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场长苏景水在农场七届二次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节选)
农场场长苏景水在农场七届二次职代会上的工作报告(节选)
(1996年12月20日)
一、1996年工作的回顾
1996年,我场认真贯彻总局党委提出垦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管局党委提出的五大战略,
结合我场几年来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研究确定了我场的经济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在局
驻场工作组的指导下,围绕场七届一次职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场、队两级党政领导解放
思想,深化改革,精心组织实施,并加大了落实力度,特别是在农业遭受历史上罕见的春旱、
夏涝的情况下,经过全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团结奋斗、抗灾自救,仍然夺得粮豆总产、水
稻单产超历史的好收成,取得了经营保平略有盈余的较好经营成果。
具体表现以下12个方面:
(一)全场经营状况预测:实现了扭亏增盈目标。
今年,可实现国民生产值859万元,比上年增加363万元,提高35%;工农业总产值3 413万
元,比上年增加18%,其中农业总产值3 289万元,比去年增长16%,工业总产值124万元,比去
年增长125%。回收家庭农场欠款33万元,完成管局下达清欠指标。
全场农业投入生产资金1 350万元,其中,职工投入生产费1 217万元。生产费处理率90.2%,
全场人均收入2 000元,比上年增加33%预计全场经营利润实现10万元,其中农业盈利42万元,
水利、物资盈利8万元,工业亏损40万元,完成了管局下达的经营平衡指标。
(二)种植业,尽管遭受严重的春旱、夏涝等自然灾害影响,粮豆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最好
水平。大灾之年取得这一成绩,确属不易。
1996年,全场总播种面积81 645亩,完成计划的 99.6%。粮豆面积78 615亩,占总播种面
积的96.3%,粮豆总产21 359吨,平均亩产271.7公斤,分别比去年增长44.2%和37.8%。从四大
作物看:水稻播种20 012亩,亩产528公斤,总产10 564吨;玉米播种15 000亩,亩产400公斤,
总产5 999吨;小麦播种33 525亩,亩产113公斤,总产3 789吨;大豆播种10 000亩,亩产99.3
公斤,总产1 007吨。除小麦、玉米、大豆因受灾亩产比去年分别减少43.8%、20% 和0.7%外,
水稻亩产比去年增加17.3%,抗灾优势明显。其他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 085亩,占总播种面积2.6%。
(三)林业基本完成全年造林任务。管局下达给我场造林任务是 500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505.2亩,占计划的101%。经管局、总局验收基本达标。
(四)农机工作经过农机具转让到户二年的实践,进一步加强了“七统一”管理,发挥了农
机具做为生产力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在农机户中推广了新技术运用,诸如全方位深松机
达到10台;玉米精量占播部件54套;三垄栽培机革新 9台套。同时,对52台动力机械实行了风
险互助保险。对农机人员培训291人。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五)水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中,一是完成了河南一、二、六队旱
改水打井任务,科内职工自筹2.4万元,修复从巨浪牧场借的钻井机,从8月27日至10月27日历
经60天的艰苦努力,共打机井 172眼,试抽合格后建立每口井档案。二是完成了水库堤坝加高
蓄水工程,特别在渴水期,保证了河北灌区水田供水。三是充分发挥挖掘机作用,完成了田间
基础建设工程土方共26.9万方,其中对外施工 5万方。四是初步完成1996~1997年全场水田开
发设计任务。
(六)畜牧发展出现了较好势头。在引进新品种、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技术咨询等增强了
服务意识,逐步引导职工养殖业向多元化、新畜种、规模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1996年底全场畜禽存栏,奶牛143头,肉牛105头,生猪1 813头,小尾寒羊1 262
只,(有60%基础公、母羊已建立了档案),山羊(含绵羊)1 511只,禽类21 820只,涌现各类养
殖大户34户,使基地建设逐步扩大。全年职工销售畜禽:奶牛155头,肉牛75头,生猪985头,
羊1 004只(小尾寒羊 398只),禽畜9 443只。实现产值462.5万元,利润235.3万元,人均收入
500元。
(七)物资供应部门,在农户生产储备金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生
产物资供应。全年购进化肥1 140吨,农药15吨,柴油 340吨,销售总额385.8万元,经营利润
平衡,为我场今年农业获得较好收成起到了服务作用。
(八)工业生产出现了新的转机。在贯彻“一厂一策”原则和逐步落实工业深化改革措施后,
使农用塑料厂、粮油加工厂再现生机和活力。全年工业企业完成产值(按现行价) 124万元,比
上年增加12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面粉 229吨,玉米和水稻育秧机20台。工商企业累计亏损
