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档案管理

第五节 档案管理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
技术、文化、教育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
同形式的历史纪录。嫩江管局自1986年8月成立管局档案科以来,对全局的档案工作实行组
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在收集、接收、调理、保存和提供使用档案等方面做了大
量工作。1987年各农牧场、局直各单位建立了综合档案室18个,队级档案分室24个。由于工
业企业的改制和事业单位的合并,到2000年综合档案室11个,队级档案室18个。有档案人员
34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人员总数的88%;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人员
总数的56.8%。1996年以来随着《档案法》的颁布和1999年9月1日《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
的实施,使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迈进。
一、室藏管理
1986年管局档案科开始接收机关各处室、各公司及基层单位的各类档案和资料。同时对
所接收的零散档案、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鉴定、统计和编目等,并将所接收的档案资料划
分为永久、长期和定期三类进行保管。室藏档案门类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人
物档案、声像档案、审计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公证档案和婚姻档案等。对各类档案均按农
垦分类法以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分工为基础,以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分
门别类组成的科学体系,共分19个大类排列保管。室藏的资料书籍主要分有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历史、地理、人物传记、年鉴、法规汇编、工业、农业、交通、地方志、大事记
等。截止2000年全局共有各类档案256 792卷,其中:永久19 033卷、长期19 476卷、短期
110 204卷、科技档案5 401卷、专业档案102 678卷、图片档案4 985幅、声像档案236盘、
资料档案5 378册。
1995年根据总局黑垦局办发(1991)23号文件《关于文革期间形成的逾期会计档案进行鉴
定销毁的通知》,对1959~1977年的53 957卷逾期的会计档案进行了销毁。2000年根据新会
计法规定对1978~1981年的逾期会计档案再次销毁44 456卷。
管局档案科建立后,开始对各类档案资料和案卷进行编目,先后编制出《卷内目录》、
《案卷目录》、《案卷文件目录》、《案卷存放索引》、《档案示意图》、《档案各项规章
制度汇编》等。同时对每年档案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先后建立了《案卷目录备考表》、
《案卷目录移交表》、《年度收进案卷明细表》、《案卷目录登记表》、《资料收进统计表》、
《档案鉴定情况表》、《销毁档案登记表》等统计表册。
二、档案利用
管局档案室建立初期,案卷质量低,利用率不高。1986年后,随着垦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档案利用工作逐步走向正轨,2000年全局利用档案7 704卷2 373人次。
档案利用者主要是机关干部、科研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大中专学生、职工、企
业管理人员、知识青年、无业下岗等人员。上述人员利用档案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贯彻执行党的
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及工农业生产计划;落实党的各项政策;清查“三种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打、砸、抢”分子);教育教学工作;工资改革和知识青年工龄计算、
转正定级、理顺工资、知识分子待遇,解决经济纠纷,确定工伤待遇;解决土地纠纷、划界;
提供土壤普查数据,房改转让以及编史修志等,其中编史修志利用档案率最高。
三、论文的撰写和下发的文件
1992年省档案局来嫩江农管局进行农业科技档案调查,并写出《加强档案基础建设,提高
档案工作服务功能》一文,发表在《黑龙江档案》第四期上。几年来,全局档案专业人员共写
论文30多篇,有20多篇被专业刊物刊登或在专业学术会上宣读,并被评为省、市的优秀获奖论
文。
自1986年成立档案科后,下发档案管理文件12份,办各类学习班5次,撰写领导讲话稿5份,
召开档案研讨会2次,有效地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四、档案管理升级
从1989年起,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协助总局指导企业开展档案工作业务建设。为各
场、局直各单位档案管理升级做好了基础工作。1990年通过省和总局考核评审,富裕牧场档案
室、富裕乳品厂档案室晋升为档案管理省级先进企业;1991年克山农场档案室晋升为档案管理
省级先进企业;1999年绿色草原牧场档案室被评为档案目标管理省级先进单位。截止2000年11
月,全局已有4个综合档案室晋升为省级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