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禁毒

第二节 禁毒



  一、禁毒机构

  1986年,黑龙江省的禁毒工作还没设立专门机构,这项工作由治安处的治安科具体负责。

  1991年,公安部下发了《关于补充全国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公通字[1991]78号)。按照《通知》精神,黑龙江省禁毒工作划归经济案件侦查处承担。省编委于1991年10月7日下发了文件黑编[1991]200号,成立黑龙江省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对外称黑龙江省禁毒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设在省公安厅,启用了黑龙江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印章。全省14个市、地也相继成立了禁毒机构,启用了印章。

  1992年4月20日,省编委给全省公安系统增加了131名禁毒专项编制,充实全省禁毒工作力量。省公安厅经济案件侦查处留10名编制充实到省禁毒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两个科:缉毒科和禁毒调研科。其中禁毒办专职副主任1人,缉毒科5人,调研科4人,负责全省禁毒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1997年1月6日,经省编委(黑编[1997]7号)批准,省公安厅设立缉毒侦查处,设处长1人、副处长2人。经公安厅政治部批准,缉毒处下设两个科,即缉毒科和禁毒调研科。哈尔滨市公安局成立了禁毒处,除平房区外其他6个分局都成立了禁毒科。牡丹江市、鸡西市为加强禁毒工作,把禁毒工作从经侦划到刑侦部门,并在刑侦支队成立了禁毒大队,专门负责禁毒工作。1998年,延寿、尚志、龙江县公安局先后成立了禁毒科。

  1998年2月23日,经省政府同意,省编委下发了[1998]57号文件,调整了省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长由副省长王东华担任; 副组长分别由省委政法委副书记赵文洲和省公安厅副厅长陈永才担任。成员由省法院、检察院、林业厅等18个相关院、厅、局的副职担任。省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具体工作由禁毒处承担。省禁毒办主任由省公安厅副厅长担任,副主任由禁毒处处长担任。

  1999年6月7日,由于工作需要,经省政府批准,省编委下发黑编[1999]61号文件,调整并增补了省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成员单位由原来的18个厅局又增加了7个厅局,由25个相关委、院、厅、局的副职担任。

  2000年8月,省公安厅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缉毒侦查处更名为禁毒处,设处长1人、副处长2人、政治协理员1人。下设秘书科、两禁科、禁制毒品科、情报科、案件科5个科。

  2001年2月16日,省编委下发黑编[2001]29号文件,批准省公安厅禁毒处挂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牌子。省厅禁毒总队于2001年4月成立,定编15人。其中领导设4职:总队长1人、副总队长2人、政治协理员1人。总队下设秘书科、缉毒科、两禁科、情报基础科、禁制毒品科、国际合作办6个职能科、室。同年,根据省编委文件精神,全省市、地、系统公安局都先后建立了禁毒支队。毒情严重的县(市)、区公安机关设置禁毒大队。截至2001年12月末,除哈尔滨外已有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七台河、黑河、绥化、伊春、大兴安岭等市、地公安局和林业公安局成立了禁毒支队。2001年全省公安机关已配备禁毒警力387人。到2002年,全省13个市、地全部设立了禁毒支队; 48个县、38个区设立了禁毒大队,分别占县、区的72%和63%。全省有禁毒专业警力618人。

  2003年1月,经国家禁毒办批准,在黑龙江省建设禁毒教育基地。2005年底建成。

  2005年3月24日,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文件精神(禁毒委通字[2005]1号),省禁毒委员会增补成员单位并对部分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增补和调整后的省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共有33个,成员38人。4月18日,省编委下发黑编[2005]71号文件,为各市、地公安局增加禁毒编制259人。

  二、禁毒宣传

  从1986年起,每年春季省禁毒办都下发禁种毒品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把禁毒宣传工作做到村屯的田间地头,做到重点人的家家户户。教育广大群众远离毒品,做到不种毒、不吸毒、不贩毒。1986年省公安厅下发了(治字)33号文件,1989年公安厅下发了(治字)19号和黑公(治字)116号文件,1990年下发了9号《关于禁种罂粟和禁吸戒毒的通知》,对禁种罂粟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1991年6月24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召开了全国禁毒工作会议,提出了“三禁并举,标本兼治,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的要求。黑龙江省禁毒领导小组8月13日召开了全省禁毒工作电话会议,会议通报了全省种毒、吸毒、制毒、贩毒等毒情逐年增加的严峻形势,部署了全省禁毒斗争的下步工作。1991年9月25日,省委宣传部、省禁毒办共同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关于开展禁毒工作的宣传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全省禁毒宣传工作的落实和实施。

  1992年1月12日,省禁毒办印发了《全省禁毒宣传标语口号》,把禁毒宣传纳入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之中。4月中旬接到全国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的《宣传通知》后,省禁毒委员会主任、副省长杜显忠做出了“切实把禁毒宣传活动搞得扎扎实实,真正起到宣传教育作用”的指示。同年5月~ 6月26日,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在禁毒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印发禁毒布告,张贴禁毒宣传画和标语口号,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在“6·26”国际禁毒日的宣传活动中,全省共组织4 878个宣传站,出动宣传员3 220人,宣传车583台次, 张贴各种宣传品17万份。6月26日,省政府在毒情较严重的大兴安岭召开了禁毒现场会。会上公开宣判4名贩毒的违法犯罪人员,当场烧毁了缴获的110公斤鸦片。这一年省禁毒办下发了10万套禁毒宣传画,直接发到街道和村屯,在全省城乡进行了较广泛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1993年1月,省禁毒办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禁毒宣传教育提纲。提纲明确指出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实行的禁种、禁贩、禁吸“三禁并举,堵源截流,标本兼治”的方针,提出力争在三年内把毒品犯罪上升的势头压下去,制止种、制、贩、吸毒品的蔓延,全省24个毒情比较严重的县(市)群众受教育面要达到90%以上。

  1994~1995年,禁毒宣传工作主要是结合“二·五”普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计划生育、护林防火、春耕生产、精神文明建设等项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多部门齐抓共管。哈尔滨、大兴安岭、伊春等市、地,宾县、延寿、尚志等县,坚持层层签订责任状,五户十户禁种毒品联保,把住种子落地关,收到一些效果。

  1995年6月26日,是第8个国际禁毒日。全省各地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禁毒宣传,公开报道打击毒品犯罪的典型案例。一些地、市、县的主管领导出面发表广播电视讲话。有条件的厂、矿、学校组织群众上禁毒教育课,集中收看《毒品在中国》《恶之渊》等录像片,对群众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

  1997年,全省开展了禁毒专项斗争。围绕这次专项斗争,禁毒宣传工作也普遍加强。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单位都加大了宣传力度,及时报道禁毒战线的成果,大力宣传各级政府禁毒的决心。“专打”期间,黑龙江日报、黑龙江法制报、省电台、电视台、黑龙江晨报、生活报、新晚报及各市、地、县的宣传媒体共刊载播发禁毒方面的新闻10 000多条(篇)。中央电台、电视台报道黑龙江省新闻稿10余次。新华社还向全国通发了黑龙江省禁毒专项斗争的情况。副省长、省禁毒领导小组组长王振川在省电视台多次发表电视讲话。仅“6·26”期间,全省共印发《禁毒条例》《禁毒通告》40余万份,张贴标语口号15万张,组织人力17 500人次,出动宣传车1 300余台次。11月18日,省委政法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和省禁毒办在省国际博览中心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禁毒教育展览”。此次展览的主题是珍惜青春,远离毒祸。展览共分10个部分,展出了大量图片、照片、文字说明、实物及案例。省委书记徐有芳、省长田凤山、省委副书记王建功及其他省领导参观展览后,给予很高评价。全省共有30余万人参观了展览。

