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
1958年
1月19日 省商业厅办公室主任李泽率领姚廷栋,梁少起作为先遣队来到自治县筹备建场
事宜。
1月27日 省商业厅所属的八个单位的第一批下乡上山干部,工人,由哈尔滨来到自治县
县城——泰康镇。在火车站,受到县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及各单位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2月7日 第二批下放人员到达。(两批干部,工人共65名)
场名暂定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渔牧场筹备处,办公地点暂设在县人委院内。场党支部
书记、场长李泽,副场长曹玉怀。场部机关分三个组:经营管理组,文秘组、财会组。实行场、
分场两级管理,场一级核算。
建立第一、二、三、四、五分场和农耕队。经营方针:以农业为基础,以饲养黄牛、马为
主。
从哈尔滨市周围各县(兰西、望奎……)购买的本地黄牛1,740头陆续进场。
2月16日 省商业厅副厅长李富元第三次来草原,慰问下乡上山干部,工人。同行的有省
食品公司李树清经理等。并开了座谈会。
从本月开始,牛肺疫在三分场(现在的七队)发生,以后逐渐蔓延全场各养牛分场。到五月
底,死亡与宰杀共950头。
3月 从齐市,杜蒙自治县、泰来、安达县购买的本地马三百余匹,陆续进场
5月 建立七分场(金藤、即现在的十队)。
6月 场名定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场。
场卫生所建立。省商业厅职工医院周润清大夫负责卫生所工作。
省商业厅为牧场调进两台解放牌载重汽车。
8月—11月 两次从黑河(夏)一次从满洲里(冬)通过小额贸易引入苏联杂种马581匹(其中
母马505匹,公马76匹)。
土木结构的场部办公室、职工家属宿舍,加工厂建成。
建立六分场(哈拉乌苏,即现在的九队)。
本年度大牲畜的存栏数2,056(头,匹),其中黄牛1,487头,马861匹、奶牛178头,生猪
栏数289头,其中公养131头。本年度开荒1,800亩,播种面积1,300亩,其中粮豆作物600亩,
计产粮豆32吨;工业原料作物250亩,其它作物350亩。牧业产值18.5万元,农业产值1.5万元。
全年经营亏损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