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体改政研

第三节 体改政研


  齐齐哈尔垦区的体改政研工作,在分局党委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在长达15
年月日的工作中,围绕全局的政治、经济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政
策研究、指导改革等职能作用,为分局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分局政策研究室前身为企业整顿办公室,组建于1982年3月,后改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
室,1985年6月成立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政策研究室,与体改办合署办公。
一、体制改革
自198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国营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后,嫩江
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了企业整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企业的整顿工作。经历了两年
零八个月,于1984年11月结束,对所属11个场处级单位进行整顿。通过整顿,提高了各级
领导班子素质,强化了经营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
1983年11月国家农牧渔业部农垦局发出《关于在国营农场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意见》
后,垦区全面转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历史新阶段,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管局企业整顿办整体转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要任务是为全管局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的改革提出思路。为深化企业改革,管局在绿色草原牧场进行了家庭农场试点工作。体改部
门拿出了实施方案,1984年全局试办了72个家庭农场,1985年创办家庭农场13 369个,到
2000年初,全局职工家庭农场已发展到19 274个。1997年推行了家庭农场“两自、四到户”,
即:生产、生活费自理,土地承包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风险到户。在进一步完善大
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济体制的同时,又提出了转换工、商、运、建、服企业经营机制,其
中商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转为国有民营、民有民营或个体私营,小型工业企业采取
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等形式,使转制一步到位;对较大型企业推行股份制;对机关、事
业单位进行了配套改革,使全局的经济和政治机制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二、政策研究
分局的政策研究工作,作为党委的参谋部,重点加强了对全局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经济发
展思路、战略措施进行综合协调,根据局情、场情及市场变化,扬长补短,按党委和局领导
要求实事求是地谋划、出台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思路。“七五”期间根据垦区的工作重点,建
议分局党委和行政领导突出主业即种植业生产,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
营,做到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八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思路是
“围绕50亿公斤商品粮基地建设,稳农、兴牧、强工,搞活流通,壮大国有经济,发展集体、
个体、私营经济和庭院经济,联动牧工商、促进贸工农”。“九五”期间提出: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实施“五大战略”。在农业新阶段到来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双重机遇和挑战面前,
又向分局提出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为主线的“都市农业”战略,即:坚持一个指导思想,调
整四个结构,构建三条产业链,开发一业两品,提高两个水平,实现一个发展。各时期的发
展思路和措施具体,保证了齐齐哈尔垦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
在经济理论探讨和有关政策研究等调研活动中,政策研究部门为认真落实好各时期经济
发展战略思路、任务、步骤、工作重点和措施,每年都牵头进行一至两次较大规模的调研活
动,召开二至三次调研汇报会、论证会等,进行经济理论学术交流。编辑整理各类论文集七
集,1997年又编辑出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探讨》一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1998年配合局领导编辑《建立土地使用权固定与流转制度》一书,由黑龙江人民
出版社出版发行,另外,广大政研、体改工作人员积极撰写各类经济论文、调研报告等理论
文章,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理论刊物上发表5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认真抓了《中国农垦经济》、《农场经济管理》两刊的发行工作,多次受到国家农场
管理学会和省农场管理学会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