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依安”县名之由来

“依安”县名之由来




  “依安土地原系依克明安旗故地,命名之义盖取诸此”。

  依安县,采取“依克明安”(旗)首尾二字命名。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
嫩平原北缘,齐齐哈尔市东北部。东与拜泉县分界,西与富裕县为邻,北与克山县、讷河县毗
连,南与林甸县、明水县接壤。地处东经 124°50′~125°42′,北纬47°16′~48°2′。
全境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55公里,总面积3 760平方公里。

  自民国12年(1923年)建治以来,经历了中华民国、伪满洲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个不同的
历史时期。

  依安设治前,县域是夏、商、周朝属滹貊族游牧之地;秦、汉、三国、晋朝属扶余和北扶
余之一部;南北朝属寇漫汉(豆莫娄)国;隋、唐朝属靺鞨黑水部北栅地;五代、宋朝是辽契丹
属地;金属生女真族,由蒲峪路(今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辖;元朝属斡赤斤封地;明朝属奴儿
干都司福余卫;清朝初属索伦部。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属黑龙江(设齐齐哈尔)将军及依
克明安旗(旗公署在今富裕县富海镇大泉子村东北处);中华民国时期属黑龙江省龙江道。

  民国12年(1923年),由地方绅董栾玉珠等呈请设治。同年10月23日,经黑龙江省长公署照
准,将林甸县、拜泉县、龙江县及依克明安旗蒙古生计地之部分土地、人口划拔,委任郁春馥
为设治员,定名依安设治局。设治局址龙泉镇(今依龙镇)。

  民国18年(1929年)1月5月,经省长公署照准,依安设治局晋升为三等县,改设治局为县公
署(后为县政府)。

  同年七月,富裕设治局成立,将龙水泉子、富裕屯、小榆树屯等划归富裕设治局。同年10
月15日,黑龙江省又将泰安街(今依安镇)等划归克山县。

  伪满洲国康德元年(1934年)12月1日,依安县归属伪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市)。伪满康德6
年(1939年)6月1日,归属伪北安省(省会北安市)。伪满康德 8年(1941年)9月1日,泰安街(镇)
和托力(今泰东乡)、通宽(今上游乡)、泰富(今新屯乡)、闫发村(今新发乡)从克山县划回。同
年10月,伪县公署从龙泉街迁至泰安街(设治前,属依克明安旗。民国9年(1920年),经蒙旗贝
子长官巴勒济尼玛创建镇基,定名泰安镇)。

  1945年,“八一五”光复,县城泰安街一度被国民党挺进军盘踞。同年12月31日,依安县
解放。1946年1月1日, 建依安县人民政府。1947年2月4日,隶属黑龙江、 嫩江联合省 (简称
“黑嫩省”,省会齐齐哈尔市)第一专区(驻北安市)。同年 9月16日,复属黑龙江省(省会北安
市)。10月18日, 东北行政委员会照准,改为泰安县。1949年 5月15日,嫩江省并入黑龙江省
(省会齐齐哈尔市),仍属黑龙江省。

  1952年6月12日,因与山东省泰安县重名,经国务院批准,复名依安县。

  1954年8月1日,属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嫩江地区(驻齐齐哈尔市)。1955年8月9日,县
城泰安镇改为依安镇。1960年5月12日,撤消嫩江地区,属齐齐哈尔市。1961年10月7日,复属
嫩江地区。1985年 1月15日,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复属齐齐哈尔市。全县辖依安、中心、双阳、
依龙、三兴5个镇,泰东、上游等13个乡,237 个村,993个自然屯。境内有省属依安农场、红
旗畜牧场,市属依安师范学校,另有驻军农场2处。总人480 495人,有汉、满、回、蒙古、朝
鲜、苗、瑶、锡伯、达斡尔、维吾尔、鄂温克等11个民族。县党政府机关所在地设在依安镇,
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中心。镇内总面积11平方公里,人口76 058人。

   (摘自《依安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