  1998年“6·26”国际禁毒日前夕,省禁毒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禁毒宣传工作。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实施方案。副省长、省禁毒委员会主任王东华自始至终参加了省和哈尔滨市的各项宣传活动,并发表了电视讲话。省禁毒办与省电台联合制作了禁毒专题节目,现场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6月26日当天,全省各地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哈尔滨市在江北开发区一块空地,组织了销毁毒品行动。省、市领导亲临现场点燃销毁毒品的火把,将缴获的海洛因1 225克、杜冷丁33 700支、埃托啡6 125片、鸦片97公斤、冰毒59.6公斤及部分可卡因、克待因、咖啡因、罂粟种子等毒品统一销毁。牡丹江、伊春等地也组织了销毁毒品活动,共销毁各种毒品700多公斤。鹤岗市出资3 500元组织了7个秧歌队在市区主要街道进行禁毒宣传。伊春、大兴安岭等地将当地毒品案例和禁毒展览图片结合在一起,举办了禁毒展览。佳木斯和双鸭山市在中小学上禁毒教育课,并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毒品在中国》等影视片。据统计,仅“6·26”期间,全省共投入宣传教育经费30多万元,出动机关干部、公安武警67万人次,宣传车辆3 060台次,印发宣传材料38万多份,设立宣传教育点2 100多个。

  1999年,禁毒宣传工作紧紧围绕“5·20”江泽民总书记对禁毒工作的题词进行。5月20日在参观公安部举办的禁毒展览时,江泽民题词“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省禁毒办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和宣传机会,宣传“5·20”题词,并且在“6·3”林则徐虎门销烟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采取多种形式大规模地开展禁毒宣传。佳木斯市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禁毒展览,受教育人数达20万人次。“6·26”期间,全省5万多名公安民警、机关干部走上街头进行有声有色的禁毒宣传,出动宣传车2 600台次,印刷宣传材料30多万份,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禁毒氛围。在做好普及宣传工作的同时,各地以青少年和高危人群为重点,深入到大、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1~6月份,省人大办公厅、省教委、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卫生厅、省总工会、省妇联、团省委在全省妇女和青少年中开展了一次禁毒知识教育有奖问卷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全省先后在13所中、小学建立了禁毒教育基地,开设了禁毒教育课程,提高了青少年的禁毒意识。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全省群众受教育面达90%以上。

  2000年,全省禁毒宣传工作仍以“6·26”国际禁毒日为重点,充分调动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的积极性。省妇联在全省广大妇女群众中开展了“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省总工会在全省企业职工中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省教委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了禁毒教育一堂课活动。一些学校充分利用班、团、队会的形式,组织开展禁毒教育,还通过举办讲演、征文、板报等形式开展禁毒专题教育。

  2001年“6·26”前夕,为了扩大宣传覆盖面,省禁毒委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6·26”国际禁毒日期间禁毒宣传工作的通知》。省禁毒办和哈尔滨市禁毒办在哈市街道布置了3万幅禁毒宣传横幅。6月26日,省禁毒委会同哈尔滨市禁毒委在省体育场召开万人参加的公捕公判毒品犯罪人员和销毁毒品大会。公开逮捕和判处100名严重毒品犯罪分子,烧毁毒品2 000多公斤。副省长王东华到会讲了话。随后,又组织了万人禁毒长跑签名仪式,向社会广泛散发禁毒宣传材料。与此同时,省暨哈尔滨市在省博物馆举行了全省禁毒教育展览开幕式,副省长王东华和哈尔滨市的领导到会剪彩。省禁毒委和省曲艺团联合举办了“黑龙江省禁毒专题文艺晚会”,省内和国家一些知名演员登台献艺。继“6·26”之后,于11月25日又举行一次公开销毁毒品活动,在阿城钢厂将收缴的七台河和阿城两起冰毒案的1.6吨冰毒全部销毁。

  2002年初,省禁毒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禁毒宣传工作的通知》,对全年各个时期禁毒宣传教育作了详细的安排部署。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几次召开会议,并请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具体落实任务。同时投入经费制作和印发禁毒横幅300条、禁毒台历7 200本、省政府《禁毒通告》1万张等一批禁毒宣传材料,连同国家禁毒办分发的禁毒宣传材料光盘一并下发到基层,在群众中散发,在城乡大街小巷张贴,使广大群众受到禁毒教育。2002年,省内新闻单位刊发禁毒稿件100多篇,制作禁毒专题片10部。新华社和人民公安报编发黑龙江省禁毒稿件10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东方时空》栏目多次报道黑龙江省打击禁毒犯罪成果。全省禁毒部门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销毁毒品仪式7次,召开公审涉毒犯罪人员大会7次。禁毒民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禁毒讲座120余次。全省在大、中、小学校开展了禁毒一堂课活动。哈尔滨、佳木斯、大庆三市各设立一所禁毒教育示范学校。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杜宇新,省禁毒委主任、副省长王东华和部分禁毒委成员,在哈尔滨参加了“6·26”禁毒宣传活动。正在哈尔滨进行禁毒合作会晤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内务局代表团也应邀参加了哈尔滨市的“6·26”禁毒宣传活动。

  2003年,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召开大型禁毒新闻发布会2次,直接组织有针对性的采访报道9次,到省广播电台解答群众关心的毒品问题2次,还成功举办了首次全省禁毒知识竞赛。5月23日,省禁毒办会同省委宣传部、政法委、省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有关部门和15家新闻单位,召开2003年“6·26”禁毒宣传工作座谈会,专门研究和部署“6·26”禁毒宣传工作。从5月下旬开始,省禁毒办组织有30名记者参加的新闻采访团,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等地进行半个月的集中采访。据不完全统计,“6·26”期间,中央和省级媒体共发表黑龙江省禁毒内容的新闻稿件120多篇。中央电视台先后3次播发黑龙江省禁毒新闻,还制作了两集专题片,在新闻频道的《法治在线》节目播出。全省在“6·26”禁毒宣传活动中,共出动警力10万人次,出动车辆1 000台次,设立宣传站点1 000多个,张贴标语、宣传画16万条,散发传单24万份,有100多万群众参加了各地组织的宣传活动。6月23~ 30日,省禁毒办和团省委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了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宣传周”活动。动员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于各种禁毒宣传活动。10月17日,省禁毒办、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召开了全省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座谈会。对全省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进行全面总结,并请牡丹江禁毒办、哈尔滨市113中学、大庆市69中学和佳木斯市第5中学介绍了经验,推动全省中、小学禁毒教育工作的开展。

  2004年开始,根据国家禁毒办的要求,黑龙江省将每年6月份定为全省的禁毒宣传活动月。“6·26”期间,全省各地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宣传活动。大庆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抽出精干力量组成了禁毒宣传小分队,深入到油田、厂矿、公园等地,举办禁毒专题讲座。七台河市禁毒办与团市委在全市青年中组建了2 000人的禁毒志愿服务队,在车站、码头、娱乐场所进行禁毒宣传。东宁县公安局组织了有俄语翻译参加的禁毒宣传队,深入到边境口岸对出入境人员进行禁毒宣传教育。2004年禁毒宣传活动月期间,全省共投入近60万元,出动警力12万人次,出动车辆1 000多台次,共设立宣传点1 500余个,张贴标语、宣传画20多万条,散发传单30万份,先后有各界群众150多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活动。2004年初,省禁毒办与省教育厅确定了30所省级禁毒教育示范校。4月份,黑河市对示范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门培训。全省中学都相继开设了毒品预防教育课程。哈尔滨、佳木斯、农垦等市、系统在学生中开展了禁毒征文、手抄报比赛、签名仪式、主题班队会等活动。齐齐哈尔市举办了“富华杯”中学生禁毒知识竞赛。大庆市组织民警深入学校与学生举行禁毒座谈。牡丹江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与市先锋小学联合开展了“走出校门,深入社区”禁毒宣传活动。宝泉岭农垦公安局禁毒大队与部分学生联合开展了一次禁种铲毒野外踏查活动。5月16日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组织了大型禁毒专题文艺晚会《北疆之剑》,省、市领导、各地主管禁毒工作的领导和公安禁毒战线的代表及2 000多名群众参加了这台集娱乐、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晚会。省禁毒办还编印了《黑龙江禁毒工作报告》彩色画册、《毒魔之旅》一书和1万多份内部刊物《黑龙江禁毒工作》免费向全国禁毒部门发放。2004年“6·26”期间,中央及省内新闻媒体刊发禁毒新闻150多篇,举行新闻报道会5次。

