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远牧嫩江畔,度荒保牛群

远牧嫩江畔,度荒保牛群



陆春学口述 李建平整理
1959年4月3日清晨,在绿色草原牧场东北方向,突然燃起一股巨大的荒火。火线长,火势
猛,它驾着大风,翻滚着,跳跃着,腾空而起,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越过山冈,窜过草塘,
象凶煞的火神似地喷着火舌,哔哔剥剥地燃烧着。宽阔的草原,顿时化作一片火海。大荒火烧
了一天一夜,黄色的草原成了黑色的草地,粪烟缕缕,袅袅升腾,到处散发着焦糊的气味。饿
了一天一夜的黄牛,一个个呆呆地站在圈里,睁大眼睛,尾巴耷拉着,发出有气无力的哞叫声。
放牧员们站在牛圈门口,看看饥饿的牛儿,再望望满是灰烬的草原,心里焦急万分,这可怎么
办哪!
这时,场党委书记李泽立即召开紧急党委扩大会议。会议责成李进武副场长到他的原籍嫩
江右岸太和大队联系黄牛度荒。李副场长连夜单骑奔往太和大队。4月5日清晨,我们从哈尔滨
下放来的干部,工人一行10人,在李进武副场长的带领下,赶着1,000多头黄牛披着朝霞。踏
着荒火燃过的草地,迎着习习的春风出发了。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跋涉,行程二百华里来到了
太和大队文果地房子。还没有到村口,乡亲们就远远地出来迎接我们了,一面问寒问暖,一面
帮着赶牛,那股热情劲就象多年阔别而今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文果地房子村很小,只有十几户
人家,我们住在王明远老人家里。老人家只有三口人,老两口和一个18岁的女儿王雅茹。我们
一到,王大娘就把大房子和热炕腾出来给我们住,自家三口人住在小房里。
疲倦饥饿的牛群吃饱子肚子,个个都精神起来,欢蹦乱跳的,看到这种情景,我们每个放
牧员的心里,真是有说不出来的高兴啊!为了使牛增膘,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延长放牧时间。
当时的生活条件是比较艰苦的,主食是苞米面,大


东王大娘看在眼里,疼
在心上,把仅有的一点冬菜都送给了我们。雅茹姑娘还经常帮我们圈牛做菜做饭,还帮我们做
些针线活,我们也经常帮大娘家打扫院子,挑水抱柴。时间久了,我们与大娘一家人结下了深
厚的情谊,雅茹姑娘也渐渐爱上了我们的小放牧员韩德同志,我看看时机成熟了就做了大红媒,
定下了这门婚事。
一个来月过去了,春播即将开始,大片荒地需要耕种,牧区狭小,我们不得不告别文果地
房子和乡亲们,转移到太和大队江湾去放牧。临走那天,乡亲们把我们送出老远,才依依不舍
地回去。特别是雅茹,流着惜别的眼泪,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已经走出了很远,还见雅茹站
在小岗上,向我们招手。小韩同志一次次回过身去,挥手告别。
夕阳西下,红霞飞起的时候,我们来到了太和大队的江湾地区。远远望去,嫩江水闪耀。
着粼粼波光,宛如烧红的铁水。江两岸枯草莲蓬,江条纵横。风从江上吹来,深深地吸上几口,
湿润爽口,沁人心脾。大家顿觉心旷神怡,奔波的疲劳,早已飞向九霄云外。环顾四周,到处
都静悄悄的,望不见缕缕炊烟,更听不到鸡鸣犬吠,偶尔空旷的江面上传来几声水鸟的叫声。
干渴了一天的牛,看到江水,瞪大眼睛,撅起尾巴,低下头“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夜幕低垂,星光闪烁,我们支好了帐篷,搭好了锅灶,吃完了第一次野餐,一切就绪,新
的生活又开始了。流动了一天的江水,似乎觉得很疲劳,早早地进入了梦乡,然而,奔波了一
天的我们,却还夜以继日地劳动着,一千多头牛露宿在江边的草地里,我们轮流守卫着,因为
江边多是沼泽地,到处都有烂泥坑,牛要陷到泥坑里,如果发现晚了就有淹死的危险。大家从
来不敢麻痹大意,总是聚精会神地睁大眼睛,提心吊胆地护着牛群;有时一眼没照到,有的牛
陷在坑里,就立刻跑回帐篷招呼大家一起来用绳子往外拖。一时不小心,连人也会掉在泥坑里,
弄得满身是泥水。帐篷里又矮又小,里面虽然铺了些干草,几天以后又潮又湿,跳蚤纵横驰骋,
逞凶肆虐,大家被咬得浑身是疙瘩;用手一挠;鲜血直流。我们住的帐篷离江水较远,又隔着
一片沼泽地,吃水很困难,就临时在帐篷前挖一个小土井,那水浑浊浊的,喝一口又苦又涩。
尽管如此艰苦,大家没有怨人尤天,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白天放牧的时候,若冲起
野鸭和大雁,立即跑到它起飞的地方,就会找到野鸭蛋和大雁蛋。当捧着这些蛋往回走时,别
提有多高兴了,因为餐桌上又多了一个菜下饭。
时令跨入天暖草肥的大好时节,江两岸绿草如茵,黄牛嚼着香香的野草,喝着甜甜的嫩江
水,更加肥壮起来。在阳光的照耀下油光铮亮。两个月过去了,我们圆满地完成了黄牛度荒任
务,赶着牛群,浩浩荡荡地安然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