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篇 畜牧业产业化

第五篇 畜牧业产业化



  1995年起,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建设畜牧业大省作为发展全省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省领导都及时作出指示,引导全省畜牧业产业化步步登上新的台阶。

  1995年5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畜牧工作海伦现场会,省长田凤山在会议报告中着重部署了全省畜牧业如何走产业化的路子,尽快把黑龙江省建设成畜牧业大省的问题。强调“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之路,这不仅是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也是建设畜牧业大省的迫切要求”。明确指出“所谓产业化,就是从农村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通过市场带龙头(加工企业),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办法,建立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龙型生产经营体系,逐步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要求把产业化作为发展畜牧业经济,建设畜牧业大省的主要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紧紧围绕产业化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具体落实。从此,把全省畜牧业推向发展产业化的新阶段。

  1997年4月,省政府针对各地过去存在的那种注重生产,轻视流通,注重养殖,轻视加工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出了“反弹琵琶,倒过来抓”的指导方针,确立了“抓市场,上加工,带产业,促养殖”的新思路,为实施产业化战略明确了具体操作要领和有效的工作途径。

  从2000年开始,加大了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的力度,按照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保证畜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年,省政府提出了“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强调在有条件、有基础的市、县和农场,利用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积极发展绿色畜牧业。

  2001年4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副省长申立国在总结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经验时强调“在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过程中,必须以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为支撑点,以龙头和基地间的利益对接为结合点,二者相互依托,缺一不可。在推进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利益对接上,可采取多种办法和途径,搞好利益对接。要求各地把已经形成的契约机制、服务保障机制、股份合作制、优质优价机制等利益对接形式,结合各自的实际,加以推广,并完善创新,更好地实现企业得利、农民增收的目标”。

  到2005年,各地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对产业化的认识不断加深,通过实践,全省已经完成了畜牧业产业化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初步构建,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国内外畜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大幅度提高,使全省畜牧业走上了基地化生产、企业化加工、市场化营销、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产业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