  2005年6月13~15日,中国禁毒志愿者汽车万里行活动在哈尔滨举行。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杨焕宁参加启动仪式并发表讲话。6月23日,省禁毒办和黑河市禁毒办联合在黑河口岸举行公开销毁毒品大会,销毁毒品1 000多公斤。齐齐哈尔、黑河市先后编排了禁毒话剧《飘逝的年华》《走出迷雾》在全市各区、县巡回演出。伊春市组织200多名出租车司机在北山公园举行了“禁毒志愿者汽车林城行”活动。七台河市和桦川县分别在当地中心广场举行了大型禁毒文艺晚会。鸡西市在全市妇女中组织开展了“不让毒品进我家”禁毒知识电视大赛。哈尔滨禁毒办专门请来国内公开禁毒第一人吴荣到黑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专场演讲。“6·26”前夕,省禁毒办先后举办了4次新闻发布会,公布全省禁毒成果,还先后6次组织各新闻单位进行集中采访活动。《生活报》专门开辟了“禁毒人民战争”专栏。大庆电视台利用《周末聚焦》专栏举办禁毒专题访谈。据统计,2005年在全省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共开展禁毒宣传1 051次,其中中央级媒体58次,省级媒体223次,市、地级媒体770次;举办禁毒宣传培训班3 230个,受培训人数达219.2万余人;制作散发宣传材料180种24万余份;成立全民禁毒教育队伍773个,人数60 214人;建立禁毒教育基地195个。

  三、禁种铲毒

  在禁毒斗争中,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三禁(禁种植、禁扎吸、禁贩卖)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具体措施。黑龙江省在“三禁”工作中,始终把“禁种”当作重点工作来抓。从1986年开始连续五年春季以省公安厅名义下发禁止种植罂粟的文件。这些文件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个人或组织以任何借口在任何地方种植罂粟。文件中都反复宣传国家的法律、政策及种毒、吸毒、贩毒的严重危害,教育群众远离毒品。文件要求各级公安机关把握重点季节,抓住种毒情况严重的重点地区,解决种毒问题。要求公安民警深入到乡镇和村屯的田间地头,进行踏查。在偏远山区、林区要组织森警、护林员、防火员和清林员,把住进山道口严密盘查进山人员,严防携带罂粟种子进山,严防种子落地。

  1990年,省公安厅下发(90)黑公(治)字116号《关于做好铲除私种罂粟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私种罂粟多在山地和承包田间套种的情况,切实抓好铲毒工作。广泛宣传教育群众不种不吸不贩,采取各村自查、互查、联查的方法逐级进行清查,把边远山区、林区列为重点在割浆前不失时机地组织铲除。按照省厅的部署,全年共铲除罂粟1 343亩,1 500余万株,收缴鸦片45.2万克,割烟工具751件。

  1991年,副省长杜显忠分别在5月8日和8月13日两次会议就全省禁毒斗争作了讲话。要求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将种毒、吸毒、贩毒上升的势头压下去。9月,省禁毒领导小组制定了《禁毒三年规划》。确定宾县等24个县(市)为种毒毒情严重县。9月3日,省禁毒办负责人到国家禁毒办汇报了黑龙江省的禁毒工作。在落实省里两次禁毒会议精神和全国禁毒办领导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基层民警顶烈日冒酷暑,钻森林,爬高山,过沼泽,克服重重困难,全年铲除罂粟87.7万余株。对扎吸毒品的5 300余人,逐个落实了帮教措施。

  1992年夏季,省禁毒委开展了代号为“北方行动”的航测铲毒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陆航局派出两架直升机,从7月6日到15日连续10天用直升机对大兴安岭、伊春两个战区进行地毯式航测铲毒。共出动36架次飞行80小时40分钟,飞行28条航线,航测面积达18.5万平方公里。共发现非法种植粟631亩。其中大兴安岭629亩,伊春2亩。(发现上年种植罂粟弃置地224.7亩)。铲除罂粟84.2亩,查获种毒团伙9个,涉案87人,抓捕68人。收缴鸦片750克、猎枪2支、口径枪1支、“7.62”步枪1支、割浆工具136件,捣毁地窝棚14处。其他没有开展航测铲毒的市、地配合“北方行动”,也组织人力认真开展了声势较大的铲毒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省铲毒1343亩,铲除罂粟1 546.5万株。共查处种毒案件4 782起,查处种毒犯罪嫌疑人3 765人,收缴枪支4支、凶器13件,缴获毒品21 220克,罂粟种子800克,割浆工具751件。

  1993年,黑龙江省按照郑州全国铲毒工作会议的部署,针对全省种毒情况比较严重的实际,继续从解决种植毒品原植物的根本目标出发,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把重点放在毒情严重的24个县(市),这一年全省共铲除罂粟415.8亩,2 307 625株,查处弃种改种地973亩。查处非法种植罂粟案件492起,破获贩毒案件36起。查出涉毒犯罪嫌疑人2 296人,打掉种贩毒团伙7个,收缴鸦片72 390克、咖啡因2 500克、安钠咖392克、埃托啡3 000片、杜冷丁1 136支。收缴罂粟种子22 000克、罂粟壳116公斤。通过不间断地禁种、铲毒和打击,全省种植毒品案大幅度下降。与1992年比种植罂粟面积下降67.8%,铲除毒品原植物下降84.7%,种植制造毒品案件下降72.3%,贩毒案件下降67.3%。

  1994年,全省认真贯彻全国济南铲毒工作会议精神,省禁毒办及时下发了全年禁毒工作要点。禁毒办还先后下发了黑禁毒字(1994)1号文件和2号文件,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认真抓好春季禁种和夏季铲除毒品原植物两个环节。当年还突出抓了禁毒宣传,全省禁毒宣传覆盖面由上年的80%提高到90%以上。铲除罂粟由上年的415.8亩减少到110.7亩,由上年铲除的230多万株减少到115万株。种毒案件由上年的692起减少到495起。贩毒由上年的2 203人减少到421人。全省大面积种植罂粟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基本根除。

  1995年,全省的禁种铲毒工作主要抓了巩固前几年成果的工作。这一年,全省24个种毒情况严重的县(市),有18个没有出现大的反复,被省禁毒办摘去毒情严重县(市)帽子。

  1996年年初,省禁毒办抢前抓早,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春季禁种罂粟的通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禁种宣传入手,加大责任制的落实,配合春耕生产,严把种子落地关。省禁毒办派出工作组,深入到重点县进行督战检查。春种期间,全省共缴罂粟种子3 317克,铲除罂粟苗14.2亩。张贴宣传画9 361份。春季过后,各地加大了踏查铲毒力度,组织干部、群众对重点山区、林区进行拉网式的人工踏查。大兴安岭、伊春等地还利用防火飞机进行空中航测,对发现的罂粟地块进行铲除。

  1997年,全省种毒问题出现回潮。这一年,省禁毒办具体抓了以下工作:抢前抓早,严把春种关。各级禁毒部门组织工作组深入到种毒重点地区开展禁毒宣传,动员群众交出罂粟种子。林区开展清查外来人口行动,减少非工作人员进山。对种毒户和种毒地块死看死守,严防种子落地。签订禁种责任状,明确奖惩责任。五大连池市在种植罂粟较严重的乡、镇撤销了5名村党支书记的职务。克山县实行乡、镇党政一把手向县政法委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出现涉毒违法犯罪,收缴保证金并取消评先进的资格。一些地区还实行了五户十户联保制。认真开展踏查铲毒统一行动。为了弄清种毒底数,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省禁毒办在全省开展为期2个月的集中踏查铲除毒品原植物的统一行动。省禁毒办派出3个工作组,各市、地共组织55个工作组深入到农村、山区和林区检查指导工作。大兴安岭利用轻型飞机对深山密林进行航测,发现罂粟地近百亩,并动用全道路车2台、越野卡车2台、吉普车14台对罂粟进行全部铲除。哈尔滨、鹤岗、绥化都组织了大规模的踏查铲毒活动。桦南林业公安局民警在铲毒行动中,抓获了22名毒犯,将种毒并组织群众武装反抗铲毒的案犯当场击毙,果断制止了一起群体事件。据统计,全省共铲除罂粟465万株,约合544亩;破获种毒案件2 076起,有力地打击了种毒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

