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水利资源

第二节 水利资源




  农场水资源主要有二方面:一是地表水;二是地下水。

  一、地表水

  地表水主要依赖于乌裕尔河。

  (一)乌裕尔河

  乌裕尔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北安市东部,沿河西流,经克东县、克山县,横贯依安县北部
(泰溪河、太平川、宝泉河流入),流经依安县泰东乡、新发乡、向前乡、依安镇,经富裕县,
在林甸县西部低洼沼泽地消失,是一条无尾河,全长 587公里,流域面积12 000多平方公里,
属外流区内流河,流经依安县境内66公里。主要大沟有鳌龙沟、长兴沟、丰产大沟。历年最高
水位194.35米(1962年7月)。最低水位时连底冻,畅流期最低水位191.03米(1972年5月12日)。
最大流速每秒2米,平均流量每秒21.9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1 320立方米(1962年 7月29日),
枯水期流量每秒3~4立方米,最大含沙量每立方米5 500克。每年11月上旬封冻,次年4月中旬
开河。最大冰层厚度1.36米(1974年)。

  乌裕尔河河滩宽阔,滩地平坦,比降较小纵比降 1/1 500~1/3 000,横比降1/3 000~1/
5 000,主河槽在滩地摆动,蛇曲发育,依安县境内约有27万亩洪涝地常受洪水威胁。

  河流受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水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短,结冰期长。

  农场位于乌裕尔河中游,乌裕尔河从农场中部东流向西,横穿而过,漫散入嫩江。流域河
谷宽5~6公里,河槽宽30米左右,丰水期最深处 2米,平均年径流总量7.42亿立方米,年平均
供水量0.24亿立方米。乌裕尔河水质良好含沙量低,是优良的灌溉水源。乌裕尔河河岸为砂砾
石层,与地下水连通,也是区域重要的地下水补给水源。

  (二)太西河、太平川沟

  乌裕尔河北岸有两条支流 (即太西河和太平川沟)对农场产生影响。太西河流域面积为496
平方公里,流程45公里,坡降1/500。太平川沟流域面积为146平方公里,流程24.5公里,坡降
为1/400。这两条支流的特点是比降大,汇流时间集中, 平时水量不大,一旦暴雨集中,水势
急,汇流快。1957年曾因太西河、太平川沟洪水出槽,水漫依安县城,冲毁了铁路,突袭了场
部,淹没和冲毁了农场大面积田园和房舍,造成重灾。

  (三)红卫水库(第三水库)

  红卫水库,又名第三水库,为小(1)型。水库位于乌裕尔河右岸, 引乌裕尔河水源的平原
水库,在依安县城东 8公里。水库于1958年修建,由场技术室规划设计。水库为季节性调节水
库,总库容380万立方米。1959年开始蓄水受益,原库区积水4 950亩。1983年由省政府决定,
在库区内北侧建2 000米大堤,把库区1 500亩土地划拔给附近的回民大队。库区积水面积仅剩
3 450亩。水库工程经多年建设,不断完善。2000年, 农场水稻工程包括乌裕尔河引水枢纽工
程的橡胶拦河坝和进水闸。 水库土坝长5 750米,最大坝高4.03米,平均坝高2.5米。坝顶宽2
~4米,迎水坡1:3块石护砌,背水坡1:2。放水闸门 3孔,净宽4.5米,最大放水量5.7立方米/
秒,总工程量:土方10.14万立方米,砌石1.12万立方米,砼 140立方米。该水库调节水量130
立方米,可补灌区1万亩水田枯水期用水。

  二、地下水

  地下水属河谷潜水型,埋藏深度一般在1.5~2.0米。农场地下水受乌裕尔河涨落影响很大,
呈互补状态。河水上涨时,地下水随之上升,此时地下水埋藏在0.6~0.8米。春季在2~3米。
地下水流向基本和地表水相同,由河谷两侧流向中心,由上游流向下游, 坡降在1/2 000左右。
这一地区地下水储量丰富, 大自然补给量大。地下水开采模数为9.03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地下水可开采量860万立方米/年。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0.5克/升,适于饮水和灌溉。

  农场的水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乌裕尔河流经农场,水质好,含沙量少,是优良的灌溉水
源,使农场水稻开发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场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促进了农场经济
发展的资源优势,几乎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不仅用以保证红卫水库引水乌裕尔河自
流灌溉,而且引用乌裕尔河水提水灌溉以及井水提灌。

  2000年农场水田灌溉面积1.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2.95%;旱地面积7.4万亩,其中水浇地
面积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89%,占旱田面积的6.76%。

  农场场区各居民点均吃用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