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
第三节 粮油加工业
粮油加工业是牧场建场之初,为满足全场职工家属的生活需要,兴办的自给自足性企业。
随着牧场的发展壮大,粮油加工规模也不断扩大。
牧场粮油加工厂是全场惟一一家粮油加工企业。生产项目经历一个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
发展过程。60年代只能加工杂粮、豆油和白酒。70年代重新修整了厂房,面粉车间达到600 平
方米,杂粮车间800平方米,制油车间122平方米,制酒车间420平方米,全厂占地面积为38160
平方米。并增设了酱油车间,改善了仓储设施,添置了200 型榨油机和烘干机,购入了粮油加
工机械,全厂固定资产原值444071.18 元。1983年面粉产量743 吨,豆油23吨,白酒34吨,杂
粮261 吨,为满足全场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贡献。
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以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领域也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职
工的粮食供应也由原来的凭粮食供应本、定量供应逐步转向市场随机购买。家庭农场取消粮本,
口粮供应完全进入市场。机关干部、离退休人员及家属,仍凭本供应平价粮。这时期粮油加工
厂的加工量下降,经济效益也逐年下滑。牧场对粮油加工厂实行差额补贴(即标准成本价格与
市场销售价格之差)。到1990年粮油加工量为面粉27.5吨,玉米面加工量为384 吨,豆油10.6
吨。加工厂为了增加收入,先后办起了综合商店、饭店及冰棍冷饮等餐饮业。随着改革的深化
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粮食流通领域全部进入市场,牧场的粮油加工业也完成了历史使
命,只保留了榨油和制酒两个车间,并实行个人租赁承包,1999年3 月,粮油加工厂建制撤销。
榨油和制酒车间拍卖,实行民有民营。
1985年以前朱德龙任加工厂厂长,1985年牧场组建粮油公司,张金福任公司经理兼加工厂
厂长。1986年徐惠财任加工厂厂长,1993年以后赵庆林任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