40万元。(其中,米厂亏20万元,商业,修造厂解体后支出20万元)。
(九)职工自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扶贫措施和职工共同努力,今年自营经
济从业户达到1 000户,比去年增加了19.8%。专业大户有50户,全年实现产值 850万元,利润
50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 000元,自营经济总产值占全场工农业总产值的 25%。二队养殖大户
赵广才今年又投资12.3万元,从山东购回 110只小尾寒羊,他养羊致富后,今年被全国农林工
会评为全国农林系统职工自营经济先进个人称号。
扶贫工作有新起色。建立了贫困户档案, 与生产队签定扶贫合同。今年共发放扶贫资金5
万元,重点扶持了17户,现已基本脱贫。
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发展趋势。全场个体工商从业户已达到了50户,从业人员达99人,分别
比去年增加8.7%和7.6%。全部个体业户100%持照经营,全年收缴工商管理费0.8万元。
(十)社会事业工作取得新成效。教育投资 180万元,建成了教学楼,今年实现了集中办学,
改善了教学环境。今年23名初中毕业生升入上一级学校,录取21名,升学率为 91.3%。卫生战
线加强了医疗、防疫、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项工作,基本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指
标。通讯基础建设有了加强,全场已形成通讯小网络,场部已上 168型模拟程控机。电力部门
保证了全场输电线路的畅通和居民安全用电,场部住户已经实行电量予购制度。土地管理部门,
加强了用地管理和收费,完成了场内各队水利工程划界发证,农场耕地丈量普查和与县乡对农
场二水库土地划界工作。交通部门加强了场内公路养护,机动车辆管理和养路费的收缴,交通
状况大有改观。工商部门加强了个体工商户守法经营管理工作,稳定了市场经营秩序。房建部
门加强了全场房建审批,房产交易管理和收费工作。全场公共环境建设又有新的改善,今年修
了一队至依明公路和五队至场部间计12公里公路。装修了机关招待所餐厅,投资 1.2万元修了
场部居民区 9个厕所。全场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各生产单位坚持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的制度,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发生重大刑事案 5起,
治安案件8起,综合破案率80%,捕获犯罪分子 2人,收缴管制黑枪刀具33件,抓获县局通辑的
犯罪团伙7人。法庭全年在经济案件审理和诉前调解为基层单位挽回经济损失24.38万元。司法
部门为基层诉讼代理三件,挽回经济损失2.57万元。政法部门密切配合,为企业保驾护航创造
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十一)党群工作有了新起色。组、宣、监、工、团、武等部门通力配合,围绕并服务于全
场经济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年查处了举报案件,处分了违纪干部,收回违纪资金12 686元。
审计、政研、办公室等部门认真调查研究,努力做好工作。
(十二)社会保险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保险体系正在形成。企业签定劳动合同制度已经走
上正规。1996年补签173人,全年累计已签劳动合同总数1 800人,职工养老保险已经实行了个
人账户制度。
总的看,1996年我场的经济建设是在面临资金紧、债务重、农业受灾、工业亏损、销售不
畅的情况下进行顽强拼搏的。我们本着:坚持深化改革,面向市场需求,调整种植业结构,实
施“三边”经济发展战略这一基点出发,全场上下共度难关,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取得了
粮豆总产、水稻单产超历史的好收成,保持了经济稳定发展。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打牢农业基础,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使经济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1996年我场根据总局、管局两级党委提出的发展思路,在管局驻场工作组的具体指导下,
认真分析了场情,确定了发展经济的突破口和发展的重点,制定了我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
总体思路是:实施“三边”经济战略,加快两个发展,抓住两个环节,强化两个职能,实现两
个目标。
在这个总体发展思路指导下,我们又制定了1996年“四抓”即抓改革快起步,抓农业打基
础,抓工业出低谷,抓自营早致富的工作方针。经过一年实践证明,这个发展思路和工作方针,
是符合依安农场实际的,是对我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再认识。特别是在水稻开放开发上确立了我
场经济发展重点和突破口,多次统一两级干部的认识,坚定了河南 3个队旱改水的决心,加大
落实力度,并以总体思路指导全场经济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同时,场级领导认真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和完善了包队包厂工作责任制度。在指导各队、
各厂生产的同时帮助基层研究和确定本单位经济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项目,帮助他们调整产业
结构,帮助他们抓水田开发,受到基层广大干部和职工的好评。目前,场队两级的经济发展思
