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通信建设
第一节 通信建设
一、局直通信建设
齐垦区通信建设,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以前为起步阶段。
1979年,嫩江农场管理局对拉哈中转站开通三路载波机一套,对双河农场开通单路载波
机一套,拉哈中转站对富裕牧场开通单路载波机一套,拉哈站对老莱农场开通208型无线电
话接力机,初步构成管理局至农场总局及部分农场单路通话体系。
第二阶段,1982年至1991年为发展阶段。
1982年6月新安装200门供电交换机,后因邮电部门明文规定垦区网内的用户不能直接进
入国网。于1982年11月又装了一台复式200门供电总机,分设两个交换台,局直用户正式分
出垦区用户、市话用户,出现了一户设两台电话单机的特殊历史现象。因设备容量扩大了,
一些因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家庭住宅装上了电话。
传输方面首先是在总局干线齐市至拉哈段开通12ZD—26低十二路载波机,通往总局的电
路由原来的1条增加到6条,1991年利用总局长途架空明线,在低十二路上叠加开通齐市至拉
哈高十二路载波机及超高十二路载波机,在双河农场设置增音站,分别给两套十二路载波机
增音、放大。这样,齐市至拉哈方向的电路由原来的12条增加到36条,缓解了电话高峰期的
拥挤堵塞问题。南三场(巨浪、绿色草原、泰来)北二场(富裕、依安)仍使用安徽合肥生产的
无线双工接力机,勉强维持长途通话。1988年,开通至总局的松下三类传真机,使管局至总
局的传真业务达到文字清晰、图文逼真的效果。
第三阶段,1993年至1994年为持续发展阶段。
1992年8月局直自动电话正式开通,采用的是洛阳电话设备厂生产的905Ⅱ纵横制400门
自动交换机,使局直电话由人工接转变为自动接转,装机率也由原来的198户增加至350户,
通话率大大提高。为保证905自动机械的供电要求,将电源设备进行彻底改造,新增500HA电
池组2套50块、复充直供式交直流稳压组合电源1套。
在传输方面,分别在拉哈站和富裕、依安、巨浪、绿色、泰来等场安装建设高40米至
72米,边宽0.5米的拉线式铁塔,在该塔顶部安装无线特高频定向八木天线。1993年第一季
度,管局分别对富裕、依安、绿色、巨浪、泰来5场开通广州通信设备厂生产的特高频无线
通信设备5套。
同年,开通24回线的会议电话,后因传输问题会议电话利用率不高。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建设,农垦齐齐哈尔分局电信网基本形成了传输以有线为主无线为
辅,自动交换的模拟专用电信网。
第四阶段,1994年后为逐步完善阶段。
1994年10月购进的HJD04—RMl024线数字程控交换机正式安装,10月8日开通运行,实践
证明,数字程控交换机不但故障率低,而且具备接转速度快,通话质量高,计费准确的优点。
利用数字进行电话交换,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交换通话方式。经总局通信处考证,决定对
各分局敷设光缆实现光纤通信。分配给齐分局252杆公里。其中加挂210公里,地埋40公里。
齐分局于1998年8月27日正式组建施工队伍。全程敷挂任务由3个队伍分段施工。克山农
场施工队负责拉哈至克山农场的61公里加挂与克山农场至讷河市龙河镇龙河南岸40公里的地
埋任务;查哈阳农场施工队负责拉哈嫩江西岸至查哈阳农场21公里和查哈阳农场至长吉岗分
场38公里的杆上加挂任务;分局通信处施工队负责齐市至双河农场至长吉岗的90公里及拉哈
至拉哈嫩江东岸8公里的施工任务。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战于1998年11月20日加挂完毕,经总局通信处验收,合乎各项指标
要求。于同年12月16日对总局光纤通信正式开通。通往总局的话路增加到120路,大大拓宽了
分局至总局及至查哈阳农场、克山农场的通道。
分局至南三场即巨浪牧场、绿色草原牧场、泰来农场和北部的富裕牧场、依安农场的微
波工程到2000年全部完成,交付使用。
至此,齐齐哈尔垦区通信系统,有线无线相组合的数字传输、数字交换多功能通信网已
经初步形成。
二、农场通信建设
1、查哈阳农场:查哈阳农场于1989年前依靠200门供电总机完成场区及对上对下的电话
联络,1989年9月1日安装了洛阳电话设备厂生产的400门纵横制自动交换机,后又扩容到800
门,增大了交换机容量。使装机用户由原来的170户增加到600余户。总场至各分场分别建设
2~4路无线特高频,增加总场至分场的电话通道。
1993年4月总场安装了1 024线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后又扩容到2 500线;同年7月金边分场
安装了240线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后又增容了480线的远端模块;1996年1月太平湖分场安装了
240线程控交换机;同年6月海洋分场和丰收分场分别安装了240线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后海
洋分场又增容了360线的远端模块;花香分场也于同年安装了360线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分局
科研所也于1996年安装240线的数字程控交换机。
在扩充总场至分场的传输通道上,总场于1996年、1997年分别与花香、金光、丰收、海
洋、金边、太平湖等分场开通30路至60路的数字微波。
这些设备的建设,使查哈阳农场的通信达到了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
2、克山农场:1993年前,场区电话交换仍使用50年代生产的200门复式磁石交换机;对
各生产队使用地埋电缆做传输通道。
1993年夏季,安装了1 024线山东潍坊生产的模拟程控交换机,大大改善了通信条件。
1997年夏季安装了1 536线的数字程控交换机,淘汰了1993年安装的模拟程控交换机。同年
两个分场也分别安装了512线数字程控交换机,总场与两个分场在传输上使用了光纤通信。
克山农场也基本上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
3、其它农场的通信建设:绿色草原牧场、富裕牧场于1996年分别安装了512线数字程控
交换机。依安农场于1998年安装了512线数字程控交换机,并对其二、四、六生产队开通了
数字小微波,其它生产队也架设市话电缆,做到队队通上了电话。
泰来农场于1995年虽然安装了240线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后因客观原因,停止使用,其
电话通信问题已交给邮电系统管理。巨浪牧场的通信形式和泰来相仿。
局直电话及各农场的电话相继并人国网,使垦区各用户不但在垦区内实现了电话联系而且
通过地方邮电系统的国网与国内国际的各用户也实现了通讯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