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遵循自然规律,提高生产水平 经过1960年到1962年三年来的艰苦工作,场畜牧人员对马传贫的防治工作取得出色成绩。
由于常年坚持了测(测温),诊(诊断),隔(隔离),封(封锁),消(消毒),灭(灭蚊,蝇,虻),
排(排除干扰),毁(毁掉尸体),使马的疫病死亡率由1959年的25.1%,降为1962年的3.6%。1962
年,牧场畜牧工作人员,总结了几年来的饲养管理经验,坚持远营,选好草,常年以抓膘为中
心,防疫为基础,执行壮、草。水、舍、肥、保、防、管、整十大措施,使各类牲畜的仔畜成
活率大大提高。羊成活84.7%,比1961年提高12.1%奶牛86.1%,比1961年提高17.80%黄牛99.3%,
比1961年提高24.2%,苏杂马92.6%,比1961年提高2.8%,本地马91.5%,比1961年提高5.5%。
成畜死亡率比去年大大降低。羊7.3%,下降了15.8%,苏杂马1.2%,下降了7.2%本地马4.2%,
下降了8.5%。
1963年,牧场彻底整顿了畜群,分别建立了优良的繁殖基础母畜群,幼畜育成群,一般繁
殖母畜群,商品群和优良种宙群,使役牲畜坚决固定。根据不同群类,分别对待,应粗即粗,
应细则细;并制定饲养定额,给料标准技术措施,繁殖方向,促进饲养管理的正规化和科学化。
本年度羊、牛、马全面发展,优良基础母畜坚决实行了人工授精,对一般繁殖母畜根据技
术条件和可能实行了人工授精和本交相结合。坚持了“繁殖第一,使役第二”的原则,及时更
新了种公畜,积极改良品种,提高了准胎率和繁殖成活率。9月6日,场向省厅汇报五条养牛经
验:(一)定向培育是发展绵羊饲养业的根本,(二)常年抓膘是养好羊的有效措施,(三)搞好配
种是发展绵羊饲养业的主要环节,(四)接羔保活是保证羊、牛丰产丰收的关键,(五)防治好羊
的三大病害(疥癣、寄生虫、软肾病)是绵羊健康发展的主要保证。
二、因地制宜,确定种植品种,提高产量。
1962年年初,牧场确定按人包产(每人70亩),落实“三留”标准,扩大抗旱力强的玉米种
植面积。春播前,场领导召开老农座谈会,听取老农意见,研究怎样和春旱作斗争,播种时把
地块分成干种湿出地,等雨抢种地,又组成人员深入田间地块检查,该毁种就毁种。天大早,
人大干,集中三力抢铲抢趟,适时扩大晚田种植面积。秋天,庄稼成熟了,做到了护秋好,收
割细,虽然遭受建场以来前所未有的春夏干旱,总产量达到13l万斤,比1961年提高三成。
1963年,牧场认真贯彻了“高产多收”相“多种多收”相结合的方针,结合“大包干”落
实生产计划和劳力畜力,巩固和扩大了农工队伍。
通过技术训练相总结经验,使广大的农民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现有耕地,选优
去劣,调好茬口,在计划面积内精耕细作。
经过建场六年多的辛勤劳动和艰苦磨炼,场各级领导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对生产规律的认
识逐步加深。通过代培和其他教育渠道,培养出自己的畜牧兽医和农业技术队伍。特别是党中
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深入人心,以大包干为中心的生产责任制激发了职工的
生产积极性。这些有利条件,是场领导有信心率领全体职工扭亏为盈的坚实基础。大家千方百
计提高亩产量,常年开展了积肥运动,固定专人专车常年积肥,粪堆发酵透,田垅满肥化。
1963年,从4月至10月,场领导组成行家里手参加的农业生产检查小组,深入田间,场院进行
“会诊”会议和“五查”会议,发现问题,立即解决。本年春播,夏锄、秋收质量之好,进度
之快是建场六年多空前未有的。往年两遍铲趟都达不到,今年绝大多数地块达到三遍铲趟,往
年盘草打场紧迫慢赶,春节时还完不成任务。这一年年底,粮入库,草上垛,场院利利索索。
平均每个农工产值1,235元,比1962年提高了1.4倍,生产粮食7,450斤,比上年提高47%。
三、四个战役,十个高地,一个顶峰。
1964年,根据省商业厅基地会议提出“加强领导,奋战一年,爬上坡去”的战斗号召和要
求,场党委通过算细帐,引导大家看清爬坡的有利条件,动员全场职工:1964年牧、农、工业
要打四个战役,攻占十个高地,攀登一个顶峰。
(一)四个战役
牧业:1,配种战役——细毛羊人工授精,粗杂羊繁殖改良,奶牛全搞人工授精,马实行
人工授精和本交相结合2、防疫战役——在常年坚持防疫制度的基础上,达到全注、全捡,全
驱、全浴;3,抓膘战役——抓好春、夏、秋三膘;4、保成活战役——役畜全活,奶犊母牛成
活95%,育成马及马驹成活98%,羊羔成活98%。
农业:1、备耕战役——抓紧送粪,力争满肥,精选良种,农具配套,2,春播战役——适
时播种,调好茬口,深耕细作,以苗为纲,3、夏锄战役——三遍铲趟,保证质量,4、收草收
粮战役——机、人结台,羊草突击快打,粮食精收细打。
工业,1、落实计划搞配套,2、降低成本,3、增加产量;4,提高质量。
(二)十个高地
攻占十个高地:1、百羊百羔,2、产奶600吨,3,母马准胎率达70—80%,4、役畜全活,
5、成奶牛死亡率不超2%,6,农工每人收900斤粮食,7,每个农工纯收益50元,8、奶粉达到国
家标准,9、各项生产成本降低7.5%,10,工业盈利2,000元。
(三)一个高峰
攀登一个高峰:全场盈利十万元。
由于场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场职工的积极努力,从1964年开始,牧场的多数生产项目总值
按职工平均计算逐年增加,亏损额逐年减少,终于在1966年年末爬上坡,实现了多年扭亏为盈
的愿望,盈利7.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