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收获机械 1987年,黑龙江省依兰收获机械厂研制与进口机型E512收获机割台配套的4DN—1型大豆挠性低割装置,收获损失率小于5%,是国内先进的大豆低割装置,1988年通过省级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
1990~1991年,省水田机械所魏中文、李宝成、张占胜、杨永全研制4GLZ-120型自走水稻收割机。整机由小倾角扶禾切割系统、链条输送系统、倾斜式变速箱、宽幅超低压胶胎行走装置、手扶式跟踪操作装置组成。主要技术性能:割幅:120厘米;操纵方式:手扶式;铺放角:90度±20度;发动机:4马力柴油机;效率:0.2~0.5 公顷/小时;机重:170千克;可扶起倒伏角:60度;机组长度:175厘米;割茬高度:2~5厘米。该收割机可用于稻、麦、豆的收割,转弯半径小、重量轻、割茬低,其特点:①变速箱前倾配置,使整机重心前移缩短了整机长度,提高机动性;②新型低割茬切割装置,使割茬高度大幅度降低,利于来年整地插秧作业;③新型扶起曲线:提高了对倒伏水稻的扶起性能,减少损失。1991年该机通过省级鉴定,1992年投入批量生产,1997年获省级新产品证书。截止到2005年底,该产品在黑龙江省20多个市县、20多个农场推广应用,并销往辽宁、吉林、新疆等省区,累计生产销售2.2万台,创产值1.1亿元,利税1 200多万元。该收割机200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3件:自走式水稻收割机(专利号:ZL96245829.5);收割机新结构(专利号:ZL97224490.5);双刃口切割器(专利号:ZL200420063183.311)。
1990~1992年,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李洪贵、张相忠、陈宇澄、李春华等研制4YZ—4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该收获机是专门收获玉米的一种新机型,1次可收获4行70厘米行距的青玉米,可完成割穗剥皮,茎秆切碎还田,果穗集装拖车。该机采用了全液压操作系统,装穗拖车挂在联合收割机的后面,实现边收获玉米边切碎茎秆还田。该机1998年通过农业部鉴定,并获黑龙江省星火奖三等奖。
1991~1995年,东北农学院蒋亦元、涂澄海、许家美与黑龙江省依兰收获机厂合作研究创造出落粒损失极小的气流吸运式割前摘后脱粒、同时切割搂集茎杆成条铺的4ZTL—1800型割前摘脱稻(麦)联合收获机器系统,解决了英国未能解决的摘脱后不能立即收获禾杆需两遍作业问题。作业速度快且禾杆完整割茬低,适应性强,既能收霜前潮湿的、霜后干燥的水稻,又能收穗幅差大、严重倒伏的小麦。省、部级鉴定认为,该项成果为国际首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两件发明专利转让给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投产。该机器系统由4GQT—1800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和WTC割晒运粮履带多功能自走式底盘组成,在切割茎杆之前,当茎秆处于站立状态下,由4GQT—1800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对稻谷的穗部用弓齿进行打击脱粒,并整理茎秆将谷粒从中分离出来。被吸净的谷粒落入谷粒螺旋退运器,经刮板升运器进入粮袋,经脱粒后的茎秆被切割搂集成条铺于田间。该机器系统199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0年4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15周年最佳专利奖。
1994年,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研制JL1188系列联合收割机、JL3060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并投入小批试生产。
1997年7月,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与世界最大的农业机械跨国公司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共同成立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约翰·迪尔佳联公司)。公司成立后相继研制开发了1042、3070、3316、1048、3080、1076等各种农业收获机械,先后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品质质量免检证书”、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7种联合收割机中有1项获得发明专利权,6项技术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
