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林产工业
第十节 林产工业
一、木材改性
1987~1990年,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工业学院许秀雯、魏文彦、陆文达等开发了落叶松刨切薄木技术。该项技术采用落叶松材改性处理剂,进行脱脂,软化材质,释放内应力,增加体积稳定性,同时研究出落叶松木方蒸煮工艺、刨切干燥工艺、胶贴与涂饰工艺以及落叶松刨切薄木在家具、人造板工业和建筑业中的应用技术。经小试、中试及批量生产表明,产品符合刨切单板国家标准要求,含水率为9%,公称厚度偏差为±0.01毫米。哈尔滨正阳河木材厂,将落叶松刨切薄木用于纤维板贴面、刨花板贴面和空心板贴面。该项技术于1990年8月通过鉴定,其研究成果属国内首创,居国内先进水平。
1991~1995年,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工业学院李坚、陆文达、刘一显等完成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短周期工业用材材质早期预测的研究”。该项研究,测定了杉木、长白落叶松、马尾松、湿地松和火炬松木材解剖特性和木材物理力学特性等重要材性指标,分析了木材生长轮材性变异规律;界定了5个树种人工林木材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界限,建立了短周期工业用林材质早期预测模型,对短周期工业用林材质进行了定量品质评价。该项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5~1997年,东北林大材料学院方桂珍、刘一显、艾沐野等采用自制的合成低分子树脂透入木材,经热压使低分子树脂之间及木材与低分子树脂之间发生化学交联作用,达到化学试剂固定变形的目的,并根据木制品的胶合和涂饰性能,合成了3种低分子热固性树脂(低分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低分子尿素—甲醛树脂、低分子苯酚—甲醛树脂)和多元羧酸类化合物(BTCA)用于固定压密木材的变形。该项研究还采用白桦、紫椴、糖槭等试材(试材平均直径15厘米、含水率48%~65%),利用树叶的蒸发作用和减压注入使树液流动产生立木染色。立木染色用染料为酸性染料,染料浓度0.4%~0.8%,并加入表面活性剂平平加和硫酸铝,提高酸性染料的渗透性和固着性。
1996~2001年,东北林大材料学院李坚、王清文、张世润等引进国际先进木材阻燃剂DRICON技术,开展了高性能阻燃剂合成技术攻关和木材阻燃理论研究,发明了性能优越、综合经济技术指标优于DRICON的新型高效磷氮硼复合木材阻燃剂FRW。FRW木材阻燃剂由高纯度磷酸脒基脲盐、硼酸和少量助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制成。该项研究以FRW阻燃剂为重点,对木材阻燃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应用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技术体系;发展了当代木材阻燃理论,建立了配套的FRW阻燃剂生产和木材阻燃处理技术,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出并论证了硼酸阻燃作用的化学机理;在具体反应类型层次上揭示了磷氮硼复合木材阻燃剂FRW的阻燃机理。2001年该项研究的综合性成果“木材阻燃防护技术”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2年,其核心技术成果“新型磷氮硼复合木材阻燃剂的合成方法”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为了适应木材阻燃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推动木材阻燃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从2003年开始,东北林业大学人李坚等先后开展了一剂多效木材阻燃剂生产工艺及设备研究、硼系列多功能木材保护剂研究、木材抑烟机理研究、木塑复合材料阻燃研究、FRW阻燃人造板(阻燃型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和刨花板)研究等。并建立年产250吨一剂多用木材阻燃剂示范生产线,具备了向市场供应批量产品的能力,解决了木材阻燃问题。同时,与美国林产品实验室、加拿大国家林产品研究院合作,针对FRW阻燃木材在高温湿热条件下的耐久性、面向北美市场的FRW阻燃定向刨花板工程材料、环保型木基阻燃涂料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拓展了阻燃木质材料的应用领域。该项成果共获得了7件发明专利权,其中2件已推广应用。
