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地综合利用
第三节 土地综合利用
1984年全场的土地面积606636亩,草原445823亩,占总面积的73.5%;耕地67674 亩,占
总面积的11.2%;林地51756 亩,占总面积的8.5 %;池沼14291 亩,占总面积的2.4 %:居
民用地10092 亩,占总面积的1.7 %;交通用地3331亩,占总面积的0.5 %;其它用地3669亩,
占总面积的2.2 %。
1985年全面兴办家庭农场以后,家庭农场承包土地4.3 万亩,承包草原88157 亩。其余耕
地退耕还林。随着牧场“七五”规划的出台和“以农业为基础,以牧业为重点,农、林、牧、
副、渔相结合,工、商、运、建、服同发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经
营方针的实施。牧场形成了农、林、牧互相依赖、相互促进的经营格局。农业的基础作用和牧
业的龙头优势及林业的保护效益逐年得以发挥。“八五”期间,牧场实施“以牧为主、以农保
牧、以牧兴工、以工富场”的经营方针和1995年提出的发展牧场经济的“五大”战略,牧场科
学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牧业的龙头作用和农业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促使土地综合利用更
趋科学合理。耕地始终控制在5 万亩之内,草场资源得到了充分保护,并逐年进行了必要的改
良和播种,产草量也逐年提高。
1997年3 月,根据黑龙江省政府12号文件和农总土字[1997]33号文件要求。进行了以保
护耕地为重点,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统筹安排各行业用地为目的的《土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
规划中提出,至2010年牧场居民点用地534.1 公顷;独立工矿用地66.12 公顷;农业开发用地
3162.25 公顷;牧业用地10924.58公顷;林业用地12205.24公顷;水域3170.9公顷;其它用地
4819.04公顷;促使牧场的土地利用更加规范、合理、科学,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至2000年全场的土地利用现状为:总面积561727.6亩,其中:耕地49265.95亩,占总面积的
8.70%;园田66084.17亩,占总面积的11.8%;林地102154.97 亩,占总面积的18.2%;牧草
地252087.91亩,占总面积的44.9%;城镇占地9003.4亩,占总面积的1.6%;交通占地6444.3
亩,占总面积的1.10%;水域48185.9 亩,占总面积的8.60%;未利用土地28501 亩;占总面
积的51%。
一、耕地管理
1984年全场耕地面积67674 亩。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承包土地4.3 万亩,其余
土地有计划的逐年退耕还林。“七五”规划出台之后,牧场的经营方针逐年明确,并保持了政
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耕地管理日趋规范。生产队的地籍档案,详细标记了耕地地号、位置、
面积、土质、作物轮作情况及承包人和产量。“八五”期间牧场实施“稳粮、兴牧、促工、增
益”的经营方针和发展牧场经济的“五大”战略,都明确的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为保护耕地
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基础。“九五”期间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突出了保护耕
地、草原、建设生态农业。保护耕地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限期内基本没有发生乱开滥垦及
挤占耕地案件,至2000年全场耕地始终控制在5 万亩之内。
限期内还根据黑垦局发[1994]5 号文件精神,编制了《绿色草原牧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以保护高产、稳产农田和人口增长所需要的耕地为目的,结合牧场的实际情况,全场规划出一
等地40个地块,19215 亩,二等地块34个,面积为14970 亩,规划完成后,场、队二级立即记
入档案,1999年在牧场一队设立永久标牌一座。
二、建设用地管理
随着牧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牧场鼓励职工个人建房。从1982年起陆续
开始职工个人申请建房,当年有5 户职工申请建土木结构的住宅。1983年以后,又陆续有个人
申请盖砖木结构的住宅。土地部门根据牧场的长远规划和场区小城镇建设规划,通过实地勘察
和现场量测,把土木结构住宅区规划在场部西南;砖木结构住宅区规划在场中心区(现在的场
部三区),规定每户住宅面积250 平方米,1988年以后职工个人建房迅速增多,当年有58户申
请建房,建筑面积为3712平方米。从1996年开始,不允许个人建土木结构的住房,个人盖楼房
优先,为全部实现砖瓦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土地部门在接到个人申请后,会同当地的土地监察员,在规划区内现场勘测,办理土地许
可证手续,手续齐全方可施工。
三、国家征用土地管理
1985年大庆石油管理局第九采油厂开始在场内进行龙虎泡油田开发,油田开发占用牧场土
地需要办理征地手续,土地部门及时和上级主管部门沟通,从“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的基本国策出发,按照土地法及上级的有关政策法规,本着既要保证油田的开发生产,又要保
护牧场职工的合法权益,公正及时地办理了25800 亩土地的征用手续。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
准。此外,地震勘探、开发前期施工也需征占一些临时用地,土地部门也都随时报请上级主管
部门批准,按程序办理了临时占地手续,与此同时也都得到了相应的经济补偿。
1997到1999年,龙北油田开发,土地部门又按程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办理了2415
亩土地的征用手续。临时占地后期,个别宗地需要复垦,2000年复垦造林50亩。油田和牧场在
互相交往中增强了理解和信赖,奠定了互相支援的基础。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牧场、职工的经
济收入,促进了牧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四、“五荒”开发
1994年农垦总局下发了黑垦发[1994]2 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开发垦区荒山、荒地、
荒源、荒水的若干政策》,1995年农垦总局又下发了[1995]5 号令,即《黑龙江垦区五荒资
源开发实施办法》。牧场根据上级精神,为了节地挖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尽快把资源优势
转化为经济优势,成立了以场长为首的“五荒”开发领导小组,通过实地勘测,考虑实际需要,
于1997年在第六队、二队、十一队开发五荒94.53 公顷。1998年良种队职工张连兴承包荒水养
鱼33.33 公顷。1999年三队高福增荒水养鱼690.6 亩,
2000年七队赵玉斌开发荒水养鱼700 亩,场电业局荒水养殖303 亩。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资
源,职工个人又得到了经济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