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重大转折
第三章 调整、巩固时期(1961年—1962年)
第一节 重大转折
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以后又决定对国民
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1年8月,邓子恢副总理到牡丹江农垦局视察,作了题为《关于国营农场几个根本制度
的商榷》的重要报告,从理论和政策两方面对农场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以下四个方面阐述:1,
充分肯定了农场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强调了国营农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2,重申
了他在中共中央扩大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国营农场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指出国营农
场在经营管理上应该实行“包,定、奖”制度,在分配上应该实行按活计工和超额奖励相结合
的工资制度。3,分析了国营农场的管理体制,场队规模,机务工作上存在的问题,要求国营
农场减少管理层次,把生产队作为农场搞好农业生产的基础,按有利于生产的原则搞好场队规
模,要努力提高机械利用率,实行拖拉机,人,畜力并举。4、要求国营农场认真贯彻“以粮
为纲,农畜并举,多种经营”的经营方针,强调农场的各项生产应按比例发展。这些重要思想
丰富了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理论,对改进农场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62年1月14日,省商业厅召开副食品基地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基地要“以基础定发展”,
着手纠正贪大求全,盲目冒进。中央的方针,邓于恢副总理的报告,商业厅基地会议精神对我
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牧场经济,进入了以调整为中心,稳步前进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