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农业航空

第九节 农业航空



  1985年5月,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成立农业航空实验站。当年根据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技术合作促进发展协定,澳大利亚政府无偿援助该国生产的PL-12型农用飞机“空中农夫”4架、美国生产的双座通讯教练机“赛斯纳C-185”1架,药车、工具车等专用车辆15台,总投资265万澳元(折合人民币650万元);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配套投资100多万元,用于修建飞机场跑道1.2万平方米,停机坪6 144平方米,两座大型停机库和航材库,飞行员住宅楼及相关设施。1987年,正式投入作业,飞行作业171.4万多亩,平均单机作业42.8万亩,共盈利9.8万元。

  1988年,农业航空实验站从波兰购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 000马力、载药量为1 500公斤的M-18型农用飞机5架,先后在红兴隆、建三江管理局的10多个农场进行作业。1989年,友谊农场小麦发生严重虫灾,用M-18飞机投入紧张作业,创造日作业量4.1万亩的全国农业航空作业的最高纪录。1990年,先后从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购进N-5飞机3架。1991年从哈尔滨飞龙公司购进Y-11飞机2架。1993~1994年从澳大利亚购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GA-200型飞机9架。1995~1996年,购置由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生产的N-5A型飞机3架。到1996年,农业航空实验站拥有农用飞机21架,先后在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等7个管理局,20多个农场进行农航作业,每年航化作业面积200万~300万亩,最多年份达到370多万亩,开创了中国地方办航空的先河。农业航空化学作业扩展到大豆、玉米、水稻、甜菜、油菜等作物,成为黑龙江垦区迈向现代农业的标志性技术。

  1990~1997年,农业航空实验站进行飞机低量叶面施肥在大豆上的应用研究。这项航空作业新技术经过8年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应用面积已达到29.04公顷与飞机常量叶面施肥相比作业效率提高50%,与不施肥相比增产11.1%~19.0%,累计新增总产量8.7万吨,新增经济效益1.4亿余元。该站应用的设备是波兰的M-18A飞机和空中农夫飞机,英国、美国生产的Au-5000型风动旋转式雾化器,水敏感低。这项农业作业新技术已成为大豆生产常规技术措施之一,它具有延长生育期叶片功能,减缓植株衰老,增强作物抵御外界不良条件的能力,促早熟和增产等作用,一般提早成熟3~5天,避免早霜危害,可结合防病、虫同时进行,降低成本。

  1993年,黑龙江龙垦通用航空公司成立。1994年3月21日,民航东北管理局批准同意在佳木斯市佳西机场建立航空护林点。1993年春,经东北护林中心批准,出动3架M-18飞机,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绰尔林业局等,参加松毛虫防治作业。防治面积80多万亩,防治效果达到98.5%,受到林业部门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同年,用2架GA-200飞机,分别在佳木斯林管局、伊春林管局所辖林区进行森林监护作业;1架M-18飞机在嫩江东北护林中心进行化学灭火实验,获得成功。当年护林、灭火共飞行362小时,受到林业部门充分肯定认可。1995~1996年的春季护林期间,总局农航站出动3架M-18飞机与其他航空公司的1架Y-5飞机相互配合,在嫩江、左利坤河和内蒙古等林业局的林区机群酒液灭火,突出显示了对100千米半径火区的灭火作用和200千米半径火区的控制作用,在中国首次成功地用农用飞机灭火。显示了强大威力和广阔应用前景。1997年,总局农航站的5架M-18飞机全部参加大兴安岭林区的护林灭火作业。

  到2000年,垦区使用农用飞机作业的农场增加到44个,农业航空作业面积增加到523.5万亩,农航作业达到5 820小时,创造经济效益8 000多万元。垦区农业航空以黑龙江龙垦通用航空公司为主体和领头雁,以民航北方航空黑龙江通用航空公司、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等4家较大型通用航空公司为侧翼,以其他各家航空公司为尾翼的“飞鸟型”机群结构已正式建立,有力地推动了垦区农业航空的发展。

  2001年10月,农业部在黑龙江省垦区实施“黑龙江垦区农业航空植保工程项目”,投资2 87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 600万元。全国10余家航空公司参加了土壤处理、化学灭草、追肥、灭虫防病、灭鼠、播种树籽、草籽等10多种农业航空作业。

  2001~2004年,购置Y-11型、N-5A型、Y-5B型、Y-12E型飞机共10架。

  2005年,全垦区农业航化作业面积达到1 000.1万亩,其中龙垦通用航空公司完成539.81万亩,护林防火检查飞行642.23小时。

  到2005年末,黑龙江龙垦通用航空公司由1985年建站开始澳大利亚政府援助的5架飞机和32人发展壮大到7种飞机机型31架飞机和165人,其中有飞行员36人,机械师48人。农用机场56处,飞机库0.528万平方米,停机坪1.5万平方米,水泥跑道5.15万平方米,指挥楼562平方米,油库350平方米,锅炉房231平方米,铁丝网围墙0.5万平方米。可完成飞机播种、空中施肥、空中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空中除草、防治农林业病虫害、草原灭鼠、防治卫生害虫、航空护林、航空摄影、气象勘测、科学实验、城市消防、空中巡查、人工增雨等项作业。在飞机数量和总体实力方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业通用航空公司。20年来,黑龙江龙垦通用航空公司飞机农业航化作业累计飞行44 872.08小时,作业面积5 184.07万亩;护林防火检查累计飞行5 788.63小时,为发展垦区“两高一优”农业、护林防火和抗洪抢险做出了重要贡献。

  到2005年底,黑龙江省农垦系统农业装备水平在全国领先,农用机械总动力达370万千瓦,各种配套农机10万台(件),其中农用大中型拖拉机2.4万台,联合收获机8 300台,农用航化作业飞机30架,粮食处理中心198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0%,实现了粮食生产全面积全过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