路更加清晰,发展重点更加明确,为1997年乃至今后几年我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围绕转换经营机制,加大了改革力度
今年的改革方案,各单位狠抓了落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农业改革:一是土地全部承租经营,加大了 “两自”经营力度。二是实行“三田制”
即责任田、以机带地田、租赁田。三是为使土地长期固定承租和试行土地资产经营,8 月份我
场出台了《1997年农业改革方案》、《水田开放开发规定》、《土地一次性出租 4年办法》等
政策性规定,提前运作,为1997年农业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一次性出租土地4年落实了800
公顷地。
2、工商企业改革:以转机建制明晰产权为突破口, 采取停、并、转、租等措施,取得了
预期效果。商贸公司撤销建制与粮油加工厂合并,原商店解体为个体租赁经营;修造厂与农用
塑料厂合并。撤销的这两个单位债权归场处理,使现有工业两厂明年转入委托经营或租赁经营
创造了条件。
(三)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较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一是实施了“稻玉”战略,重点调整了种植业作物比例,增加高产高效作物面积。水稻20
010
亩、玉米15 000亩,分别比上年增加97%和274.5%。8月份又进行了河南片一、二、六队旱改水
10 000亩会战,面积基本落实。种植业结构将由过去“麦、豆、杂”为主转向“稻、玉、杂”
为主过渡,水稻将成为我场第一大农作物。
二是加大了科技含量,推广了 “两膜三移”新技术。水稻基本是旱育稀植,机械插秧450
亩,占水稻面积2.24%,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经验。玉米覆膜2 850亩,移栽 825亩,两项占玉
米面积的24.5%。三队出现了薛乃昌覆膜玉米高产大户。大豆三垄栽培9 200亩,应用种衣剂9 300
亩。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已为提高粮豆总产、单产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是全场“三营”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场队两级采取了扶持养殖大户、扶持弱户、鼓励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措施,使“三营”经济不论从从业为数,还是收入等都超过上年,“三营”
经济已成为职工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企业管理有所加强,保证了企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
一是重点抓了以“两清”和租金、定购粮为主的财务管理。场计财科、审计部门多次深入
基层进行财务检查活动,逐步规范了财务管理运转秩序,取得较明显效果。二是抓了以土地承
租落实、生产计划安排、农机标准化作业、安全生产、定购粮上缴与销售为主的生产管理,使
基层增强了管理意识。
(五)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在抓生产发展的同时,我们注重抓了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一是开展了企业和职工进入市场
经济大讨论活动,初步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二是抓了环境建设,场、队分别投
资解决自养公路维修,场区小环境通讯畅通,植树造林,维修厕所等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
题,反映较好。三是狠抓了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和
达到了社会秩序良好的目标,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班子建设有了新起色
一是提高了场经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科学民主决策能力得到加强。二是加强了班子作风
建设,坚持了场党政领导包队包厂责任制,指导基层抓生产、抓管理,服务于基层的意识普遍
增强了。三是按时考核基层班子并按政绩启用新干部,充实基层领导力量。在引进人才,安排
基层领导岗位,发挥其作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为了加强水稻开发领导,我们为基层配
备了水稻队长。
总之,1996年全场各项工作比较主动,这是全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但
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措施落实力度不大,缺乏突破性进展;科技
意识薄弱,推广新技术面积小,落实水稻、玉米面积缺乏引导力度;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职
工存在“憋粮”和卖粮难的问题;企业和职工市场意识不强,进入市场经营的主动性不够;企
业存在粗放管理现象,财务管理有待加强,经营资产、经营资源意识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全
场要认真总结教训,在明年工作中要认真地主动地加以解决。只要全场广大职工干部认清形势,
统一思想,正视困难,扎实工作,就有能力使依安农场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