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群众文化和业余创作

第二节 群众文化和业余创作



载歌载舞喜庆新春 张智慧摄


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牧场历届工会都做了大量工作。1964年年末,主场举行文艺大
汇演,在准备阶段,特请县文艺队王涛前来指导。演出了话剧、大合唱,舞蹈、快板,山东快
书、相声,快板等节目。
有了1964年来文艺大汇演的基础,1965年,场党委责成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组建了场业余文
艺宣传队。队员20余人,多数是20岁左右的文艺爱好者。他们配合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背
着行李、乐器,步行到各生产队,自编自演,宣传好人好事,活跃职工的文娱生活,博得群众
的好评。1966年夏,场文艺宣传队赴县参加了自治县成立大典,秋天又参加了县工会组织的全
县文艺汇演。
1969年开始,上海、哈尔滨、齐齐哈尔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分期分批来场,壮大了场文艺宣
传队伍,提高了演出质量。1972年,嫩江分局组建,场文艺宣传队赴依安农场参加庆祝演出。
节目都是自编自演,宣传牧场的革命生产形势。1973年年末,场文艺宣传队参加自治县在太康
举办的文艺汇演,同年,参加嫩江分局在巨浪牧场举办的文艺汇演,两次演出效果都比较好,
剧本创作、演出质量,获奖演员人数,集体性节目连连获奖夺魁,受到自治县领导和分局领导
的好评。获奖的节目有:歌曲《牧民爱读毛主席的书》,《赞歌唱给伟大的党》、《我为祖国
放骏马》,表演唱《红色积肥员》I山西道情《病假条的故事》,舞蹈《牧民心向红太阳》、
(以上均是姚德杰作词,孙树仁谱曲)。
场文艺宣传队于1976年因农忙解散,此后再没建立。1983年12月12日,为庆祝牧场这一年
六超历史,一举扭亏为盈,举办了场“草原之声”音乐会。音乐会以乐器演奏为主,伴有诗朗
诵、小合唱、小演唱、三句半等,以短小精悍的节目,表现了牧场生产生活在四化建设中的大
好形势。
牧场的群众业余创作近年来也有所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至1984年三年间,在《黑
龙江日报》,《嫩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农垦报》、《黑龙江农垦史》、《北大荒
文学》、省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上,共发表、编播牧场31名作者稿件136篇。其中,文艺创作
30篇(诗26篇,散文诗三篇,小说一篇),文艺评论二篇,其余都是通讯报道。
在31名作者当中,发表文艺作品最多的是刘志军,发表通讯报道最多的是张继春和丰礼。
刘志军,笔名雅鲁,现年26岁,是牧场中学高中三年级语文教师,现在正读哈师大中文系
函授班。三年里,他在报刊上发表了诗作29篇,大都是描写草原风情的。他的诗《父子铁匠铺》
获1984年《农垦报》国庆征文奖和《农垦报》“1984年好稿选”奖,他的诗《青年——强者》
获1984年《北大荒文学》、总局团委联合举办“五四”征文一等奖,他的影评《田保的一“跑”》
获省三单位1982年“大众影评”三等奖,他的通讯《傲雪的红梅》获《农垦报》“1983年好稿选”
奖。
场党委宣传干事张继春发表了通讯报道27篇(其中六篇与他人合写),法庭书记员丰礼发表
通讯报道29篇(其中十篇与他人合写)。他俩和其它20多人,通过细致地观察,敏捷的构思,艺
术的笔触,把牧场在四化建设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及时介绍给了广大的读者。
1984年年末,局党委、场党委对牧场的文艺创作者们给予了奖励。五篇以上获一等奖,三
篇以上获二等奖,一篇以上获鼓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