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落实经济责任制

第二节 落实经济责任制



1983年年初,场领导根据中央[1983]1号文件和湛江农垦工作会议精神,参照依安农场的
承包办法制定了《绿色草原牧场一九八三年经济责任制方案》。《方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
的,采取场对队,队对组(户或个人)两级承包的办法,在全场推行“定额上缴,全奖全赔,盈
亏大包干,取消工资”的多种形式经济承包责任制。具体形式有五种定额上缴,全奖全赔,财
务大包干,定额上缴,利润分成,自负盈亏,全奖全赔,包工包耕,计付工资,基本工资加奖
励。经过向基层干部宣传文件,深入基层指导,用二、六队典型引路传播经验,最终全场动员
限期落实。前后历时半个月,全场13个农牧生产队,九个工副业单位全部承包到组,到户、到
人,计承包班组252个,承包户124个,停薪留职自谋27人。全场承包职工1,129人,占应承包
职工1,131人的99.8%。占全体职工1,780人的63%。机关工作人员一律执行浮动工资制,年终按
“七、二、一”计发奖金。即只许提取全场奖金平均数的70%,其余部分,20%靠自谋生产门路,
10%靠机关节余管理费。
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职工们联产联心,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生产积
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1984年,根据赵紫阳总理视察新疆时的讲话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场领导把改革和试办家
庭农场当作企业完善经济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总结1983年经济承包正反两方面经验,
看到承包到户比承包到组效果好,认识到办家庭农场是改变绿色草原牧场经营状况的唯一途径,
只有兴办家庭农场才能改革牧场经济体制,解放牧场的生产力,提高牧场经济效益。基于此种
认识,首先在三队办起朱福贵家庭农场,接着由原计划的30个家庭农场发展到全场办起了52个
家庭农牧场。按生产种类划分,农场23个,牧场九个,农牧场17个,林场两个,科研试验场一
个,按生产资料形式划分,承包式44个,租赁式一个,转让式七个。
经过一年的实践,职工家庭农场,已经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和较强的生命力。事实证明,
兴办家庭农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家庭内部的积极性,刺激职工家庭生产力的提高,充分
发挥了群众智慧,加强企业管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