  1998年3月初,省禁毒办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春季禁种罂粟工作的通知》。各地按《通知》精神,及时召开会议,全面部署当地的禁种罂粟工作。鹤岗市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春季禁种工作,并拨出5万元专款用于铲毒。哈尔滨、双鸭山、黑河、鸡西等地抽调专人深入到重点村屯和山区进行禁种宣传,并层层签订禁种责任状。佳木斯把禁种工作与农村第二次土地承包相结合,开展土地承包责任制与禁毒责任制双落实,从县(市)到乡镇、从乡镇到村屯、从村屯到农户层层签订责任状。大兴安岭、伊春继续用防火飞机进行航测。在禁种工作的基础上,全省在6~ 7月集中开展踏查统一行动。各地相继成立了由主管领导带队的调查组,对重点户、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进行排查,切实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在踏查的基础上,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铲毒行动,共出动车辆1 100台次,出动民警、干部、群众3万余人次,采用拉大网、地毯式行动对山区、林区、河套地的罂粟进行铲除。全省共铲除罂粟277.5亩,共计3 031 320株;破获种毒案件460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50人。

  1999年,联合国禁毒署,要用卫星对全球种毒情况进行航拍。全世界有26个被联合国定为种毒国家,我国不在其列。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毒情况较严重的省份,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品原植物罂粟。按照中央关于在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开展航测铲毒统一行动的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家禁毒办的直接指挥下,从6月20日至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代号为“北方2号行动”的全省航测铲毒打击种、制、贩毒的专项斗争。在行动中,省禁毒办提前策划,先后派出工作组深入到大兴安岭、伊春、哈尔滨等地、市进行多次调研,划分了哈尔滨、佳木斯、大兴安岭三个战区,明确了重点区域和主攻方向,并成立了以副省长王东华为总指挥的全省航测铲毒总指挥部。副省长王东华新临一线,登机参战。国家禁毒委常务副秘书长、公安部禁毒局局长杨凤瑞先后三次来黑龙江指导检查,并与参战民警一起实地铲毒。人民解放军总参陆航局派出3架直升机、48名官兵支援黑龙江省铲毒行动。据统计,在此次行动中,共飞行64个架次,航行167小时15分,航程达30 160公里,对三个战区的8个地、市、35个县(市)进行了空中航测,航测面积28 520平方公里。航测中,在黑河市的逊克县克林乡境内发现大面积罂粟种植地块,共铲除149块,总面积达175.28亩,总计120余万株,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判刑2人。犯罪嫌疑人供认是用马匹犁杖在地里大张旗鼓耕种的。经全省公安民警和广大群众的艰苦奋斗,共铲除850亩,约900万株。为了加大打击力度,扩大战果,全省各级禁毒部门精心设计,认真经管,通过种毒人员控制贩毒嫌疑人,通过贩毒嫌疑人切断贩毒通道,相继破获330起种毒案件,抓获种毒犯罪嫌疑人247人,逮捕70余人。

  2000年,全省禁毒部门始终把禁种铲毒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紧紧抓住不放。省政府于4月初,召开了全省禁毒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内蒙古包头会议精神,总结和分析1991年以来全省的禁毒工作和面临的毒情形势,研究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当年的禁毒工作。5月初省禁毒办派出4个工作组,深入到大兴安岭、黑河、佳木斯、宾县、延寿和双鸭山林业局、桦南林业局等重点地市、县、林业局进行督导检查,帮助基层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为了巩固上一年航测铲毒成果,在国家禁毒委、公安部的大力支持下,省禁毒委直接筹措,投资500万元,租用了2架直升机对上年种植毒区域进行了航测复查。同时新开辟了鸡西、虎林、鹤北等航测区域,连续奋战20多天,航测了8个市、地和20多个县(市)林业局。航测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发现种毒地230块,全部进行了铲除。没进行航测的地区,以公安机关为主,动员各方面人力进行人工踏查,又发现并铲除226亩。先后抓获种毒嫌疑人34人,缴获鸦片1 500克,捣毁种毒窝棚3处。

  2001年初,省禁毒办派出4个检查组,深入各地检查禁种铲毒责任制执行情况,督促各地续签2001年禁种铲毒责任状,将这项工作直接纳入各级党政工作目标责任制。根据检查情况,报请省禁毒委批准,兑现了省政府同各地、市、系统签订的禁种铲毒责任状。表彰奖励了工作突出的地区和单位;查处种毒超指标的单位,撤换了15个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会同省纪检委对大兴安岭地区5个县区领导进行诫勉谈话。通过前两年的航测和踏查摸底,全省确定了大兴安岭地区,宾县、延寿、桦南、乌伊岭、逊克、孙吴、五大连池等10个种毒重点地区,并针对不同情况逐一落实了整治措施。2001年3月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关于禁种罂粟和严厉打击种、制、贩毒犯罪活动。6月下旬,在省公安厅禁毒总队的统一指挥协调下,抓获种毒嫌疑人36人,破获种毒案件145起,铲除毒品原植物149亩,约312万株。2001年是国家禁毒委决定开展为期三年航测铲毒的最后一年,国家禁毒委拨专款300万元进行支持,省财政拨专款进行地面保障。省政府成立了由副省长王东华担任总指挥、厅长陈永才和厅政治部主任郑向臣为副总指挥的全省航测铲毒行动指挥部。国家禁毒办和公安部禁毒局还几次派员进行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副省长王东华亲自参与指挥了空中航测和地面铲毒。国家禁毒办由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李远征带队到航测铲毒第一线,同广大基层民警一道参加航测铲毒行动,慰问铲毒民警。于7月1~ 26日对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由南向北开展了飞机航测复查铲毒行动。全省共出动警力20余万人次,车辆1 000余台次,投入资金2 000多万元,飞行航测25架次,84小时,航测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覆盖了哈尔滨、大兴安岭、10个县(市、区)、林业局等重点地区,共发现和铲除罂粟49.6亩。

  2002年,省禁毒办先后三次派出12个禁种铲毒工作组,直接深入到村屯、林场督导检查禁种工作的落实。根据以往的情况掌握,全省确定大兴安岭地区、伊春乌伊岭地区、哈尔滨市宾县和延寿县为全省禁种铲毒工作重点整治地区。省禁毒办在这三个地区分别召开禁种铲毒工作协调会议。伊春乌伊岭区和黑河逊克县联合实施“打防控”战略。看好自己的人,管好自己的林,严格控制林区出入口和进山人员,组织人力和马队交叉进行踏查。对群众实行举报奖励制度,使这一地区扭转了每年种毒在200亩以上的被动局面。2002年仅发现不足30亩,省禁毒办组织大兴安岭、伊春和黑河三地,租用防火飞机,对重点部位进行航测铲毒行动。大兴安岭地区发现罂粟种植地32块,铲除8.39亩。

  2003年4月中旬,省禁毒办和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召开了重点地区禁种铲毒工作座谈会。5~ 7月,省禁毒办领导带队对哈尔滨、大兴安岭、伊春等重点地区,进行专题调研和督导检查。7月中旬,省禁毒办组织省禁毒委成员单位和新闻记者40多人,冒雨赶到延寿县、双鸭山开展了一次集中铲毒行动。按照国家禁毒委宁德会议的部署,黑龙江省会同内蒙古禁毒部门,在两省区交界处开展一次联合禁种铲毒行动。大兴安岭地区租用防火飞机开展航测铲毒行动,七台河市积极推行替代种植,伊春市乌伊岭地区落实了“打防控一体化”的禁种铲毒长效机制。2003年全年共铲除罂粟275.5亩,230余万株;破获种毒案件136起,抓获种毒犯罪嫌疑人37人。

  2004年,在大兴安岭和哈尔滨等地区开展了“天目-04”卫星监测行动。2004年全省共铲毒品原植物260.2亩,共241.53万株。大兴安岭地区已经连续两年实现了“零种植”目标。10月13日在黑龙江省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区、市禁种铲毒工作会议上,黑龙江省介绍了工作经验。其中,七台河市的“替代种植”经验和大兴安岭禁种铲毒长效机制得到国家禁毒办的充分认可,并计划2005年在全国推广。2004年黑龙江省被评为全国禁种铲毒工作先进单位。

