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新技术推广应用
第五节 新技术推广应用
1、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自1989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至2000年末,全局已累计推广面积达233万亩。实践
证明,推广该项技术每亩可增产水稻150公斤,10年累计增收水稻34.95万吨。按目前市场价
格1.3元计算,每亩可增收195元,全局累计增加牧人4.54亿元。
2、水稻钵育摆栽技术
在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又于1997年推广应用了钵育摆栽新技术。三年来已
累计推广33万亩,平均每亩增产100公斤,增加收入429万元。
3、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
1999年查哈阳农场进行水稻超稀植试验52.5亩,亩产达913.3公斤。这项新技术的试验
成功,为水稻生产高产栽培闯出了一条新路。
4、水稻配方侧深施肥技术
水稻配方侧深施肥技术是总局科学院电脑专家系统应用于水稻生产的科研项目。该项技
术是应用计算机系统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PH值等数值进行测定与分析后,将需要获得
的产量指标与相应的经济配方施肥应用于生产实践。查哈阳农场1999年将此项目引进,实践
证明:通过电脑专家系统测定的配方侧深施肥技术,每响水稻可节省化肥款135.16元,均增
产水稻476公斤,增产与节支每垧合计增加效益706.36元。
5、节水灌溉应用技术
推广节水灌溉应用技术是90年代后期开始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降低水稻成本,二是
充分利用水资源开发水稻。
近几年在水稻生产实践中总结了较为丰富的节水灌溉经验,概括为“浅、湿、干灌溉”
和“排水回归利用”等。
全局自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后,大大缓解了水稻在用水高峰期经常出现的渴水问题,基本
保证了水稻生育期正常用水,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水稻栽培面积。这一措施已被
作为水稻生产的常规措施应用于生产。
6、测土施肥技术
这项技术是指经过土壤化验后,根据土壤里养分含量多少,再根据作物产量指标及生长
需要确定施肥指标,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推广该项技术,既增加产量,又降低成本。近几年
全局正在大力推广,应用较好的是克山农场。
7、叶面施肥技术
这项技术90年代初应用于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较快。近三年全局主要作物大部分进行了
叶面施肥,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叶面施肥能够弥补作物生育期养分不足,满足作物后期营
养,促进作物早熟,一般增产幅度在10%左右。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有尿素、磷酸二氢钾、惠
满丰、垦原丰产素、云大—120等。
8、叶面富硒技术
近十年来叶面富硒技术主要应用于小麦、水稻两大作物。克山农场的富硒面粉、查哈阳
农场的富硒大米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
9、玉米“早密优”高产栽培技术
过去种植玉米,为了获得高产,一般仅靠品种自身的增产潜力,采用晚熟品种较多。而
晚熟品种密植易贪青,即或增加了产量,也由于熟期过晚、水分含量高而导致品质下降,效
益不高。1999年应用“早密优”高产栽培技术后,玉米提前成熟,含水量少,产品质量有了
保证;同时增加了群体密度,以密增产,达到了高产的目的。近几年全局推广此项技术面积
已达玉米面积的80%以上。
10、航化作业应用技术
航化作业是一项工省效宏的先进技术,它可以充分利用空中作业将突发性病、虫、草害
进行及时防治,也可以进行大面积追肥作业,成本低、效率高,不误农时。克山农场、查哈
阳农场已经建成永久性机场,并已连续几年利用飞机进行防病、治虫、追肥、灭草等项作业,
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在全局航化作业面积已达20万亩。
11、种衣剂拌种技术
种衣剂拌种技术是目前防治苗期病虫、保苗壮苗的先进技术。近几年种衣剂拌种技术已
作为常规技术应用于生产。
12、原垅卡种技术
原垅卡种即玉米茬卡种大豆、大豆茬卡种玉米、玉米茬卡种玉米。实践证明,实行原垅
卡种技术,既保墒又减少了机械作业费用,每亩可节约成本15元左右。
13、秸秆还田技术
由于土地开发年限较长,长期施用化肥,很少施用有机肥,用养失调,造成土壤板结、
有机质含量下降、地力减退,给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近几年齐垦区已将秸秆还田作为一
种制度提出来,要求小麦、大豆、玉米等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必须采用还田措施,不许将秸秆
用做烧柴或就地焚烧。目前大部分作物已采取了秸秆还田措施,但还有部分生产队或个别作
物做得不够,应继续加大实施力度。
00000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