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来信来访

第四节 来信来访


  随着垦区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出
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各种矛盾也逐渐显露出来。接待群众来访,阅处群众的来信是
垦区各级党委和行政领导部门保持同群众联系,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愿望的重要渠
道。几年来,齐齐哈尔垦区的各级信访部门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
策,为社会稳定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
一、信访机构
齐齐哈尔分局的各级信访机构自1986年以来逐渐完善和发展,分局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
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农场、分场、生产队也都有相应的信访工作小组,上下形成了信访网
络。分局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信访工作的常务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各处室和公检法
的主要领导组成。分局和农场设有信访办公室和接待室,1986~1995年分局信访科设有2名
专职信访干部,直接归办公室领导。由于机构改革的需要,1995年以后信访办设1名信访工
作人员。查哈阳、克山农场设有信访室,并有1~2名专职信访干部,依安、富裕、巨浪、
绿色、泰来农场信访室与办公室合署,办公室主任承担接待工作。1988年以后,分局和农场
都建立了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每月的15日为领导接待日,在接待时间里领导为职工群
众解决和处理了大量信访工作,防止了越级上访。
二、信访状况
自1986年以来,随着家庭农场的兴办和土地转让租赁承包以及部分工业企业的破产倒闭,
使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矛盾上升,导致个人和集体上访逐年增加。主要反映在:一是土地
承包合同纠纷问题;二是农场职工负担过重;三是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四是拖欠职工
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工资问题;五是以地顶资问题;六是基层干部违纪问题。群众来信来访增
多,特别是集体上访增多,最高年份来信达282件,来访201人次,集体上访20多批,1 280
人。为妥善化解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改善和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按照中央发布的信访
条例和《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齐齐哈尔分局的各级信访部门从1986年开始实
现了目标责任制考评并逐级签定责任状。由于党委对信访的重视和信访工作人员的努力,
1988年齐分局在全总局评比中名列第三名,局信访科被评为先进单位。自1995年以后,连续
5年被评为全垦区的信访优胜单位。
三、案件处理
自1986年以来,分局按照上级的要求推行了《黑龙江省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的规定》
和《黑龙江省人民群众逐级上访和分级受理办法》,特别是在1996年国务院发布信访条例后,
实行了文明接待,建立健全了办案、接待制度,做到了来信来访有登记,转办有记载,催办
有记录,立案调查处理有材料。每年的案件都整理归档立卷,特别是对初信初访的案件详细
调查、处理,力争一次性解决,不留尾巴;对老大难案件,因势利导做多方面的思想工作,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力争小事不出场,大事不出局;对群众的来信来访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
事事有结果,结案率在95%以上。
从1986年到2000年全局共接待人民群众来信2 279件,群众来访2 301人次,越级进京上
访27人次,到省里上访73人次,到总局上访41人次。1996年以来集体上访逐渐增多,4年间,
分局信访办共接待群众集体上访24批、1 280人次。集体上访增多的主要原因:一是改革的不
断深化,在新旧体制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各种利益的调整、摸索和碰撞十分激烈;
二是贫困企业破产,职工下岗;三是农场负担重,拖欠职工和退休人员工资,以资顶地以及
基层干部不廉洁等问题;四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信访问题处理的难度大,一些集体上访
人员由于情绪激烈焦躁,不听劝阻,尤其是困难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离退休养老金及农副产
品销售款等问题。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处理原农垦展销中心职工集体上访案件:齐齐哈尔农垦
展销中心由于经济效益不佳,连年亏损,1994年商场转卖,1995年宾馆破产,造成550人失业,
职工对此不满,从1994年5月至1999年职工一直上访,要求解决生活困难等问题。1994年5月
17日开始陆续到局机关集体上访,最少30人,最多达230多人。上访群众要工作,要吃饭,
并要求追查造成展销中心严重后果的有关人员的责任。管局领导非常重视这一上访案件,召开
会议,提出处理意见,并成立了以吴占柱书记、董林生局长为组长,肖永久、姜洪恩副局长为
副组长,工作人员20名的工作组,分两片搞好接待工作。随后成立了10个安置小组,深入职工
家庭,促膝谈心,反复讲政策,耐心讲道理。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发放了安置费,签订了
协议书,化解了矛盾。
1986~2000年全局信访情况统计表
表5—7
000007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