1998年,佳联收获机公司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了以稻麦豆系列联合收割机、高速气吹式精密播种机、大小割晒机、粮食清选机、农机附件等为主导的产品系列,研制生产了佳联—3型系列、佳联—5型系列和佳联3086型系列联合收割机。佳联—3型系列联合收割机包括佳联—3、佳联—3A、佳联—3A6等,是佳联公司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自行研制开发的产品。该系列联合收获机适应高产、潮湿、倒伏的作业条件,割幅、喂入量和动力匹配合理,可收割高产作物。2001年12月佳联—3型系列联合收割机获黑龙江省第三届优秀新产品二等奖,200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8~1999年,佳联收获机公司李光、金荣君、杨圣斌、赵伟、李为民等研制佳联—3A型系列联合收割机。该机配有捡拾器,可直接收获或分段收获,备有小麦、大豆(挠性)等专用割台,可收获麦类、豆类、油料等作物。还备有切碎器、抛撒器便于茎秆还田。它的四键式长逐稿器和高升阶梯面,可以减少清选分离过程中的损失。
1998年7月~2000年,约翰·迪尔佳联公司包晓光、臧东良、王文春等研制1042联合收割机(传统型)。该机可一次性完成切割、脱粒、分清选集粮等工艺流程,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大豆,同时还可兼收水稻、玉米、油菜籽、向日葵、牧草籽等多种农作物。1042联合收割机主要由割台、过桥、脱粒、分离、清选、集粮等工作部件组成。该机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约翰·迪尔公司JD1144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离、清选等功能部件为基础,采用大直径脱粒滚筒和大包角凹板,具有较强的脱粒、初分离、抗堵塞、破碎小的特点,分离、清选面积大,保证了该机型具有优良的收获性能,并配备大豆挠性割台、切碎器、集草车、长卸粮筒和短卸粮筒等收获部件,为用户实现不同的收获要求提供了可能。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喂入量(千克/秒):小麦:3.5;损失率(%):小麦≤1.5;破碎率(%):小麦≤2;含杂率(%):小麦≤2;发动机功率:100马力(73.5千瓦)。该机2000年12月通过鉴定并投产,2004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黑龙江省第四届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截至2005年,累计生产200多台。
 |
|
约翰·迪尔佳联公司庞凤斌、赵振芳、朱孔欣等针对传统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存在籽粒破碎高、损失大等问题,自1998年10月开始研制3518CTS大型联合收割机(非传统型双纵轴流脱粒),2001年4月投放市场。3518CTS大型非传统式联合收割机性能优于国内传统和非传统联合收割机,适合于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的大型国有农场、家庭农场使用。3518CTS联合收割机采用法国沙朗6068T涡轮增压环保发动机,功率149千瓦,配备挠性和刚性两种割台,加强型倾斜输送器、升级后的1100系列清选系列以及茎秆粉碎器等其他附件。该机以收获水稻为主,兼收小麦、大豆、油菜等多种作物,增加玉米收获装置还可收获玉米,其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收获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性能指标:喂入量(千克/秒)水稻:11,小麦:8;损失率(%)水稻:≤3,小麦:≤1.5;破碎率(%)水稻:≤2,小麦:≤2;含杂率(%):≤2。3518CTS大型非传统式联合收割机是将切流滚筒装置与纵向双轴流滚筒装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对作物进行脱粒和分离,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时籽粒破碎、脱不净、分离损失大和效率低的问题。3518CTS联合收割机2004年4月通过鉴定,其切流与纵轴流组合脱粒分离装置取得专利权(专利号:ZL00137715.9),2005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黑龙江省第五届优秀新产品奖一等奖。
2000年,佳联收获机公司李光、金荣君、徐立坤等研制佳联—3A6型系列联合收割机。该机具备了佳联—3系列产品的所有优越性能,并在原产品基础上,配备了玉柴发动机(六缸、无增压器、109马力、割台等附件),可收小麦、大豆等不同作物,2005年1月佳联—3A6被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授予“农业机械推荐产品”,具有操作灵活、作业效率高、储备马力强等特点,可配3.2米小麦割台、3.5米、3.9米大豆挠性割台。
