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鱼病防治

第四节 鱼病防治



  1983~1986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牛鲁祺、张桂兰、赵志壮研究了越冬期鱼类流行疾病及其防治措施。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黑龙江省鱼类越冬期中有鱼病35种(传染性鱼病8种, 侵袭性鱼病25种,非寄生性鱼病2种),病原体53种,其中发现了危害严重的四极虫一新种,分离到使越冬期鲤亲鱼致病死亡的强毒力的菌株(未鉴定种)。筛选出了在低温条件下,有效低浓度杀灭鱼波豆虫、斜管虫、车轮虫的硫酸铜高锰酸钾合剂和高浓度、短时间的鱼体消毒药。根据高寒地区鱼类越冬期长,后期多爆发流行病的特点,研究出综合防治措施:①加强后期饲养,使秋片鱼种在冰封前个体壮,肥满度高,增强抗病力;②防止病原体进入水体,做好越冬池水源和鱼种消毒;③禁止有毒污染进入越冬池,根据供水条件和越冬池状况,按《养鱼技术操作规程》合理放养;④加强越冬期的科学管理,定期检查进行病性预报,了解鱼种生理状态和污染情况,及时扫雪,保证光照;定期监测越冬池的理化、生物状况、控制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冰融化后,及时分疏或销售;⑤越冬池专用。该成果1988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0~1993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赵志壮、牛鲁祺进行进口虹鳟鱼卵IHN病毒检疫技术的研究。主要成果: ①在暴发急性流行病的虹鳟渔场采集患鱼,采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一株高致病力的弹状病毒;②测定了该病毒的理化和生物学特征等,并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中国本溪株(IHN-B),与日本的IHN参考型病毒进行血清学相关性测定,结果证实该病毒是在进口鱼卵时由日本传入的;③提纯了该病毒,制备出兔和BALB/C鼠抗血清并进行提纯,改进免疫酶技术,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SA)间接法,测出103.5TCID50/0.1毫升的IHN病毒,为海关进出口鱼卵及国内各渔场之间鱼卵运输提供简便快速的检疫手段,亦可作IHN查及早期诊断的一项实用技术。该成果1995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1~1996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沈阳大学、哈尔滨市水产研究所、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进行鲤暴发性鳔炎症防治技术的研究(鲤隐性败血症防治技术的研究)。本研究从50个渔场分离到致病菌43株,经生理生化和毒素等数十项性状检测,鉴定出嗜水气单胞菌33株。确认该病是在饲养季节被感染, 当年幼鲤感染嗜水气胞菌病一般呈隐性经过,临床表现不明显,病鱼仍正常摄食、生长肥育,进入越冬期,由于鲤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抗病或易感病)、环境等因素影响而暴发死亡。筛选出了4种有效防治药物,制定了适合高寒地区的防治措施,使越冬成活率由原30%提高到90%以上,突破了杂交鲤越冬的难点。1997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2年,黑龙江省水产局组织有关单位制订鱼病防治的省地方标准《鱼病预防技术规程》(DB23/T148—92),1992年5月1日实施。

  1994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首次报告了东北地区虹鳟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及病原鉴定方法,筛选出了有效药物,制定了防治措施,应用效果明显。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黑龙江省水产局组织有关单位制订鱼病防治的省地方标准《越冬期鱼病防治技术规程》(DB23/T425—1995),1995年12月10日实施。

  1996年,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编制《黑龙江省常见鱼病防治一览表》挂图,其主要内容包括:常见鱼病的病症及防治方法;鱼病防治常用药物介绍;鱼种消毒药物用量表;清塘药物使用方法;全池泼洒用药量查阅表及用药常识等。该表结合全省渔业生产实际,总结概括了全省鱼病防治成功经验,可供养鱼专业户、养鱼员和基层水产工作者等参考使用。

  1997年,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以密山市、绥化市和牡丹江市为示范区,共推广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防治技术11.2万亩。开展了鱼类暴发病病情调查,对病害流行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大力普及推广健康养殖技术,通过选择高标准池塘、放养大规格鱼种、投喂优质饲料、强化鱼病防治和加强科学管理等措施,使示范区内的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控制到15%以内。

  1998~2005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还完成“史氏鲟体液免疫及其抗病调节机制”“史氏鲟中草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免疫学机理的研究”“环丙沙星在鲤鱼体内药物动力学及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水产品中敌百虫残留检测标准”“养殖水域敌百虫安全限量的制定及检测方法的研究”等多项科研项目。

  2002年,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连续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在全省共建立25个测报点,测报面积达到7 832.5亩,测报周期为每年的5月至10月。每个月定期印制《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月报》,下发到基层养鱼户手中,用以指导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同时还将测报结果及时上报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编入全国《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月报》,对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3~2005年,东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系总结提出了生态防治鲤鱼出血病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