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牲畜饲养管理
第三节 牲畜饲养管理
27年来,为了牧场事业的发展,全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在经营管理,繁育改良,饲养方法,
疾病防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经营管理
1962年3月,全场职工代表大会制定了畜牧生产管理办法35条,要求畜牧生产战线树立三
大观点(政治,生产,群众),履行一条公式(从生产出发,通过行政技术工作,保证生产任务
完成),加强行政技术两大管理,密切行政领导,兽医技术人员,牧工三结合。1963年,省商
业厅发来省直属畜牧工人工资支付形式试行方案,方案中规定畜牧工作施行“基本工资,交仔
分成”。根据方案精神,本场制定了“四包,四定、超产分成,上死下活”的大包干管理方法。
畜牧实行四包(成本,产品、产值,利润),四定(劳力,畜力,工具,畜群),超产分成。大包
干实行后,劳动效率显著提高,人人爱畜如子,责任心大大加强,牧业生产面貌大大改观。在
实行“大包干”过程中,彻底整顿了畜群,分别建立了优良的繁殖基础母马群,幼畜育成群,
一般繁殖母马群,商品群和优良种畜群,使役牲畜坚决固定。在饲养方面,根据不同畜群分别
对待,该粗即粗,该细即细,并制定了饲养定额给料标准、技术措施、繁育方向。这都促进了
管理饲养的正规化和科学化。1963年9月6日,牧场总结出五条养羊经验;(一)定向培育是发展
绵羊饲养业的根本,(二)常年抓膘是养好羊的有效措施,(三)适时搞好配种是发展绵羊饲养的
主要环节,(四)接羔保活是保证绵羊丰收的关键,(五)防治好羊的三大病害(疥癣、寄生虫,软
肾)是绵羊健康发展的主要保证。
1983年,牧场的牧业和其它行业一样也实行“定额上缴,全奖全赔,盈亏大包干,取消工
资”的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
1984年,牧场牧业也试行包产到户,出现了家庭牧场九个,家庭牧农场17个。实验结果证
明,兴办家庭牧场,牧农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职工家庭内部积极性,刺激职工家庭生产潜力,
充分发挥了群众的智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家庭牧,农场所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漏洞,
有待进一步纠正,弥补,从而达到完善提高。
二、繁育改良
马 本场马匹主要是本地马和苏联杂血马交配而成的黑龙江挽马。1959年开始实行人工授
精,当年受胎率仅为33%,1960年上升到80%,1985年全场母马受胎率达到85%以上。在种马使用
上,采用轻型的奥尔洛夫品种公马,对基础马群进行改良杂交。到1966年全场马匹已全部是改
良马,当年开始导入偏重型种公马种血液。1967年采用100号种公马进行横交固定,马群质量明
显提高,基本完成育种指标任务。
黄牛 1977年开始对黄牛全面实行冻精液配种,采用西门塔尔品种公牛和黄牛交配,有计划
地向兼用型发展。到1984年末,全场改良牛已占整个牛头数的87.5%。纯繁殖率也逐年提高,从
1978年的44.3%上升到1982年的65.9%,牛群改良效果显著。1984年改良黄牛铺开榨奶、育种工,
同年牧场参加了西门塔尔育种组织。
奶牛 1958年有奶牛178头,通过繁育和购入,1984年达到685头。1963年开始实行人工授,
采用荷兰奶牛品种公牛,进行鲜精配种。从1975年开始对奶牛全部实行冻精配种。
绵羊 为了解决东北细毛羊存在的缺点,改良羊毛品质,1960年从镇南种羊场引入斯达夫品
种公羊,开始实行人工授精。成年母羊,经过多年的选育、提高、毛长、毛量。体重都明显增长。
1966年到1983年,毛长由6.05厘米增到7.49厘米,毛量由3.88公斤增到5.28公斤;体重由43.08公
斤增到50公斤。1966到1980年,绵羊繁殖率,除1970年,1977年两年外均在80%左右。1978、1979
两年是本场绵羊经营较好的年份。第十生产队1979年创1,140只母羊产羔成活1,166只的千羊千羔
的新纪录。
生猪 1958年初公养生猪131头,1960年大力发展养猪,从外地购进3000来头,由于饲料不足,
管理不善,造成大批死亡。1960年停止大批饲养,母猪分散到各个生产队,由生产队专人饲养繁
育,为职工家属提供仔猪。
三、饲养,饲草、饲料
1962年,牧场畜牧技术人员总结了几年来的饲养管理经验,提出十大环节,复壮,足草,足
料,足水。常年抓膘,保活,防病、净化畜舍,加强管理、整顿畜群。
1963年开始,注意抓了牛群的净化和基础建设工作,对从农村大批购入的黄牛加强了防疫、
检疫,1975年以来没有发生重大疫情。为了解决牛的基础条件,1977年开始新建了砖瓦结构牛舍
1,50005F方米,改善了部分饮水井。本场牲畜实行常年放牧,每年6至10月,一般牲畜只放牧不喂
料;当年11月至第二年5月为越冬期,各类牲畜既补草又补料。在越冬期内,每只羊补草0.25吨,
黄牛2.5吨,奶牛3吨,马4吨。关于各类牲畜精料的需用规定:每只成母羊每年70斤,成公羊40
斤,种公羊200斤,育成羊30斤,改良黄牛、成母牛200斤,乳牛500斤,奶牛800斤。另外改良黄
牛和奶牛在挤奶期间每出三斤奶就再给一斤料。即奶料比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