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垦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第五节 垦区气象现代化建设
2001年,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制定了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并经国家计委批复正式立项。其中,垦区气象现代化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计划时,黑龙江省气象局根据国家气象现代化发展目标和垦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地面探测自动化、气象信息网络、气象预报、农业防灾减灾、历史资料标准化和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方面的建设。经农垦总局的努力和中国气象局的支持,该计划得到国家发改委的重视,转由中国气象局列入了2002年国家对气象事业的投资项目。2002年9月末,黑龙江省气象局向中国气象局提交了《农垦部门气象台站十五期间现代化建设项目投资建议》,提出了加强农垦气象业务技术项目投资,促进国家与地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体制不变建立经费渠道;加强布局规划,突出农垦气象特色等6条建议。12月,中国气象局下达的2002年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中,包含垦区气象现代化项目首期投资500万元。黑龙江省气象局及时将500万元下达给农垦总局。配合项目资金的下达,农垦分局、农场等自筹资金300万元用于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本着同步建设同步传输的原则,2003年黑龙江省气象局制定所属台站自动站布设及网络系统建设方案时,统筹考虑了农垦台站自动站的建设,并进行了现场指导和培训。同年,黑龙江省气象局在已建或在建的5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基础上,根据监测需要建议在农垦九三、建三江2个分局建设多普勒天气雷达。经双方努力,中国气象局考察审批,2004年九三分局新一代雷达建设立项,12月中国气象局以气发〔2004〕286号文件下达了九三农垦分局雷达项目计划,一期投资1200万元,2005年末,九三雷达建设工程竣工。
“十五”期间,国家对黑龙江农垦气象现代化建设分三期投资,总计3 732万元,其中经由气象部门拨款3060万元,企业自筹672万元。建成了55个地面自动气象站,实现了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气象台站监测资料的标准化,实现了监测资料向省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自动传输;建成农垦九三分局多普勒天气雷达1部、中型CY-3型天气雷达3部、711型天气雷达8部;建成静止卫星和极轨卫星云图接收系统21套,卫星地面单收站8个;以宽带互联网为基础,所有农垦气象台站实现了与黑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联网和信息共享。垦区气象事业开始步入与国家气象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大气监测自动化和卫星通信的建成,达到了同期基层国家气象台站现代化水平。自动化建设带动了垦区气象基础建设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各农场安排计划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500万元,用于探测环境和办公室的综合改造,垦区气象台站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