  2005年,省禁毒委把禁种铲毒作为禁毒人民战争中一场重要的攻坚战来打。省禁毒办和哈尔滨市禁毒办针对上半年种毒出现回潮的延寿、宾县等重点地区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工作组深入到重点村屯开展禁毒宣传工作,并与全体村民签订责任状。大兴安岭、伊春、双鸭山、林业等地、市、系统出动400多台宣传车,巡回在村屯和田间地头进行禁种罂粟的宣传。七台河、绥化等市组织各级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公安禁毒部门和县(市)、乡(镇)机关干部深入种毒重点地区,逐户逐人地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国家禁毒办、省禁毒办将大兴安岭、伊春、哈尔滨列为“天目-05”卫星监测铲毒行动区域。4月初,省禁毒办与国家中科院联合深入到种毒重点山区实际测试坐标点,为实施卫星遥感监测做准备。从6月初到8月末,大兴安岭、哈尔滨、伊春、黑河等地禁毒部门组织精干警力对“天目-05”行动1~ 3期遥感监测提供的440个坐标点,逐一开展人工核查铲除。大兴安岭、伊春、省森工等禁毒部门组织公安、林业和乡镇、村、屯干部群众,对种毒高发地区的山林地带和其他可种毒地区,集中进行踏查行动。对踏查出的种毒地及时登记造册,记录该地的地理位置、坐标和面积,做到发现一块铲除一块。哈尔滨市政府划拨60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铲毒。市禁毒办从8月初开始,租用哈飞公司“直9”直升机对市周边10个县(市)的可种毒山林地区进行了空中航测,逐块记录下种毒可疑地块的详细坐标。为下一年的复查铲毒行动奠定了基础。大兴安岭地区和伊春市也租用防火飞机对国家提供的靶点进行了核实,并复查了全市区种毒情况。“天目-05”行动中大兴安岭地区共计航测10个小时零7分,航测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共花费23万余元。经工作,伊春等地非法种植罂粟活动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大兴安岭地区连续三年实现了毒品零种植。

  四、禁吸戒毒与精神麻醉药品管理

  1986年,全省发现吸毒案件79起,抓获91人; 1987年据调查,仅松花江地区查处扎吸毒品的就有9人;巴彦县德祥乡洪大、良种两村中,扎吸毒品成瘾约有12户24人;宾县鸟河乡因扎吸毒品死亡6人;尚志黑龙宫镇延新村农民因扎吸毒品死亡9人;甘南县长山乡因扎吸毒品死亡3人;勃力县恒太乡敬老院共有52名老人,其中扎吸毒品者就有43人;甘南县6个乡发现扎吸毒品66人,死亡7人;扎音河乡农民于密江扎毒十余年,无钱购毒便到县城盗窃自行车,先后盗窃200余辆。

  1989年,省公安厅制定下发了(89)黑公发19号文件,转发《黑龙江省严禁扎吸毒品及种毒品原植物的规定》。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况轻重,分别处警告、二百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1)吸食鸦片的;
 
  (2)吸食海洛因的; 

  (3)扎吗啡的; 

  (4)扎大麻的; 

  (5)扎杜冷丁的; 

  (6)扎吸安钠咖的; 

  (7)扎吸其他毒品的。

  1990年,公安部颁发(公发[1990]9号)《关于严格执法、执行政策,深入开展除“六害”斗争的通知》。通知要求,把禁毒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积极抓好对本省毒品种植和扎吸贩卖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清情况,提出禁绝措施。打击制作贩卖毒品,查禁私种吸食毒品活动。对吸食人员给予治安处罚,责令悔过。对成瘾的,协助卫生部门予以收容,强制戒毒,并严格体检,严防艾滋病或其他传染性疫病传播蔓延。费用由其家庭负责,付不起费用的由单位解决,无单位的由地方政府解决。

  1991年,黑龙江省禁毒办根据公安部“积极抓好对本省毒品种植和扎吸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清情况的要求”,对全省进行了调查摸底,发现全省扎吸毒品人员已上升至5 300人。有的因扎吸毒品而倾家荡产,出租老婆、卖孩子的,女的则卖淫;有的扎吸无钱,进行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活动,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治安环境。省禁毒办对这5 300人进行登记造册,逐人按原地管理原则落实了帮助戒除毒品措施,责令限期戒毒。

  1992年,全省办各类戒毒学习班673个,戒毒人员达1 900人。

  1993年,对全省扎吸毒品人员进一步进行普查,登记吸毒人员6 486人,比1991年增加1 186人。有1 954人实行了家庭戒毒和强制戒毒,共有1 782人戒掉了毒瘾。

  1994年,新发现吸毒人员421人,对这些人全部落实了家庭戒毒措施。到年底全省吸毒人员减少了95.3%。1995年全省只有家庭戒毒和各级公安机关举办的临时戒毒班。而大型的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治疗能力的戒毒场所,只有一所是经省卫生厅批准的哈市道里区自愿戒毒所。

  1995年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国务院170号令:《强制戒毒办法》。同年,省禁毒办起草了《黑龙江省禁毒条例》,8月23日省人大正式通过,从10月1日起正式实行。禁毒条例里对禁毒场所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省禁毒办在公安厅安康医院建立戒毒所。省禁毒办还下发了黑公禁毒字[1995]4号《关于认真开展扎吸毒品人员情况调查的通知》。8月,省委副书记单荣范在刊登鸡西市扎吸毒品人员增多的《公安信息》103期中批示:“扎吸毒品纯属社会丑恶现象,应予以坚决查禁、扫除。各市、地、县公安机关都应有鸡西公安机关这种坚决的态度。考虑到此类现象多发生于无业青年,可采取由公安派出所与居民委按辖区进行严格管理(包括流动人口),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讲明扎吸毒品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危害。”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和省禁毒工作要点及单荣范副书记的批示精神,省禁毒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利用5~8月份四个月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对扎吸毒品人员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并进行登记、造册,花大力气弄清扎吸人员的底数。在调查中采取边登记边宣传,逐人头落实戒毒措施,不留死角死面,做到底数清楚,措施得力。

  1996年,通过对哈尔滨、佳木斯等主要城市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全省约5万多名扎吸毒品人员的基本情况。其中哈尔滨已掌握3万多名吸毒人员的底数。对吸毒人员的急剧增加,危害日益严重,采取强化药物依赖戒毒中心的戒毒工作。开展对精神病药品和麻醉药品的管理检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防止流弊成灾。

  1997年,全省开展了代号为“黑龙行动”的集中打击毒品违法犯罪专项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全省13个地、市全面开展对吸毒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各级公安机关以派出所和街工委为单位,采取各种有效形式,逐家逐户(含外来户)进行调查登记。对摸出的吸毒人员逐人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按重点人口管理。同时,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大了对吸毒违法活动的查处力度。对吸毒人员一律实行强制戒毒。针对省内吸毒人员以扎吸麻醉药和精神药品为主,口岸向俄罗斯倒卖、走私麻黄素问题较突出的实际,省禁毒办组织全省公安、医药、卫生、工商、海关等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省精神麻醉药品市场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特别是对医院、药店、诊所等使用、销售企业和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检查。从批发源头抓起,摸清底数,逐个处方、逐支药品落实流向。齐齐哈尔市在精神麻醉药品检查中,发现16个方面的问题,从中破获涉毒案件113起,查处医护人员52人。整改隐患堵塞漏洞67处。通过检查,青冈县对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药检所等医疗单位的20名私开乱开精神麻醉药品的行政和医护人员进行了处罚。庆安县对7家卫生院、2家医院的38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严肃查处。黑河市对全市非法销售麻黄素进行了全面清缴。麻黄素是从麻黄草中提炼的麻黄碱加工而成,是一种镇咳药,在我国的县级以上药店公开销售。但麻黄碱是加工冰毒的原材料,中俄两国一些不法分子大量购买麻黄素,通过边境口岸走私到俄罗斯,谋取暴利。绥芬河市在省公安厅的直接指挥下,开展了突击清查活动,缴获非法销售的麻黄素100余公斤。

