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发展概述

第二节 发展概述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发实施,嫩江农场管理局也于1988年制定了《嫩
江垦区普及义务教育规划》。规划全局“普九”工作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到1995年完成普及初
级中等教育任务;第二步到1998年基础教育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按照规划,牧场制定了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在巩固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落实领导责任制,并按年度,有
计划的实施。

1989年管局党委制发了《嫩江垦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关于教育管理体制的若干问
题的规定》、《关于落实教师待遇的若干问题》等6 个文件,牧场根据这些文件精神,征得管
局支持,于1987年投资兴建小学砖平房教室640 平方米,于1988年11月场直小学搬入新教室上
课,改善办学条件迈出了第一步。1991年1 月撤销教育科,成立教育委员会,教委由工会、计
财、劳资、共青团、宣传部、场办公室及教育等部门组成。主管教育的副场长任教委主任,教
育行政部门由场机关搬到学校,实行面对面的领导。

1990年2 月,嫩江农场管理局制发了加强和规范教育内部管理的7 个文件,1992年又制定
了《关于深化农场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垦区科教结合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制定,促进了
牧场教育的发展和规范管理,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92年8 月,生产队小学5 、6 年级学生全部到场部小学就读,撤销9 个生产队的小学建
制,成为场部小学的下伸教学点。并开始学校的规范化建设,按照规划,管局、牧场投入240
万元,改变学校的教学、办公条件和教学环境,计划到1997年完成。1992年11月学校大门、60
延长米铁栅栏和门卫房完工。1993年学校四周围墙1400米全部建成,实现了封闭教学。1994年
以后,校园内陆续完成花墙300 多米,花坛540 平方米,至此校内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层
次分明,错落有致。

1996年5 月1 日,小学教学楼开工,11月16日建筑面积1780平方米三层小学教学楼竣工,
11月19日小学生搬入新楼上课。1997年8 月24日生产队教学点的1 至4 年级学生全部到场部小
学就读,生产队教学点全部撤销,牧场集中办学任务完成。家住生产队的小学生在学校食宿,
牧场用小客车每两周接送学生一次。9 月省政府“两基”验收组委托农垦总局验收组对牧场进
行了“两基”检查验收,合格后,省教育督导室为牧场授予“两基”合格牌匾。

“两基”验收达标后,教育的工作重点转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1991年开始的
“愉快教育实验”第一阶段实验报告《通向素质教育的桥梁》199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学会评为
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8年8 月泰来农场遭受洪涝灾害,分局党委决定泰来农场初中整建制转入牧场中学。在
分局、场及学校的精心组织安排下,8 月30日泰来农场中学199 名师生如期到校上课,在食宿、
学习等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妥善安排。后因泰来农场职工迁移到东部农场,大部分学生陆续转
走。2000年8 月,根据上级要求,牧场进行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
则,教师通过考试考核,竞争上岗,清退以工代教、以工代干人员,后勤工人全部转岗。改革
后中学高中建制撤销,小学聘用22人,中学聘用24人,后勤10人实行企业化管理。经过十多年
的不懈努力,校园变美了,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993年获管局级精神文明单位标兵,1994年中学获农场总局“省评高中会考”优秀学校称号,
1996年中学、小学均获农场总局“规范化建设”合格学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