2000年10月~2002年,约翰·迪尔佳联公司杨松波、王洪源、李庆章、王振发、韩斌等研制3070联合收割机(横轴流型)。该机体积小,结构简单,机动性强,可靠性高。主要性能指标:喂入量(千克/秒: 3(水稻);损失率(%):≤2(水稻);破碎率(%):≤1.8(水稻)。3070联合收割机采用的核心部件是约翰·迪尔公司自行开发制造的新型切流与横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部件。该部件采用了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的CTS系列联合收割机的世界先进技术和国内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先进技术,分离部件杆齿横轴流滚筒和底部可调节间隙栅格凹板的组合可以减弱切流脱粒滚筒脱粒强度,使得脱粒作用柔和、分离过程增长,减少了对谷粒的损伤,尤其对难脱和易破碎的作物有很强的适应性,属国内首创,收获效果优于国家标准要求,是一种新型的脱粒分离组合部件,不但能收获小麦、水稻,还可以收获大豆、油菜籽、高粱、牧草籽等多种作物。3070联合收割机2002年投放市场,2004年4月通过成果鉴定,2002~2005年,累计生产5 000台,获得黑龙江省2005年度优秀新产品奖三等奖。
针对北方市场几乎没有水稻收获机械的情况,2002~2003年,佳联收获机公司李光、唐占龙、李景岩、段国臣等研制佳联—5型系列联合收割机。其中,佳联—5型双轴流联合收割机是一种以收获水稻为主,同时可以收大豆、小麦、红小豆、黑小豆、白芸豆、饭豆、水肥剂等多种作物的新机型。该机保留了传统的切流滚筒,取消了逐稿器,采用纵向双轴流板齿滚筒,具有优良的脱粒、清选、分离性能,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割水稻各项指标优于国内同类机型。2005年1月佳联—5型系列联合收割机获佳木斯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月获得黑龙江省第五届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
 |
|
 |
|
2002年11月~2004年,约翰·迪尔佳联公司庞风斌、赵振芳、臧东良、朱孔欣、刘志刚等研制3316联合收割机(非传统型单纵轴流脱粒)。该机将切流滚筒装置与纵向单轴流滚筒装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用纵向单轴流分离部件代替结构较大的键式逐稿器,承担籽粒、茎杆的分离功能,作物在做旋转运动的同时又有轴向运动,脱粒分离性能显著, 改变了传统联合收割机的工艺流程,攻克了单轴流滚筒的喂入通过能力和功率消耗大的技术关键,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水稻以及潮湿作物时所产生的脱不净、分离不彻底、损失大、破碎率高、效率低这一难题。该机以收获水稻为主,兼收小麦、大豆、油菜、玉米等多种作物,具有效率高、破碎率低、损失小、一机多用、综合性能好等优点,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其核心技术切流和纵向单轴流的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属国内首创,填补了切流和纵向单轴流联合收割机的国内空白,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号:ZL 032504195)。主要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发动机功率:140(103千瓦) ;整机外形尺寸(作业状态)(长×宽×高):8 500×4 800×3 600毫米;结构质量(带15英尺割台):8 960千克;割幅 (米):3.66、4.57;喂入量(千克/秒):水稻:6,小麦:5.5;损失率(%): 水稻:≤3,小麦:≤1.5;破碎率(%):水稻:≤2,小麦:≤2;含杂率(%):≤2;脱粒分离机构型式:切流和纵向单轴流的控制与组合装置;切流滚筒长度×直径(毫米):1 020×610;纵向单轴流分离滚筒长度×直径(毫米):3 414×500。3316联合收割机以切流变纵轴流的控制与组合装置为核心部件,该核心部件主要由切流滚筒、辅助喂入装置和分离部件等组成。3316联合收割机以其良好的水稻收获性能,经济型、高性能适应于中国国情,先后销往江苏、湖北、安徽、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2004年开始投放市场至2005年销售2 034台,创销售收入达5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5年4月通过成果鉴定,并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