  1998年,全省各级公安禁毒部门严格执行《强制戒毒办法》,加大对吸毒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发现吸毒一律强制戒除。全省共查处吸毒人员803人。为了加强全省戒毒工作的开展,经省公安厅和省卫生厅审批,在佳木斯、鸡西成立两个戒毒所。与此同时,全省继续加大对精神麻醉药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边境口岸走私贩卖麻黄素活动。省禁毒办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贩卖走私麻黄素片的通告》。按照《通告》精神,各地公安、边防、海关、卫生、医药等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相继破获了一批毒品大案。省公安厅禁毒处破获一伙沈阳人倒卖400公斤麻黄碱的大案。

  1999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在第一季度全省开展了一次对吸毒人员进行普查登记的专项行动。同时,根据娱乐场所吸食摇头丸、摇头水的情况,组织全省禁毒、治安部门、派出所,对娱乐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对吸毒人员全部实行强制戒毒,发现复吸者劳教戒毒。为保证戒毒工作的开展,根据吸毒人员分布情况,省禁毒办采取保重点、讲实效的方法,区域性建强制戒毒所。省政府批准了这个意见,并以黑政办发59号文件下发各地。禁吸戒毒工作以属地管理为主,全面落实单位、街道、家庭和派出所“四位一体”的帮教戒毒责任制,跟踪问效,严防复吸。年初,省公安厅、卫生厅、药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检查整顿的通知》。各地禁毒部门迅速组织人力,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药店、药品批发市场进行了检查。当年9月份,省厅禁毒处工作组与延寿县公安局禁毒科联合破获了延寿县兽医院非法销售杜冷丁1万余支的大案。这一年,全省边境口岸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加强了对麻黄素查禁力度。从管理入手,打防结合,狠抓销售、使用、运输关,最大限度地将麻黄素堵在边境地区。全年共缴获麻黄素32.5公斤,比上一年减少600多公斤。

  2000年,全省禁吸戒毒工作首先加强了对吸食摇头丸违法活动的查处工作,全省各级禁毒部门加大对娱乐场所的清查力度。大庆市让胡路公安局共出动警力142人次,清查娱乐场所21家,抓获吸贩人员25人,强制戒毒4人。据统计,全省共抓吸食摇头丸人员490人,强制戒毒2 242人。其次加强了无毒社区创建活动的全面开展。按照国家禁毒办的部署,在年初的全省禁毒工作会议上,省禁毒委制定下发了《全省创建无毒社区方案》。根据《方案》的要求,各地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位,以禁吸戒毒为重点,建立健全社会帮教机制,努力降低复吸率,全面实现“四无”(无种、贩、制、吸)的目标。伊春市政府高度重视无毒社区创建工作,年初由市主管领导带头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学习无毒社区创建经验,回来后在全市推广包头经验,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建无毒社区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省禁毒办抽调专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和树立创建无毒社区典型。11月30日,省禁毒委在伊春市召开了无毒社区创建经验交流会。各市、地、系统和9个先进单位的禁毒委领导及省禁毒委成员共120多人参加会议,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王东华到会作了讲话,伊春市、桦川县等单位介绍了创建无毒社区的工作经验。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伊春市红升小学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现场和伊春市戒毒所。会后,黑河、佳木斯等地也都召开了现场会,对无毒社区创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2001年,无毒社区建设已纳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统筹规划,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同步推进。省禁毒委下发了《创建无毒社区活动考核办法》。省禁毒办组织各市、地禁毒办负责人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甘肃、陕西进行参观学习。佳木斯市以创建无毒社区为工作重点,坚持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无毒社区”创建活动。3月15日,全市召开禁毒工作会议,对全市“无毒社区”创建工作进行部署。

  2002年4~11月,全省以禁毒部门为主,各警种和有关单位共同参战,开展了大规模吸毒人员调查登记专项行动。省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全省吸毒人员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的方案》对吸毒人员调查工作任务、方法和措施做出了明确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7个月的连续奋战,全省共登记吸毒人员33 639人,全部列为重点人口。基本摸清了全省吸毒人员底数,建立健全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佳木斯市公安局完成了强制戒毒所的改扩建工程,建成了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一家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强制戒毒场所。

  2003年,国家禁毒委、公安部禁毒局,对吸毒人员登记工作非常重视,省厅禁毒处在上年工作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摸底,2003年新滋生出吸毒人员1 453人,共计35 092人。省禁毒办狠抓禁吸戒毒措施,对发现的吸毒人员该强制戒毒的强制戒毒,该劳教戒毒的劳教戒毒,减少复吸和新生的吸毒人员,遏制吸毒群体的膨胀。

  2004年,省禁毒办专门下发了《黑龙江省关于对公共娱乐场所吸贩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开展调查的工作方案》,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明察暗访。有针对性的清查“迪吧”等场所50余家,抓获吸食毒品人员100余人。10月底又下发了《强制戒毒工作的通知》,并召开会议,部署加大对吸毒人员的收戒力度,全省仅在“扫毒”专项行动中,就强制戒毒430人,同时处以治安处罚。

  2005年4月,全省开展禁毒人民战争,按照国家和省禁毒委的有关部署,结合全省毒情形势,全省各级禁毒执法部门和广大民警全力投入到禁吸戒毒战役中,并相继开展了大普查、大收戒十天帮教等专项行动。全省在7、8月份开展了缉毒人员普查登记专项行动。经普查,全省有登记在册人员14 289人。省禁毒办分别于8月和11月召开2次禁吸戒毒座谈会,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副省长王东华对禁吸戒毒高度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按照领导的指示精神,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成立了2个行动队,对全省各地涉毒场所进行暗访、清查、整顿。并派出6个工作组对全省收戒行动进行集中检查。据统计,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共收戒1 370人,其中强制戒毒1 195人,劳教戒毒32人,限期戒毒143人。

  五、打击毒品犯罪

  1986年开始,加大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据统计自1985年到1990年全省共破获毒品案件1 126起,查处犯罪人员11 600人,打掉团伙130个,收缴毒品165 000克。其中1986年破16起,1987年破19起,1988年21起,1989年29起,1990年36起,1990年比1985年破获案件上升2倍多。

  1991年,经过公安民警的努力,全省共破获毒品案件1 058起,打掉贩毒团伙11个,缴获鸦片24 000克。

  1992年,工作重点着力打击毒品犯罪活动,惩处一批涉毒犯罪人员。强化缉毒工作,建立情报网络,收集发现重大毒品案件线索,认真经营。全年共查处种毒案件4 782起,查处种毒嫌疑人3 765人,缴获毒品21.2公斤,抓获吸毒人员6 486人,办戒毒学习班673个。

  1993~1995年,全省的禁毒工作按照中央“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方针,动员全社会力量,打击、防范、宣传教育多管齐下,使禁毒工作收获不小。这三年共铲除罂粟地24 635亩,铲除罂粟2 589万株。查处种毒案件7277起,侦破贩毒案件443起。收缴毒品309 063克。其中鸦片281 323克、安钠咖2 392克、咖啡因25 200克、海洛因168克、脱氧麻黄素2箱、埃托啡3 136克。处理毒品违法犯罪人员22 249人,其中判刑153人、教养137人、收审798人、拘留323人、处罚金19 030人、教育释放1 808人。自进入90年代,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上毒品犯罪有增无减。哈尔滨铁路公安处1993年只查获这类犯罪案件3起,1995年查获15起,是1993年的5倍,构成重大犯罪的9起,而且形成了南毒北运的趋势。从携毒数量看,也有由少到多的趋势,过去都是几十克数百克,1995年查获的一起携毒案件,一次达5 000克之巨。因此,铁路机关在客货(行李、包裹)运输环节,强化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

