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通信管理

第二节 通信管理



一、人员管理
最初,按分局通信规模和设备情况,核定编制55人,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设备的增多,
到1984年增加到65人,1989年人员最多达到74人。随着通信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到1995
年,人员由74人减少到40人,1998年又减到23人(在岗人数)。
通信设备自动化程度增加,管理与维护人员的减少是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中,为
了保证通信的迅速、准确、安全畅通,由分局到农场均建立一套相应的人员管理制度。
干部根据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实行聘任制,一级聘一级,并根据各自岗位责任制半
年一考核,年终总考核。不称职的干部解聘。其次是对全员实行合同制并在工资管理中,
对岗位工资、误餐补助、技术补贴三大项进行“活化”,在平时与年终考核及时兑现。三是
对工人实行三岗管理,即“在岗、待岗、下岗”,根据工人的岗位特点,订出5个方面20条
标准,实行月考核制,对考核两次不足60分的人员实行下岗。
通过对人员的正确管理和人才的培养,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现齐垦区有通信专业技术高
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10名、助理工程师8名、技术员21名。
二、设备管理
1、设备使用:1990年前,局机关内部与总局及各农场使用的通信模式是处于模拟通信
状态。
——交换部分。局直市话网是依靠200门复式供电总机完成机关内部与国网的通话,局
直垦话网是一单座席200门供电总机,完成局直至各农场及总局的通话。
——传输部分。管局与总局间的传输,在251杆公里的架空明线上,齐市至拉哈段开通
12ZD一26低十二路载波机,管局至北部农场(即查哈阳、克山、拉哈、富牧、依安)利用总局
干线开通ZZD302高十二路与ZZD—83超十二路载波机。
管局与南三场(巨浪、绿色、泰来)及北二场(富牧、依安)使用WT24—1二十四路WTGl2十
二路、WTG08四路特高频。
1990年以后,安装了数字程控交换机,使用光缆传输。
——交换部分。局直及各农场相继安装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全局共有9 876条交换线路,
其中局直1 024线、查哈阳农场5 500线、克山农场2 600线、富裕牧场512线、依安512线、
绿色512线、泰来240线。
——传输部分。分局至总局至查哈阳、克山等场使用光缆传输,实现了光纤通信,由于
光纤传输速度快、容量大,通道宽等优点,传输通道猛增至30—60条,大大提高了电话利用
率。依安农场实现了微波通信。
到2000年,分局使用各类通信设备90余台套,架空明线517公里,市话配线电缆23 380
米,其中局直19 750米。
2、勤务管理:针对各类通信设备的特点与性能,建立相应的勤务管理制度,保证各类
通信设备正常运行,发挥设备的最大功能。
长途明线勤务管理规定,每年春、秋二次整修和月巡、季检制,保持架空线路的三正一
平等。
载波站勤务工作规程中规定,对各类载波机实行周测、月测、年测制,在各项测试中发
现问题解决故障的潜在因素,平时按设备的要求实行预检制等。
其它诸如传真站勤务管理规程、自动站勤务管理规程、电源站勤务管理规程、市话站勤
务管理规程等,对各通信设备管理都做出明确规定。
话务站勤务规则,列100余条,基本规则是8句话:即认真负责、亲切简练、先主后次、
先急后缓、全程全网、密切配合、迅速准确、畅通保密。分局话务站的工作人员,认真贯彻
执行话务勤务规程,她们连续6年获总局话务行业评比第一名,多次获得总局通信处、齐齐
哈尔分局授予的各类荣誉称号。1986年到1990年连续被市邮电局授予红旗电话站的称号。
1993年在总局“兴垦杯”评选中被授予1992年度“兴垦杯”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