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在“大跃进”中建场

第二节 在“大跃进”中建场



1958年1月27日至2月7日,李泽率70余人,分两批由哈尔滨来到杜尔伯特草原。自治县领
导派县人委办公室主任曹玉怀,县食品公司经理郑洪臣,原县联社马场正副场长李进武、阎昌
富,县农业推广站站长王林协同省厅下放人员一起办场。成立了党支部,李泽同志被选为党支
部书记。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渔牧场筹备处”,受省厅和自治县双重领导。省厅、自治
县任命李泽为渔牧场场长,曹玉怀兼副场长(人委办公室主任未免)。办公地点起初在县人委院
内,后移至场区的窝古墩。5月,又搬到月饼泡畔。不久场名改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
牧场”,原筹备处搬到泰康镇东街,改为牧场驻泰康办事处。场部机关设有三个组,并委任了
组长,经营管理组组长李进武,秘书组组长梁少起,财会组组长姚廷栋。卢学勤地房子为第一
分场,孤杨家为第二分场,窝古墩为第三分场,东兴堡为第四分场(也叫农耕队),月饼泡畔为
第五分场,纪家窑为养畜点。全场实行场、分场两级管理,财务为场一级核算。经营方针“以
黄牛、马为主,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多种经营”。当时省厅和场领导的意图是使牧场的牧业向
牧养性质发展,把各县零散的瘦弱的使役羊买进来,以草复壮,秋季出卖,成为省食品公司的
活储仓库。
那时交通和通讯条件很差,干部去县城,下分场,全是步行往返,领导有条件可以骑马。
运输物资靠大马车。6月份调进两台解放牌汽车,运输紧张状况,才得到了缓解。
1959年春,遵循省厅的“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
的要求,全场职工,齐心合力,大干快上。干部们拿起牛鞭,操起弯钩犁和工人一起起早三点
半,收工看不见,中午不回家,挎包带着饭,一天的劳动时间长达13个小时。这一年从哈市附
近各县买入黄牛1,800头,奶牛178头,本地马400匹,通过小额贸易引进苏联杂种马581匹,用
弯钩犁开荒1,800亩,盖土平房百余间,场部办公室、食堂,卫生所,四、六、七分场场部都
相继落成。但是在“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盲目追求速度,致使开荒与播种,畜牧业与农
业,基本建设与生产经营,积累与消费严重失调,造成人,财、物的严重浪费。加之购买牲畜
当时缺乏必要的科学检疫设备和手段,在饲养中又没有合理的健全的生产责任制,黄牛入场不
久就发生了牛肺疫。疫情从三分场发起,逐渐蔓延全场,3月至5月共死亡,宰杀黄牛950头。
农业播种1,200亩,粮食作物600亩,每亩单产才53斤。年末农、牧业生产总值20万元,全年亏
损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