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降水资源

第二节 降水资源



  一、降水特征

  黑龙江省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农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高度集中,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9%~90%,中部山区降水量最多,普遍在500毫米以上,西南部和北部不足400毫米,其他地区多为400~500毫米。在雨水正常年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松嫩平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500毫米,但在生长季,降水量却占全年降水量的近90%,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表1-2)。




  一年之内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6~8月最多,3~5月次之,1~2月最少。7、8月降水量高度集中,7月降水量约为1月降水量的30倍~50倍。西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其他地区6、7月降水较多。11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最少,一般不足年降水总量的10%,西部地区仅占年降水总量的3%~6%,主要为降雪(表1-3)。




  一年之内的旬降水量分配特征是:4月上旬降水明显增多,5月中旬有些地区出现相对低值,而后猛增,7月下旬(有的地方为7月上旬或8月上旬)出现最大值,之后锐减(图1-10)。




  日平均降水强度为10月至次年4月很小,5~9月增大。5月份日平均降水强度一般为1.0~1.9毫米。其中,中部山区稍大,为1.7~1.9毫米;西部、北部最小,为0.8~1.2毫米。6月份日平均降水强度普遍增加到2.2~3.5毫米,鹤岗一带最大,为3.7毫米。7月份一般为4.0~5.0毫米,其中伊春、哈尔滨、尚志等地区大于5.0毫米。8月份稍有减少,为3.5~4.5毫米。9月份多在1.6~2.5毫米之间。10分钟最大降水量普遍出现在7、8月份。杜蒙出现极大值为41.6毫米(1973年8月10日)。一小时最大降水量克山最大为150毫米(1957年7月15日),北安次大为73毫米(1974年7月28日)。一日最大降水量多出现在7、8月,个别地方在6、9月。克山出现黑龙江省一日降水极大值为200.6毫米(1957年7月15日)(表1-4)。

  降水量的保证率是反映一个地区降水供应情况的指标。4~5月,保证率为80%的降水量普遍为35~50毫米,西南部地区一般不足30毫米。6~8月,保证率为80%的降水量多介于210~250毫米,局部地区在300毫米以上。5~9月,保证率为80%的降水量多为300毫米以上,西部和北部不足300毫米,中部山地多于400毫米。地区分布趋势与年降水量相似,普遍比同期降水量约少90~120毫米。




  二、湿润状况

  地区湿润状况一般用湿润系数(湿润系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或干燥度(干燥度—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等表示,是指某时期降水量与同时期蒸发量的比值。湿润系数值越大的地区越湿润(图1-11)。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湿润系数大于1,为湿润地区。西南部地区多不足0.7,为干旱地区。其他地区多处于半湿润、半干旱状况。

  三、降水变率

  黑龙江省一年之中各时段降水变率③(降水变率—单位时间内降水量的变化程度,用百分率(%)表示)(表1-5),4~5月较大,为40%~60%,以孙吴、铁力、延寿一线为界,以东小于50%,局地稍大;以西大于50%,齐齐哈尔、大庆一带最大,在60%以上。6~8月的降水变率介于35%~45%之间,东部和西南部的部分地区9~10月的降水变率与4~5月接近,多为40%~60%。11月至次年3月降水少,降水变率最大,为55%~70%。年平均降水变率多介于45%~55%。




  由于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及其他原因,水储量的变率大于降水变率,尤其在少雨期,水储量明显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湖泊、水库的水量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