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干部管理

第五节 干部管理


  一、干部队伍

1984年末,全场干部总数299 人,其中大专文化20人,占干部总数的6.6 %;中专文化68
人,占干部总数的22.7%;高中文化程度60人,占干部总数的20%;初中以下文化151 人。专
业技术干部140 人,占干部总数的46%。之后的几年里,随着事业的发展,新录用聘用的干部
也逐年增多,干部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和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量增长很快,到1994年
末干部数量达到顶峰,全场干部达到356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1人,占干部总数的19.9%,
比1984年增加13.3个百分点;中专文化程度的129人,占干部总数的36.2%,比1984年增加13.5
个百分点。45岁以下干部251 人,占干部总数的70.1%。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化,用人制度的改
革,干部数量逐年下降。到2000年全场干部218 人。

随着牧场改革的深化,干部的任免权限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牧场的正职领导由总局组织
部门任命,副职党务干部由分局党委任命;牧场副职根据党政分开的原则,由场长提名,报分
局组织部门批复;科级以下行政干部,由场长提名,组织部门考核征求党委意见后,由场长任
免,党务干部由党委任免。

1993年以后,按照上级要求,结合牧场实际需要,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打破干
部终身制,对全场干部实行聘任制。由分管领导提名,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党委会议讨论同意,
实行逐级聘任(用)。

1995年首先以第八生产队为试点,民主选举生产队长,1996年陆续在九队、四队、五队推
开,1997年以后全场普遍推行民主选举生产队长。

1997年全场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机关科室人员全部下岗,实行“三干法”。即个人申
请、群众公认、组织考核,领导聘任。年底全场财会专业技术人员面向社会公开考试考核,择
优聘用,参加报名考试62人,经考试考核后,择优聘用42人。对全场大中专毕业生实行考试考
核,择优聘用,1999年报名31人,通过考试考核,聘用11人,同时还制定了《后备干部培养考
核实施方案》。对全场干部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0年全场干部总数218 人,占职工总数的16.4%。其中场级领导6 人,科级干部30人,队级
领导22人,技术干部126 人,一般干部34人。在全体干部中具有大专学历125 人,占干部总数
的57.3%;中专学历63人,占干部总数的28.7%;高中文化程度11人,占干部总数的0.5 %;
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干部74人,占干部总数的33.9%;36~45岁之间干部118 人,占干部总
数的54.1%。一支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初步形成。

   历年干部基本情况表
(1985~2000年)
表6-3
0000098;[/$$p]

  二、干部培训

牧场领导非常重视干部的培训工作,按照分局干部培训规划的具体要求,积极派员参加分
局、总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1985年以来,先后有11人次参加总局办的场级领导培训班学习;
23人次参加总局举办的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有5 名副场级以上领导参加北大研修班学习。有57
人次参加分局以上级别的各类培训班学习。

三、离退休干部安置

牧场的老干部工作是在牧场党委关怀下,由党委组织部具体负责安置管理。牧场于1983年
组建老干部支部,退居二线的原党委副书记蔡英华任老干部支部书记。1984年,蔡英华易地安
置,回湖南安度晚年,老干部支部书记由李春英担任。1994年纪委副书记刘富退休,接任老干
部支部书记。1998年张凤林任老干部支部书记。

1983以后,原场党委书记王忠,副书记蔡英华等老一代领导干部,先后离退。场领导为了
安排好老同志的晚年生活,确保老有所养,及时成立了老干部支部。在生产队和场工副业单位
的老同志在原单位过组织生活,1985年老干部支部10人。他们大多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同志。
这些同志党性强、组织观念坚定,退下来之后仍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主动给领导当参谋,积极
为牧场的发展出谋划策,热情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1984年的改水治氟工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1985年以来,老干部支部多次被场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李春英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和模范党务工作者,两次被总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1986年5 月,牧场党委为了更好地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搞好老干部工作的要求,本着《政
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从优》的原则,下发了黑绿党发[1986]1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
老干部工作的决定》,从而使老干部的安置管理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首先是政治待遇落实到位,老干部支部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场领导坚持按上级文件要求的
范围传达到位,并定期通报情况,吸收老干部参加重大会议,参与重大决策的研讨,让老干部
及时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及垦区、牧场的经济建设、改革
开放的大好形势及新举措。珍惜和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从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做
到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其次是生活待遇从优,牧场底子薄,基础差,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牧场
经济建设有了一些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牧场发展的
难题,尽管如此,历届场领导还是从实际出发,尽最大可能从优安置老干部的生活,使他们老
有所养、老有所乐。

1985年,牧场出资124829.91 元,购买嫩江管局机关与齐驻军联建的住宅楼231 平方米,
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原党委副书记邢银奎和原场党委书记王忠(建国前参加革命)解决
了住房,使他们在齐齐哈尔安度晚年。

1986年牧场又易地安置原场党委副书记蔡英华(1948年参加革命)到湖南省株州市干休所
安度晚年。

1985年建立了老干部活动室,订阅了报纸、杂志、购买了扑克、象棋、乒乓球等,使老干
部们娱乐和召开会议有了固定场所,1997年又增设了阅览桌、麻将、跑步机、太空漫步、按摩
椅、平衡式登山器、拉力器和澳瑞特ORIENT等健身器械,更加丰富了老干部的业余文体
生活。

从1985至2000年,16年来平均每两年组织老干部旅游一次,先后到哈尔滨太阳岛、齐齐哈
尔明月岛、大庆、龙凤及林源炼油厂等公园旅游,并两次游览场内自然景点,视察了玉米制种、
教学楼等,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开拓了视野,同时也了解了场内建设的大好形势。16年来
基本保证了老干部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医药费实报实销,使他们消
除了后顾之忧。

  到2000年,老干部支部23人,其中建国前参加工作3人,退休干部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