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干部管理
第四节 干部管理
一、干部队伍
1986年末,全局干部总数是4 481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56人,占干部总数的
7.94%,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的1 406人(其中中专699人),占干部总数的31.4%;45岁以下干
部2 932人,占干部总数的65.4%,专业技术干部2 041人,占干部总数的45.5%。之后的几年
间,随着事业的发展,新录用聘用的干部数量逐年增多,干部队伍当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
和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量增长也很快。到1992年末,全局干部数量达到顶峰,有7 940人
之多,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 818人,占干部总数的22.9%,比1986年增加了14.96个百
分点;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的3800人(其中中专2 268人),占干部总数的47.8%,比1986年增
加了16.4个百分点;45岁以下干部5 887人,占干部总数的74.1%,比1986年增加8.7个百分
点;专业技术干部5 738人,占干部总数的72.2%,比1986年增加了26.7个百分点。之后,
干部数量开始逐年减少。
随着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的任免权限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农牧场正职领
导由总局组织部任命;农牧场副职党务干部及局直企事业单位正副职党务干部由分局党委任
命;农牧场副职行政干部由场长提出聘用人选,分局组织部批复;局直企事业单位行政干部
由分局聘任;分局机关处级干部由分局党委任命。
为搞活用人机制,精减机构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农牧场机关科级以下干部全部
实行竞争上岗。生产队干部一般配3至5人,全局减少各层次管理干部400多人。稳步推进事业
单位改革,教育、卫生系统改革力度大,精减人员600多人,并全部实行聘任制。为适应改革
形势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局直和农牧场企业大都改变了体制,实行民有民营,减少干部近千
人。完善干部录用办法,分局机关和农牧场科级以下干部缺编大都面向社会招录,实行竞争
上岗。
为充实干部队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近几年来,制定了优惠政策,全局每年引进
大学毕业生30人左右,改善了干部队伍的知识和年龄结构。通过办班、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
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全局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贯彻落实分局党
委制定的《关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决定》,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注重年轻干部的
选拔和培养,建立起了一支稳定在80人左右的场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实行领导干部职代会民
主测评与组织考核末位淘汰制,解决了干部“能下”的问题。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督促
领导干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大胆提拔使用年轻干部,共提拔6名35岁以下副场级干部。至
2000年末,农牧场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至43岁。
2000年末,全局干部总数4 755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 984人,占干部总数
的62.8%,比1992年增加了39.9个百分点;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的1 516人(其中中专1 177
人),占干部总数的31.9%,比1992年下降了15.9个百分点;45岁以下干部3 741人,占干部
总数的78.7%,比1992年增加4.6个百分点;专业技术干部4 089人,占干部总数的86%,
比1992年增加了13.8个百分点。
二、干部教育
1986年以来,按照分局干部培训规划要求,分局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0期,培训各级各类
领导干部3 553人次。按培训对象和培训目的划分,分局重点抓了四类培训。第一类是以提
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岗位职务培训,共举办27期培训班,其中,基层党支部书
记、生产队长培训班11期,培训1 020人次;工商运建服厂(矿)长、经理培训班6期,培训
610人次;妇女干部培训班3期,培训140人次;财务人员岗位职务培训班4期,培训206人
次;司法行政干部岗位职务培训班3期,培训147人次。第二类是以掌握党在不同时期的方
针政策,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为目的的理论培训,共举办各种理论培训班11期,培训各级领
导干部460人次。第三类是以提高年轻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保证建设事业后继有人为目
的的后备干部培训,共举办6期培训班,培训青年后备干部268人。第四类是以掌握新理
论、新知识、新技术为目的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共举办11期培训班,
培训702人次。
按照干部培训工作的管理权限及各班次对培训对象的具体要求,积极选送人员参加总局