  1996年,全省各级经侦部门配合全国“严打斗争”,及时开展对毒品违法犯罪的打击。省禁毒办派专人到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毒情较重的市从研究个案入手,指导案件侦破工作。据统计,全省共破获涉毒案件6 643起,查处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8 269名,打掉团伙197个。其中贩毒团伙71个、吸毒团伙48个,收缴海洛因497克、鸦片56.3公斤、麻黄素256公斤、埃托啡63 848片、杜冷丁15 690支。针对一些毒品犯罪法律没有量化罪行的实际问题,省公安厅与省法院、省检察院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办理毒品案件若干毒品量化标准的暂行规定》,为深入打击毒品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1997年,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省政府决定从4月10日至年末,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集中打击毒品犯罪的专项斗争,代号为“黑龙行动”。此次斗争全省各地共分城市、农村、系统三个主战场。本着什么毒品问题突出就打击什么的原则,集中兵力侦破一大批毒品犯罪案件,从严从重惩处了一批犯罪人员。在专项斗争中,各地公安机关加大了阵地控制和秘密力量建设,逐步完善了基础工作。哈尔滨市通过以吸查贩,顺藤摸瓜的方法,一举破获涉毒案件200余起。牡丹江市公安机关延伸侦查触角,广辟线索来源,破获了一起特大吸毒案,抓获涉及北京、大连、昆明等地的团伙成员21人,缴获海洛因2 900克。哈尔滨市公安局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方法,适时破获一起冰毒加工案,抓获韩国籍毒犯4人,收缴冰毒60公斤。哈尔滨市公安局与哈铁公安局联手成功破获了代号为“9701”的全省特大盗窃贩卖杜冷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缴获杜冷丁3 000余支、毒资2.1万元及6部通讯工具。五大连池市公安局破获兴安乡贩卖毒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缴获大烟膏5 660克。大庆、伊春、齐齐哈尔、双鸭山、林业系统也都成功破获一批毒品大案。全省共破各类毒品案件5 328起,其中重特大案件662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5 653人,其中刑事拘留195人、逮捕336人、判刑208人、劳动教育264人;打掉毒品犯罪团伙207个;缴获鸦片86.36公斤、海洛因4 589克、冰毒59.7公斤、杜冷丁47 781支、埃托啡8 860片、麻黄素200余公斤以及精神麻醉药品19 056片。

  1998年,为彻底解决毒品问题,省禁毒委决定继续深入开展禁毒专项斗争。各级禁毒部门积极工作,不断拓展信息渠道,破获了一批毒品案件。全省共破获毒品案件2 226起,其中重特大案件36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 376人,缴获海洛因6 766克、鸦片13.63公斤、麻黄素695公斤、大麻1 485克。3月1日,哈尔滨市公安局禁毒处与上海市公安局刑警总队密切配合,联手侦破了一起特大跨国团伙贩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缴获海洛因120克。4月15日,五大连池市公安局根据群众举报,一举破获了一起重大种植、制造毒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邹国成,在其家中搜出鸦片1 050克及割烟浆工具。在专项斗争中,省禁毒办与有关部门协调,加大了立法力度。从法律上保证禁毒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刑法》《刑诉法》的修改和《行政处罚法》的实施,省禁毒办会同省政府法制局、省人大法工委、厅法制处对《全省禁毒条例》的有关条款进行研究修改。6月9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修改的《黑龙江省禁毒条例》。省禁毒办还编辑了《禁毒工作学习手册》下发到基层,为提高全省缉毒民警的执法水平创造了条件。

  1999年,全省各级公安禁毒部门以“破大案,挖毒窝,打毒枭,捣网络”为目标,大力开展打击“零包”贩毒活动。注重从零星散装贩毒入手,深挖隐蔽较深的大毒枭。从吸毒人员入手,摸清毒品来源,发现打击毒品犯罪,进一步压缩了毒品消费市场。省禁毒办派出专人对边境口岸地区配发缉毒犬的可行性进行调研。各地禁毒部门加大了对毒情的研判,通过对毒品犯罪活动规律的分析,及时调整侦察策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举报的作用,集中破获一批毒品案件。6月14日,哈尔滨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了省、市挂牌代号为“9902”贩卖杜冷丁大案,打掉了这个重大贩毒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收缴杜冷丁1 710支,摧毁了河南安阳向哈市周边县(市)贩卖杜冷丁的贩毒通道。8月中旬,哈市动力公安分局根据情报破获一起公安部督办的特大麻醉品被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人。查明此案是延吉市犯罪嫌疑人于某于1995年11月3日夜盗窃延边自治州医药公司杜冷丁针剂、片剂和其他麻醉药品共4万余支(片)的特大案件。缴获杜冷丁17 000余支、片剂一箱8 000片、毒麻管制药品阿桔片1箱。9月19日,孙吴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在省公安厅缉毒处的指挥下,破获一起种植、制造、贩卖毒品的特大犯罪团伙案件,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成功捕获了犯罪嫌疑人17人,深挖出涉嫌种毒、贩毒、吸毒人员50余人,捣毁制毒窝点4个,缴获粗制海洛因600克,罂粟1 845克及制毒工具多套和一些制毒药品。年内全省禁毒部门共侦破涉毒案件1 08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 098人,其中逮捕288人,劳教87人,刑拘216人。打掉团伙63个,捣毁毒品加工点6个。收缴海洛因1 731克、鸦片80.76公斤、杜冷丁29 419支、麻黄素32 500克、摇头丸19 000粒,其他毒品15 000克,有力地打击了毒品犯罪的嚣张气焰。为了提高打击毒品犯罪的效率,全省各级公安禁毒部门加强了与检察院、法院的协调,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做到了从严从重从快惩治犯罪人员。

  2000年,全省各级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对毒品犯罪的回潮和大案上升的势头保持警惕,加大了侦察破案的力度,抵制回潮的势头,运用多种侦察手段,多次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突出的毒品犯罪活动。年初,坚持不懈地打击吸贩摇头丸犯罪。省公安厅在年初下发通知,决定从1月10日到月末,在全省开展集中打击吸食、贩卖摇头丸犯罪专项行动。在省厅的直接指挥下,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绥化等地连续破获一些吸、制、贩摇头丸案件。哈尔滨市公安局抽调禁毒、治安、技侦、防暴、派出所等多警种300余名警力,对市区27家迪厅、夜总会进行了集中清查统一行动,共抓获吸毒人员82名,缴获摇头丸440粒、摇头水124瓶、毒资3万余元。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9月25日,省政府召开电话会议,部署全省打击冰毒犯罪和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省禁毒办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昼夜值班。期间共收到群众举报线索200多件,以此侦破毒品案件124起。在专项打击行动中,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同海关、药监、卫生、经贸等部门密切配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全省易制毒化学品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基本摸清了底数,对有问题的企业和单位下发了整改通知书,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一些规章制度,使易制毒品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哈尔滨市公安局禁毒处及各分局、县(市)局禁毒部门与各级医药、卫生、工商、经贸委等部门密切配合,对醋酸酐等8种易制毒化学品生产和经营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查明哈尔滨市区有条件经营上述易制毒化学品的化工企业3 854家,药厂158家。此间,还破获了一批涉毒案件,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缴获一批毒品。省公安厅还组织了哈尔滨、大庆等大中城市开展了多次快节奏的摇头丸查缉行动。专项治理期间,全省连续破获摇头丸案件326起,抓获吸毒人员490人,破获涉毒案件418起,缴获摇头丸11 814粒以及冰毒、K粉、海洛因等毒品874克。宁安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特大涉外贩毒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缴获摇头丸1 000粒。佳木斯市永红公安分局通过清查吸食摇头丸行动,破获了一起贩毒案,缴获冰毒3克、摇头丸4 000粒。鸡西市公安局在审理一起贩卖摇头丸案件中,破获了团伙成员606人,缴获摇头丸30 766粒、冰毒2 000克、大麻21.862公斤、海洛因30.5克、鸦片108.747公斤、杜冷丁5 119支。鸡西市打掉以“大脸猫”迪吧为掩护,集吸、贩摇头丸等多种犯罪于一身的黑社会犯罪团伙,查实涉及摇头丸20 000多粒。齐齐哈尔市通过清查歌舞厅,破获一个扎贩杜冷丁1 000多支的团伙。大庆市通过清查娱乐场所,破获一起近万粒的摇头丸特大案件,查获一制造摇头丸地下加工点。严打整治以来,全省通过清查整顿娱乐场所,抓获吸食摇头丸人员2 560名,贩卖摇头丸犯罪嫌疑人869人,强制戒毒122人。从中破获毒品案和其他刑事案件94起,缴获摇头丸30 766粒、K粉1 594克、杜冷丁7 770支。

