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货运
第三节 货运
60年代初期,牧场的货物运输由场供应站车队承担,当时有国产“解放车”2 台,苏式
“51嗄斯”1 台和2 台大胶轮。当货物多运力不足时从生产队抽调马车往返于杜蒙自治县至牧
场之间的货物运输。到1974年汽车增加至7 台,1978年车队从物资科分离,单独配备了领导班
子和财务班子。建筑了500 平方米的砖瓦结构车库、修理间,货物运输从此走上了正轨。车队
运输的总吨位为13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牧场经济的发展,场直单位的一些公司
和个体户相继购买了运输车辆,运力有了大幅度发展。1992年牧场的汽车保有量达到25台,总
吨位达到88吨。此时建安公司已购买10台大货车,其中自卸车4 台,进入大庆地区搞运输,在
当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95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效益不佳的公司相继解体,
车辆也随之封存或报废、停运。1997年建筑安装公司解体后,汽车全部顶还外债,牧场的大型
汽车急剧减少。但此时个体小型客货汽车有所增加。汽车保有量增加,但运输吨位下降。到2000
年末,货运车达到35台,其中农用车13台,年货运总量4 万吨。
汽车拥有量表
(1996~2000年)
表4-1 单位:台
000006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