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犬的其他传染病
第二节 犬的其他传染病
一、犬瘟热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犬(尤其是幼犬)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病犬早期表现双相热型、急性鼻卡他,随后以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少数病例出现鼻端和脚垫的高度角化。
1986~2005年,省内犬类动物犬瘟热发病较为普遍,群众把犬瘟热俗称“翻肠子”,对犬的危害很大。患犬瘟热的病犬难以治疗,只能根据症状发展情况,以对症疗法和扶持疗法为主。犬瘟热的预防以免疫注射为主,国产疫苗多为多价的联苗。紧急预防注射抗犬瘟热高免血清(2~3ml/kg,皮下或肌肉注射),并配合抗生素药物及时对症治疗,获得一定效果。
二、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是由犬腺病毒I型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犬,也可见于其他犬科动物。1986~2005年,省内时有发生。在犬主要表现肝炎和眼睛疾患,在狐狸则表现为脑炎。
此病无特殊有效疗法。一般采用输血、输液、注射葡萄糖、给予蛋氨酸、胆碱、胆汁酸盐等对症疗法。在病初的发热期,用抗传染性肝炎血清进行特异治疗以抑制病毒的扩散,预防此病的有效措施是进行免疫接种。使用的疫苗多是与犬瘟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的混合联苗。紧急预防接种则使用高度免疫血清。
三、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剧烈呕吐、腹泻和白细胞显著减少,出血性肠炎病变,有的发生心肌炎。
本病已成为犬的主要传染病之一,1986年来,省内已在警犬、实验犬、宠物犬和家犬中陆续发生,疫情较严重。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心肌炎为其主要特征。是幼犬的多发病、常见病,致死率为10%~50%。
本病发病快、病程短,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一般多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肠炎型多死于脱水失盐,治疗重点以大量输液为主,同时应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心肌炎型多由于表现临床症状时已来不及救治而导致死亡。用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结合对症治疗措施,可提高治愈率。及时隔离病犬,对犬舍用具等用2%~4%的火碱水或10%~20%的漂白粉反复消毒。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国产和进口的六联、五联苗均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到2005年,本病发生率已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