  2001年,对全省精麻药品生产经营企业14家,使用单位654家,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1 542家,使用单位268家,全部建立档案,输入微机。2001年是黑龙江省禁毒工作不平凡的一年。全省禁毒工作采取的措施多、力度大,取得的成效显著。全年破获毒品案件1 849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842人,打掉毒品犯罪团伙317个,缴获冰毒11.4公斤、摇头丸36 526粒、海洛因1 006.6克、鸦片65.1公斤、大麻30.34公斤。同时,还打掉冰毒加工厂、摇头丸加工厂各一处,缴获半成品冰毒1.3吨(约合成品8.27公斤)、土法制造的摇头丸200余粒、制毒原料2.5公斤。

  2002年,全省禁毒严打整顿专项斗争在2月10日前全面启动。在专项斗争中,成功地侦破了哈铁“4·13”特大制贩运103吨咖啡因案,绥化2万支杜冷丁流失案,哈尔滨5 100粒摇头丸案等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使破案绝对数和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数成倍增长。佳木斯市在2002年破获各类涉毒违法犯罪案件801起,其中刑事案件65起,治安案件636起,抓获涉毒违法嫌疑人348人,强制戒毒102人,共收缴杜冷丁256支、摇头丸293粒、鸦片11.9公斤、氯胺酮350克、罂粟壳1 500克,铲除罂粟原植物11 350株。在2月至11月的禁毒专项斗争中,全省共破获毒品案件7 145起,抓获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2 465人,同比分别提高3.6倍和5倍,缴获咖啡因16 500公斤、摇头丸26 341粒、海洛因1 000克、鸦片29公斤、杜冷丁9 592支等一大批毒品。

  2002年全省全年共破获毒品案件7 229起,破案绝对数提高3.9倍;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4 338人; 打掉团伙1 226个,抓获团伙成员3 651人; 捣毁毒品加工窝点3个; 铲除罂粟250;收缴咖啡因16 500公斤、杜冷丁9 639支、管制刀具和各种凶器59件。

  2003年,全省成功地侦破了“1.27”“4.28”“5.27”等18起在省内外很有影响的毒品大案,抓获了一批跨国贩卖、制造毒品的毒枭,缴获了一批新型毒品和枪支弹药。与此同时,对服、贩摇头丸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综合整治,限期整改和查封了一批涉毒的歌舞娱乐场所,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1 428人。按照国家禁毒委的部署,从9月份开始,黑龙江省作为东北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为期4个月的全国部分省区打击涉韩、涉日冰毒犯罪活动的专项斗争。全省共破获毒品案件5 670起,比上年下降27.3%;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3 916人,比上年减少422人,下降10.7%;打掉毒品犯罪团伙163个,捣毁毒品加工厂1个,缴获海洛因26 000克、易制毒化学品2.8公斤、枪械11支、凶器93件。

  2004年4月7日,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全省开展了“节制毒源”和“扫毒”专项行动。在这两项行动中,全省共破获毒品案件1 269起,暗访场所5 774个,其中取缔涉毒场所380个,停业整顿189个,强制戒毒430人。成功地侦破了牡丹江市孟庆海特大贩卖摇头丸、氯胺酮案、哈尔滨王鸿祥等特大贩卖海洛因案、孟繁伟、范迎春等特大贩卖摇头丸案,破获全省首例人体藏毒案等19起全省挂牌案件。

  全年,全省共破获涉毒案件5 763起,比上一年有所上升,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3 409人,缴获摇头丸19.31公斤、冰毒30.98公斤、氯胺酮23.01公斤、杜冷丁16 917支,缴获毒资270万元,打掉犯罪团伙69个,比上年大幅度下降;抓获团伙成员342名,收缴各类凶器103件、枪4支;强制戒毒808人。

  2005年,从4月开始,全国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禁毒人民战争。4月14日,全国召开禁毒电视电话会后,省禁毒委立即召开了贯彻落实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王东华对全省人民作了动员,并宣读了全省禁毒人民战争方案。会后,全省相继开展了“通道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三市组织了“百日攻坚战”。大庆市先后开展了“春雷”“秋风”“月光”行动,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在百日攻坚战中,哈尔滨市公安机关破获吞了4 100多粒冰毒的“大胃王”特大身体藏毒、运毒、贩毒案件。8月份,哈尔滨铁路公安局也破获一起人体携毒案,缴获麻古11 046粒、K粉2袋。绥化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在“百日会战”中成果显著。到2005年,绥化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成立仅仅7年,连年被评为全省打击毒品犯罪和无毒社区建设先进单位。支队长刘学礼多次化装到可能出现毒品交易的场所,逐渐摸清了毒品交易规律。2001年6月刘学礼化装成接货人孤身前往娱乐场所接头,取得了毒贩的信任。在战友们的支援下,将两名毒贩现场抓获。经过深挖,抓获犯罪嫌疑人20多人。这一年绥化市公安局共破获毒品案件1 9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61人,收获摇头丸3 204粒、麻古648粒、冰毒46克,铲除罂粟43 374株。

  全年,全省共破获涉毒案件5 259起,比上一年有所下降;抓获犯罪嫌疑人3 553人,比2004年略有上升,其中刑拘513人,逮捕373人。全省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14 289人,比上年下降一半多,强制戒毒1 309人; 打掉团伙50个,捣毁毒品加工厂3个;收缴鸦片81.475公斤、杜冷丁30 885支、摇头丸16 100粒、海洛因2 229克、冰毒39.4公斤、麻黄素935公斤、K粉789克、精致大麻粉80公斤、粗制大麻粉5 000余公斤、大麻叶5 650公斤;铲除罂粟313亩合377.5万株;缴获枪支16支、子弹1 970发、其他兵器112件;缴获车辆10台、毒资210余万元。

  六、国际禁毒合作

  2001年8月6~10日,联合国禁毒署和国家禁毒委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联合举办高级情报分析培训班。联合国禁毒署亚太地区项目协调官员邓肯和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学院高级教官马克·迪尼森及布莱恩·洛为先生来华授课。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黑龙江省各市、地、系统禁毒官员参加了培训。

  2002年4~7月,俄罗斯阿穆尔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三个州内务局官员,应邀先后来哈尔滨,同黑龙江省进行禁毒合作会晤,分析通报毒品犯罪形势,交流涉毒犯罪情报信息,研究制定边境口岸地区加强缉毒工作的具体措施,商定在适当时机开展联合行动,打击跨国毒品犯罪活动。中俄双方签订了《关于中俄边境地区打击跨国毒品犯罪的协议书》。11月24日,应俄罗斯远东地区内务总局邀请,以高德林副厅长为团长的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代表团前往哈巴罗夫斯克,进行为期4天的工作访问,签署了黑龙江省公安厅与俄远东地区内务总局《会谈纪要》。商定双方设立主管禁毒合作的常设机构,加强工作联系和情报交流,认真承办相互通报的情报和协查的案件。12月中旬,应俄滨海边疆区内务局邀请,黑龙江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又派工作组,赴海参崴配合俄警方审理丁炜均走私贩卖麻黄素案。一年间,俄警方向黑龙江省通报涉毒犯罪嫌疑人21人,黑龙江省向俄警方通报毒品案件情报5件,协查俄警方通报的情况3件。

  根据2002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内务总局会晤时达成的协议,省公安厅党委和公安部禁毒局批准,成立国际合作科,使禁毒国际合作步入经常化和专业化。

  2003年2月20~24日,以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内务局局长卡罗巴诺夫为团长的阿穆尔州禁毒代表团对黑龙江省进行了工作访问。8月7日,应黑龙江省邀请,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内务局派员配合黑龙江省审理绥芬河“5·24”大麻案件,并就禁毒合作和打击跨国犯罪等具体事项进行了磋商。11月24~28日,以新成立的俄罗斯远东联邦区禁毒总局帕尔霍缅科局长为团长的俄远东联邦区禁毒代表团对黑龙江省进行了工作访问,双方签署了《加强双边警务合作联手打击跨国毒品犯罪的会谈纪要》。

  2004年4月,应俄罗斯远东局的邀请,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王谦榕一行三人及黑龙江省公安厅有关领导对俄远东禁毒总局进行了回访。双方通报了2003年以来所辖地区有关毒品犯罪情况,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加强双边区域间禁毒合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