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选拔入手 进一步加强基层生产队班子建设
三、典型经验材料
从培养、选拔入手 进一步加强基层生产队班子建设
依安农场现有8个生产队,目前配备了24名正职队级管理干部(其中大专文化程度12人,平
均年龄39.5岁)。按照管局党委部署和要求,几年来, 场党委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
过程中一直把加强生产队班子建设做为工作重点来抓,纳入工作日程,年年有目标规划,季季
有实际措施,年终有考绩建档,基本做到:培养与使用相结合,考绩与监督相结合。我们抓住
培养、使用、调整等环节使这些基层队干部在带领职工群众发展经济中起到了带头作用,逐步
形成了一支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基层管理干部队伍。
我们的做法是:
一、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参加培训,培养提高生产队干部的工作能力
生产队是农场的最基层的生产经营单位,它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农场的经营效果。在面临
深化改革、“两自”、“四到户”放开经营的新形势下,紧紧抓住基层队班子建设,尤为重要。
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强调:“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
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健在人”。想把依安农场
经济搞上去,不仅要发挥现岗干部的作用,而且要立足于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培养。尽管
我场经济困难,但是,我们在培养基层干部方面舍得花钱,舍得投入。按照管局培训要求,从
经费、人员数量、培训时间等基本到位。从1990年至1995年间, 我场先后派出到克山农场(含
本场基层)挂职锻炼,参加各类局以上短期培训达65人次,其中,派出到克山农场挂职锻炼6人,
参加局举办队长班8期,青年干部培训班6人,女干部班4人,到本场基层挂职3人等等。通过多
种途径培训,他们普遍反映,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这些曾受过各种培训的
年轻干部,为我场选聘充实基层领导岗位提供了充足的来源。近几年,我们一直坚持基层干部
不经培训不准上岗的做法,较好地保持了基层干部的队伍的素质。
二、适时调整,合理搭配,提高队班子的整体功能
思想决定出路,出路在干部。配好基层班子,特别是生产队班子,一直是场党委十分关注
的大事。重视它的群体功能和优化组合,针对有些队班子弱,个人素质差的状况,每年年初都
及时调整,达到配齐配强。例如,我场一队,几年来一直经营亏损,社会治安环境也差,1995
年被列为农场重点整顿单位。年初,我们把转业不久的二队年轻企警李丙刚调到一队任副队长,
把二队副队长马振飞调到一队任队长。调整后的一队年轻班子敢抓敢管,工作有力度,当年该
队一举扭亏为盈,队风民风好转,受到职工群众的好评。
三、配备班子,不搞临时搭配,保持相对稳定
我们认为,在农场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对基层给优惠政策,不如给基层一个好班子。配好
班子,关键是选好 “班长”。如果“班长”带不好 “一班人”,工作就很难搞上去。在坚持
“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各队的具体情况,我们注重合理调整和改善结构,
特别是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以及班子成员的特长,尽量做到优势互补。
一般的情况都保持相对稳定。如果调动频繁,势必在住房,子女就学,爱人工作安排等带来较
大困难。例如:今年 6月份的一次党委会上,针对原四队队长调到水利科开发水稻,多数党委
委员提议,让一队副队长李丙刚到四队任队长。根据四队具体情况和场组织部考核情况,党委
领导阐述新干部不易调动的理由后,建议由四队书记孟繁福兼任队长,将场农机科年轻科员黄
喜武调去任副书记,得到场党政班子的一致通过。通过今年的麦收工作看,四队 3名队干部配
合默契,工作很主动。
四、定期交流,岗位交流,提高基层队干部的业务素质
我们认为,一名基层队干部在一个单位工作时间过长,在一个岗位任职过长,不利于他的
锻炼和提高,而且弊病较多。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近几年有计划地实行队干部定期交流,
岗位交流制度,效果较好。例如:1995年初将在三队任队长的张宏伟调到二队任队长;原三队
副书记杜占海改任队长,副队长王世海改任书记等等。这些同志就任后,能够团结本队管理人
员,认真制定发展思路和工作规划。如二队试种井灌稻,三队推开覆膜玉米、蔬菜大棚,受到
农场和管局领导的好评。
我们对基层队干部进行单位间交流、调动,岗位的交流换位,一直是坚持交换优的,注重
年轻的、有发展潜力和前途的。对那些素质不高、能力弱、工作不力的、私心较重的不调动交
流;对不称职的就地解聘免职。今年年初,原定 2名队级干部要调动交流,因考核不称职就地
解聘免职。
五、树立典型,加强廉政教育
面对土地“两自”、“四到户”,农场放开经营的新形势,很容易滋长不正之风和以权谋
私现象。干部的优势和是非功过,职工群众一目了然。场党委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爱护干部
出发,把思想教育做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任务来抓,重点是突出廉政教育。这几年,我们陆
续下发了干部必须遵守的七项制度。1995年编印成册下发到全场管理人员手中,要求各级干部
带头遵守各项制度;要求队干部承租土地与职工一样;要求队干部包地带头缴纳费用,张榜公
布,以便于职工监督。同时,我们坚持树立正面廉政典型:例如,种水稻的好带头人——五队
队长马玉生;带领职工种覆膜玉米的好干部——三队队长杜占海;工作敢碰硬的一队副队长李
丙刚等。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宣传之后,使基层干部学有榜样,赶有标兵,具有较好的说服力。
同时,场党委对个别队干部出现的以地谋私行为, 进行认真处理,群众反映很好。例如6
月份四队职工来信举报原队长,副队长1994年种地不交租金问题,场党委及时派人调查核实后,
以文件形式对犯有错误的同志通报处分,并追回了应缴租金。近3年来,我们先后处理了3名违
纪干部。
总之,加强基层生产队班子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只是刚刚取得一些成绩,按上级要
求和发展农场的经济需要,还存在较大距离,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扎实工作,为建设一
支素质高、结构好的基层企业家群体而努力。
(此文为1996年,管局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暨基层党组织建设研讨议论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