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业体制改革
第四章 工商服务业改革
第一节 工业体制改革
牧场的工业起步于60年代,为解决职工生活和再生产的需要,创办了粮油加工、农机修理、
砖瓦制造、工业等,均是自给自足的小工业。1984年,牧场建立一座日处理鲜奶5 吨的奶粉厂,
生产绿色牌全脂速溶甜奶粉,后扩建为40吨的乳品厂。牧场开始有了商品性工业企业。1991年
全场的工业企业为乳品厂、粮油加工厂、修配厂3 家。
1987年2 月省国营农场总局制发了农总体字[1987]11号文件,要求各农场认真抓好工业
改革,一定要放权给企业,把企业搞活。并下发了《场办工业经济体制改革试行办法》,嫩江
农场管理局也制发了《工业企业深化改革意见》。牧场于1988年开始推行工业企业厂长(经理)
经营承包制。实行“定额上缴、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取消等级
工资,实行个人所得与企业经营成果挂钩。1991年3 月15日牧场印发了《绿色草原牧场管理兴
工方案》,还企业以自主权。企业厂长(经理)自行聘用车间、班组负责人,车间班组优化组
合,组合不进去的职工,视为下岗,自谋生计去发展第三产业。企业推行厂长负责制,厂长承
包,风险共担,即“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提留,亏损自补,风险共担”。在此基础上1992
年加工厂、修理厂、肉禽公司实行“定额上缴,盈亏包干”,乳品厂实行“定额上缴,超额分
成,亏损自补”的分配办法。
1995年以后,牧场加快了产权制度改革,采取了一企一策的政策,产权制度向多元化推进。
加工厂粮店166 平方米,饭店157 平方米公开拍卖,民有民营。加工厂采取裂变的形式,剥离
经营;修配厂试行股份制,职工入股上岗。1998年乳品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改造后的乳品厂,
个人股85万元,厂方股325 万元。加工厂制酒、榨油车间出售给个人经营,饲料加工实行股份
制经营,修配厂车间、农机具公开竞价拍卖。1999年,加工厂、修配厂建制撤销,厂房设备公
开拍卖,部分设备封存。2000年乳品厂归完达山乳业集团,至此,牧场3 家工业企业全部转入
非国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