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二、李泽

二、李泽





绿色草原牧场第一任党委书记李泽调离牧场已经十八年了,但是老职工一提起他,仍然念
念不忘他那艰苦奋斗,廉洁奉公,谦虚谨慎,团结群众,踏实认真,尊重人才,积极进取等一
桩桩感人的事迹。
李泽,原籍河北省昌黎县人,1924年生。1945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
党。曾任哈北贸易公司业务股长,巴彦县百货栈,粮食公司副经理,省商业厅科员、副科长,
科长,省服务厅办公室主任。1958年1月他率领商业厅下放干部,来到绿色草原劳动锻炼。当
时头上蓝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李泽领着大家搭起帐篷,安上炉灶,
开始了艰苦的建场劳动。几度春风秋雨,历经酷暑严寒,他深入田间,深入畜舍畜群,和职工
们同吃同住同劳动。1960年,牲畜疫病连续发生;有些下放干部思想动摇,萌发了回哈念头。
恰值省商业厅厅长刘振荣到齐市开会,召李泽谈话,决定调他回省,征求本人意见。他坚决地
说:“我不能回去,牧场还没建设好。”回场后他向全体职工现身说法,对职工们进行艰苦奋
斗、热爱草原,扎根草原教育,使职工们动摇的心情立即安定下来。1962年,他因患肠结核在
哈市商职医院治疗。住院期间时时都在惦念场里的工作,经常和在家的领导联系,病未痊愈就
出院了。回场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繁忙的工作。1966年他患肠肿瘤去北京治疗,手术后几天就离
开了北京。回场后,杜蒙自治县领导劝他到石人沟疗养所疗养,他婉言谢绝。
李泽生活俭朴,廉洁奉公,毫不特殊。在他的影响下,科室干部绝大多数都是清廉自守,
公家钱物分文不取。
他作风民主,在领导班子中,坚持集体领导,向来不搞一言堂,大事总是发动大家各抒己
见,然后作出决定,所以党委一班人在他的领导下总是团结得很好。
他自幼贫寒,文化水平不高,但从来不傲视知识分子,他一向恪守“不唯成分论”、“重
在政治表现”原则,尊重人才,大胆录用,不怕担政治风险。1960年,县文教科把错划为右派
分子的王志明下放到牧场中学被监督任教。李泽知道他在县一中作过多年的教导主任工作,就
任他为中小学负责人,负责全场学校业务工作。王志明被党委的信任所感动,积极努力工作,
为牧场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建场初期,牲畜疫病流行,牛肺疫、牛疥癣、马焦虫、马传贫、羊痘、羊布病相继发生,
李泽多次恳求省厅把他所熟悉的地主家庭出身的兽医技师陈非调来牧场。省厅答应了他的请求。
陈非来场后,发挥了兽医专长,为牧场的防疫灭病作出了贡献。李泽任命梁少起为人事科长,
王子山为畜牧技师,刘志邦为兽医院院长,王世芳为财会科长,王志远为分场场长,这些人有
的是家庭出身不好,有的是父亲历史有问题,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较好的成
绩。赵真明原是国民党空军准尉,母亲、兄弟在台湾。1949年,他只身由台湾经香港回大陆参
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复员转业到省商业厅哈尔滨蔬菜站工作,1958年下放来牧场(被公
安机关视为“特嫌”)担当行政秘书工作,他才思敏捷,任劳任怨。1963年李泽不顾舆论反对,
给他提了一级工资。
李泽处理问题实事求是,工作上积极进取。建场初期,受“大跃进”浮夸风影响,指标越
拔越高,任务层层加码。李泽率领全场职工积极奋战,力求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1961年8月,
邓子恢副总理到牡丹江农垦局视察,作了“关于国营农(牧)场几个根本制度的商榷”的报告;
李泽看了报告后立即召集全场三级(场,科,队)干部会议,组织大家认真学习讨论,会议决
定,取消大队一级建制,积极进行包、定、奖生产责任制的准备工作。
1962年1月,省商业厅召开副食品基地会议,着手纠正盲目冒进,贪大求全,要求各基地
“以基础定发展”。李泽回场,人们立即看出他满面春风,喜气洋洋,高兴地召集场、科级会
议,向人家传达省厅“以基础求发展”的会议精神,制定了“以羊牛马为主,饲料领先,相适
应地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在这个方针指导下,牧场各项生产日益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在他的具体指导之下的牧场的包、定、奖1962年试点,1963年全面铺开。在包、定、奖生产责
任制贯彻实施中,全场各生产单位打四个战役,攻占十个高地,攀登一个高峰,1963年以后,
牧场各项产值逐年提高,亏损逐年减少,1968年一举翻身,盈利74,000元。可惜这个大好局面,
被“文化大革命”干扰破坏了。
“文革”初期,他被批斗,剃鬼头,戴高帽子游街,下放劳动。1968年5月,场革命委员
会成立,他被结合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6月调连环湖渔场任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任石人
沟渔场党委书记兼场长,1979年调任黑龙江省水产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1983年4月离休。他
虽然调出绿色草原牧场十几年,但仍然关心牧场各项事业的发展,向场领导多次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