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草原管理 一、草原改良
1979年以采,草原管理站组织各生产队在草原上补种碱草17.246亩,松土44,098亩,施肥
2,940亩。
1981年松土(浅翻)补种碱草的草区;亩产干草160.7斤比没松土没补种地块增产90.7斤,
增产近1.3倍。
1983年松土、补种、施肥的1,040亩草区获亩干草563.2斤的高产量,比光松土、补种不施
肥的草区增产402.5斤,增产2.5倍,比完全不改良的草区亩增产493.2斤,增产7.4倍。在松土
播种施肥改良草场方面,草原管理站总结出:(一)补播草种必须要掌握时机,不能过早或过晚;
播种质量要高,必均均匀匀,不能过密过疏缺苗断条,(二)施肥和播种一样要适时适量高质
量地完成,(三)适时灌水。
二、植草试验
1983年草原管理站在学过草原专业新毕业的大学生刘艾倡导之下在管理站南侧挖土垒畦进
行小区植草试验。计引种牧草品种211个。
(一)豆科87个。其中苜蓿40个,三叶草5个,草木樨6个,豌豆17个,沙打旺3个,秣食豆4
个,其他还有胡芝子,红豆草、山厘豆,百脉根、毛苕了等12个。
(二)禾本科124个。其中老芒麦12个,冰草14个,碱草lo个,苏草草2个,利殴高梁2个,
青贮玉米6个,其他还有鹅冠草,猫尾草、燕麦等78个。
经过一年筛选,初步总结出适合绿色草原场的牧草豆科有各种苜蓿、草木樨、豌豆、沙打
旺、秣食豆;禾本科是各种老芒麦、冰草、苏丹草、利殴高梁、青贮玉米等。
1984年在小区内种上了被选出84种牧草草籽,但因春季干旱,没引水灌溉,草苗没出,试
验停止。
三、草场保护
1982年建造草场网围栏三处15,000亩,1983年建造两处15,000亩。后建造的两处由于靠边
界太近被外单位破坏严重,只得于1984年拆除。先建造的三处,因设专人看管保存完好。围栏
封区育草,杜绝了搂大耙和过度放牧,使牧草得到休养生息,扩大植被,枝叶繁茂,从而提高
了产草量。
1984年以来年平均亩产草量175斤,比没设网围栏草区每亩多产干草70斤,提高产草量66.6%。
为了加强对草原的保护,草原管理站在1983年订立了规章制度五条:
1,禁止开垦荒地;
2、设专人看管草场围栏,
3,划分草区使用范围,对采草区进行了承包,坚持守界打草,守界放牧,
4,坚持适时打草,
5,有计划地营造草原防护林。
收获牧草。 张智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