2002年2月~2005年4月,约翰·迪尔佳联公司赵振芳、宋国强、李庆章、杨依忠、付宝松等研制1048联合收割机(传统型)。该机创新点:①可收获7垄大豆的新型挠性割台坡地适应性强,清选效果好的筛式清选系统;②脱粒部件可以挂接滚筒减速器,变速范围大(225~450和460~1 150转/分),可实现225转/分的低转速,低破碎率,收获大豆等经济作物综合性能好;③实现割台快速挂接和挂接宽割台的加强型过桥;④具有单边制动功能,转向灵活,转弯半径小,坚固可靠的分体结构前桥。该机选用国产发动机、功率为85千瓦(115马力),4.57米挠性和刚性割台,3.66米刚性割台,动力匹配合理,其收获性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同类产品。具有质量可靠、性能优越、收获效率高、破碎率低、总损失小、一机多用、综合性能好等优点,以收获小麦为主,兼收大豆、水稻、油菜、草籽等多种作物,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并优于国家标准要求。主要性能指标:喂入量(千克/秒):小麦:4;损失率(%):小麦:≤1.5;破碎率(%):小麦:≤2;含杂率(%):小麦:≤2。1048联合收割机2005年4月通过鉴定至年末推广应用991台,创造销售收入1.52亿元。该机先后销往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
2002年11月~2004年,约翰·迪尔佳联公司王洪源、韩斌、方宇鹏、刘金亮、李彦等开始研制3080联合收割机(横轴流型)。该机不但能收获水稻,还可以收获小麦、大豆、油菜籽、玉米、向日葵、牧草籽等多种作物。主要性能指标:喂入量(千克/秒):3.5 (水稻),3.5(小麦) ;损失率(%):≤3(水稻),≤1.5(小麦) ;破碎率(%):≤3(水稻),≤2 (小麦)。3080联合收割机采用的核心部件是切流与横轴流组合式脱粒分离装置,该部件借鉴了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的CTS系列联合收割机的世界先进技术和国内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先进技术,可以减弱切流脱粒滚筒脱粒强度,使得脱粒作用柔和、分离过程增长,减少了对谷粒的损伤,尤其对难脱和易破碎的作物有很强的适应性。自2004年5月至2005年末共计销售 2 777台。该机2005年4月通过鉴定,其清选装置高效卷翼风扇获专利权(专利号:ZL03250420.9)。
2003年1月,约翰·迪尔佳联公司刘江龙、孙桂芹、袁照华、曹春玲、孟繁昌等开始研制1076联合收割机(传统型)。1076联合收割机利用杆齿式分离滚筒装置(WTS),对逐稿器上物料进行强制抛送,使物料蓬松并带动物料向后运动,使籽粒彻底的分离,大大降低了分离损失,提高了收割机的喂入量,收获效果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并有效地缩短了键式逐稿器长度,解决了传统大型联合收割机的键式逐稿器分离装置的体积庞大问题。主要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发动机功率:159 (117千瓦);结构质量(不带割台,千克) :7 190;割幅 (米) :5.34(218割台);喂入量(千克/秒):小麦7;损失率(%):小麦≤1.5;破碎率(%):小麦≤2;含杂率(%):≤2;脱粒分离机构型式:切流纹杆/钉齿滚筒、切流杆齿分离滚筒与五键逐稿器结合;脱粒滚筒长度×直径(毫米)1 280×610;杆齿分离滚筒长度×直径(毫米)1 278×443;逐稿器键长3 652(毫米)。1076联合收割机配备附件满足收获油菜、玉米、草籽等不同作物需求,适合于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地大型国有农场、家庭农场使用,同时满足出口需求。2004年7月首批试生产19台推广样机,销往江苏、青海、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2005年4月通过成果鉴定,其核心技术新型的杆齿伸缩滚筒属国内首创,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权(专利号:ZL200520001788.4)。2005年4~8月批量生产88台。
2003~2004年,佳联收获机公司李光、唐占龙、李景岩、段国臣等研制佳联3086型系列联合收割机。佳联3086型系列联合收割机是收获小麦、水稻、大豆等作物的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该机脱粒系统采用了切流滚筒加横向轴流滚筒,清选系统采用往复振动式鱼鳞筛及有四个进风口的离心风扇,与国内同类机型相比,清选面积增大到2.2平方米。杂余直接进入切流滚筒进行二次复脱,大大提高了脱粒,清选能力。具有结构合理、性能优越、清选面积大、损失小、清洁率高等特点。
亚麻收获有别于其他作物,需连根拔出,收获难度大,环境影响因素多。在中国广大种麻地区,由于没有适合中国国情和农艺要求的亚麻收获机具,亚麻收获以人工拔麻为主,劳动强度大,费用高,效率低,收获时间长。亚麻不能适时收获,造成纤维品质的下降,影响亚麻种植的效益。省农机运用所高立辉、曹海峰、高勇等 2005年研制成4FZ-140型自走式亚麻拔麻机。该机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通过了国家农机具检测中心的性能测试和产品鉴定。 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宽×高): 5 130×1 990×2 200毫米,机器重:3 000千克,工作速度:5 000~11 200米/小时,工作效率:0.8公顷/小时,拔净率:>98%,作业幅宽:1 400毫米,拔麻工作台调节高度:150~350毫米,运输时最少离地高度:22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