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农机革新

第三节 农机革新



齐垦区农业机械,多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购置的,机型陈旧,性能落后,机具不配套。
进入90年代,耕作技术、栽培技术不断改进,水田面积逐年增加,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很
大一部分拖拉机、收获机不适应生产的要求,除购置一部分大马力新的机械外,更多的是围
绕节本增效,一机多用等进行革新。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底对田间作业的主要农机具累计
革新26项,近2 000台(件)。
一、水田机械革新
1、联合收获机滚筒改装。查哈阳农场水稻生产采用旱育稀植新技术后,亩产超千斤,
用现有的收获机收获糙米率高,损失率也很高。自1993~1997年,先后将E—512、E—514、
D—1075、叶尼赛—1200H等178台联合收获机的纹杆式滚筒改成钉齿滚筒,使水稻收获糙米
率大幅度降低,综合损失率降到5%以下,而且作业班效提高30%。
2、小拾禾台改装。为适应水稻收获特点,在联合收获机上配置了小型拾禾台,减轻了
机体重量,提高了防陷能力、缩短了收获期,延长了机车寿命。
3、E—512、E—514收获弹齿式拾禾器改为带式拾禾器,避免了谷物在输送过程中堆积,
减少了在梳拨时造成落粒损失。
4、采用前悬挂割晒机与轮式拖拉机配套进行水稻割晒作业,克服秋雨大,打误陷车问
题,加快了割晒进度。
5、E—512、E—514启动装置由电瓶马达启动改成175型柴油机启动,克服了稻收期间气
温低、不易启动,易损坏电瓶马达等缺点,适用于低温条件下启动机车。改装后每台机车每
年可节约资金1 500元左右。
6、研制JD—16横向抖动器与E—512收获机配套,使用后提高了分离能力。经测试每亩
可增收10公斤粮食。
7、对叶尼塞—1200H清选系统改装,其中键簧加长300毫米、清选筛加长500毫米、杂余
分布器加长1 200毫米,增强了清选能力。据测试、改装后水稻裹粮损失率可降低3个百分点。
8、E—512清选筛改装摆幅,增加抖动量、提高清选能力,每亩可增收粮食5—10公斤。
通过以上技术革新,查哈阳农场36万亩水稻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收获。能使水稻在最佳收
获期完成收获任务,保证了水稻丰产丰收。机械收获与人工收获相比,经综合测试每公顷水
稻可节省费用800元。此经验1997年得到省农垦总局的肯定并在黑龙江垦区推广。
二、旱田机械革新
1995年以来,为适应旱田耕作技术和栽培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快了引进和革新农机
具步伐,到2000年重点推广应用以下六项技术和新机具:
1、研制推广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克山农场机电设备厂于1996年引进一台德国产气吸式
播种机样机,经改进,制造出适合本地区生产的播种机,进行批量生产,此机不仅达到原机
型技术标准,播种精度高而且成本低,每台造价3万元,是德国同类机型价格的1/5。被省农
垦总局列为1998年新技术重点推广项目之一,在黑龙江垦区推广使用。使用该机播种每亩节
省种子0.5公斤,约2元钱,增产5公斤,约12.8元钱,合计亩节本增收14.8元钱。
2、研制了全方位深松机。克山农场使用95台,秋整地深松比翻地作业每亩节省作业费
7元,且整地效果好。
3、三垄栽培机改装原垅卡部件。仅克山农场改装使用80台。原垅卡播种比原来播种方法
每亩节省作业费9元。
4、采用大豆挠型割台110台。联合收获机配置挠型割台,大豆进行直接收割,每亩节省
费用8元,综合损失率减少2%,每亩增收9.45元,总计亩增收17.45元。
5、玉米联合整地机。此机用于玉米深松、灭楂、起垅,实现了复式作业。巨浪牧场、绿
色草原牧场使用效果较好,与传统整地方式比较,每亩可节约作业费12.5元。
6、水稻侧深施肥机。查哈阳农场推广使用56台,每亩平均节约基肥30%,节约费用15.2
元,增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