔303、302重复②进行双塔串联脱附。
⑤塔302、303、304的吸、脱阶段顺序重复按以上一塔吸附、一塔等待、一塔切中,转一
塔继续吸附、二塔串联脱附程序进行,完成三塔(一塔吸附二塔串联脱附)操作。
2.改造后的效果
这次改造使单塔脱附变为双塔串联脱附,使蒸汽得到重复利用、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使装置的消耗大幅度下降。蒸汽单耗下降29.37 %,由于过热汽量的消耗减少,使炉303
负荷下降,空气冷却器负荷下降,燃料与电耗量产生相应降低,按第一次烧焦前可比能耗相比,
改造后比改造前能耗降低25.3%,说明此项改造是成功的。
可对比周期效果情况见下表一19

第一次烧焦前;改造前、后生产情况对比表
表一19


塔改造后能耗下降,以节约能源角度考虑,降低每吨原料加工费的经济效益(见表—20)
表—20


改造后部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