举办的各类主体班次培训。几年来,参加工商管理干部培训班10期,培训副场级以上干部40
人;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0期,培训有前途的中青年干部35人;参加基层后备干部培训班
5期,培训基层后备干部35人;参加妇女干部培训班4期,培训优秀妇女干部8人;参加为期
一年的北大高级经济管理研修班4期,培训副场级以上干部7人;参加为期一年的上海浦东
挂职锻炼1期,培训副场级干部1人;参加为期三个月的高级管理人才境外培训班1期,培训
副局级和正场级干部2人;还参加各种理论培训班12期,培训各层次干部43人。
在抓好干部培训工作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有三条: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分
局党委对干部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提高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素质作为推进分局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持手段和保障措施。分局成立了以分局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干部培
训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干部培训工作规划,干部培训工作中的重大事项。二是建立制
度,强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干部教育计划管理制度,干部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干部培
训调训制度,干部培训、考核、使用三结合制度,干部培训工作目标责任制度,这些制度
的落实有效地保证了干部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注重质量,讲求实效。认真做好干部
培训的基础工作,保证干部培训所需经费,近几年分局每年专项拨款4万元用于干部培训,
并于1997年12月将分局党校从富裕县迁至齐齐哈尔市,改善了办学条件。建立起了专兼职
结合的教师队伍,增强了授课的针对性,注重培养领导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离退休干部工作
齐齐哈尔分局离退休干部工作自1985年以来,一直由分局老干部处管理。其主要职能,
一是负责全局的老干部工作指导,二是负责分局机关的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学习、思想教育、
生活管理和文体活动。老干部处自1985年9月组建以后到1995年12月一直是党委领导下的处
级单位,1996年初与分局组织部合署办公,组织领导工作由组织部部长和兼管的副部长负
责,日常工作由老干部活动室主任负责,工作人员3人。
1、管理内容:老干部工作的管理内容,主要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创阶段,1985
年成立老干部处,当时,管局机关和各场的退休干部很少,老干部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离休
干部;第二阶段是随着退休干部的日益增多,按总局党委黑垦(1993)37号文件要求从1994
年1月起把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也纳入了老干部工作内容之一。当年有离休干部4 99人,
退休干部681人,到2000年全局离退休干部1 632人,其中,离休372人,退休1 260人。
老干部工作的重点是负责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学习,参加有关会议,宣传和表扬他们中
间的好人好事,组织离休干部疗养,开展适宜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走访和座谈了解老干
部的学习、身体和生活状况,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承
办上级领导部门交办的老干部工作和做好一切服务工作,并负责编制离退休干部活动经费的
预、决算,按规定使用这部分资金。
2、活动场所:十几年来,全局各级老干部管理部门为使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
有所医、老有所教,普遍地建立了活动室和活动场,称为“老干部之家”。集老干部学习、活
动、健身、娱乐为一体,成为政治活动中心、传播知识的课堂、发挥作用的阵地、文化娱乐场
所,是与党组织保持联系的纽带。
全局共有老干部活动室38处,其中,分局机关1处,查哈阳农场4处,克山农场28
处,依安农场1处,富裕牧场1处,巨浪牧场1处,中心医院1处,局直退休职工活动中心1处。
总计占有面积1 200多平方米。活动室内主要陈设有图书、报刊、电视、舞厅音响、台球、
乒乓台、各种棋类、麻将、扑克、健身器材等,供老干部休息、学习、锻炼。
供老干部体育运动的场地主要是门球场地,全局具有设施齐全的门球场9所,其中,分
局机关1所,查哈阳农场4所,克山农场3所,依安农场1所。门球活动是适宜老年体育活动
项目,各场、分局每年除要举办比赛和交流活动外,还要组队不定期地参加总局和齐齐哈
尔市的老干部比赛活动,全局有老年门球队7支。自1992年参加省农场总局和齐齐哈尔市
的比赛活动以来,一直为甲级组队,参加各类比赛13场。1992年参加了齐齐哈尔市的晋级
赛,进入了甲级组的比赛资格;1993年获得了齐齐哈尔第六届老年门球赛甲级组第1名,
1994年获得第4名,1995年获得第2名;1996年管局机关门球队加入了齐齐哈尔市门球协
会,在会员第一届比赛中荣获第3名,同年,在建三江局举办的省农场总局第四届老干部
门球比赛中获得第4名;1997年在齐齐哈尔市门球协会第二届比赛中获得第1名,同年还
参加了齐齐哈尔市明星杯赛获第4名,5月又参加齐市的回归杯赛获第7名;1998年参加
齐齐哈尔市环保杯赛获第4名,6月间参加省农场总局第五届老干部门球比赛获第2名;
1999年参加齐齐哈尔市长寿杯赛获第9名;2000年参加齐齐哈尔市尚赫杯赛获第12名。
老干部的健身操、扭大秧歌、交谊舞活动也很普及,每天清晨和傍晚,在广场上扭秧
歌、跳舞和做健身活动的比比皆是。1995年5月齐齐哈尔分局老干部组队参加了黑龙江
垦区首届离退休干部“健康杯”交谊舞大赛,荣获团体总分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