2002~2004年,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宋魁彦、王逢瑚等完成木材压缩多向弯曲技术的研究,并获得榆木和水曲柳的木材软化机理和工艺技术条件、木材顺纹压缩机理和工艺技术条件、弯曲机理和多向弯曲的工艺技术、最小弯曲曲率半径和多向弯曲、定型技术等多项成果。
二、制材
1986年,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工业系研制的TJ型小带锯摇尺进料装置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装置摇尺定位精度达到当时国际水平-0.12~+0.08毫米,成材锯割误差小于±1毫米,高于国家标准;压辊进料机构实现了程控,达到半自动化,其结构紧凑,操作灵活方便,便于推广。同年,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以下省林产所)研制的MY-CBC带锯摇尺装置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MY-CBC带锯摇尺装置采用了高速比变速进尺、电容磁制动,有效地控制了惯性对摇尺精度的影响。同时采用无触点控制式自整角机同步系统为指令机构,具有精度高、温升低,无振荡现象等特点,摇尺精度可达±0.6毫米以内,从而提高制材合格率。
1986~1988年,东北林业大学朱国玺、高家炽、王华滨等完成林业部下达的“我国现代制材生产线的研究”课题。课题组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制材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制材生产线的工艺和技术目标,以及要达到目标应当研究的课题。该项研究成果为新建制材厂设计和老厂技术改造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林业部制定“八五”制材科技攻关项目提供重要依据,1988年通过林业部评审,1989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8~1989年,省林产所李贞奎、梁振菊、张雅清等研制制材带锯机检测工具,1992年获省森工总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该检测工具采用了激光准直仪、激光转速计、杠杆比率测定法及自制锯轮卡尺等工具,通过实验单位试验证明,经过检测带锯机并经调整,能提高锯材产品出材率1%~4%,产品规格质量合格率可提高10%。哈尔滨铁路局木材加工厂应用本检测工具调整带锯机以后,比调整前出材率提高了4.1%,检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属国内首创,填补中国制材工业跑车带锯机检测工具的空白。
1988~1991年,省林产所孙冰、马连香、王子奇等研制锯轮专用研磨机,1991年通过鉴定。该机锯轮支承机构、锯轮驱动机构、自动走刀机构、自动水冷却和修整砂轮装置等居国内先进水平。哈尔滨铁路木材厂、哈尔滨木器制造厂等采用该机研磨锯轮,其修磨质量高于国标规定,径向跳动和端面跳动精度达0.03毫米,优于GB10956—89《木工带锯机和跑车精度》的规定。该机适用于中国制材企业各种规格型号带锯机的锯轮修磨,填补国内修磨锯机专用设备空白,其结构设计和修磨精度均达国内领先水平。该机1995年获省森工总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原木冻结后带锯锯制产量大幅度下降,质量难以保证,其原因在于锯路壁上附着了大量的锯屑和锯齿刃迅速变钝。同期,省林产所付朝臣、王宏棣、黄在华等引进霜刃齿型和穿孔带锯条进行大量的生产性实验,摸索出一套适用的锯割参数,锯制产量和质量均可提高5%。该技术被大兴安岭多家林业局所采用,1991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1995年获省森工总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9~1995年,省林产所于大伟、王润启、何兴祖等研制木工带锯机自动摇尺系列产品——G2SR—237型光电双速电容磁制动自动摇尺、G2SR—233型光电双速制动电机自动摇尺、G2SR—137型双限位双速电容磁制动自动摇尺、GDB—211型光电抱闸自动摇尺。自动摇尺装置由指令机构、拖动机构、制动机构组成,利用示波图测定摇尺装置误差的微观检测和分析方法为不间断提高精度,摇尺误差测量精度小于0.2毫米。该系列产品在黑龙江兴隆林业局、亚布力林业局贮木加工厂、柴河林业局木材加工厂得到了应用,摇尺精度合格率达近100%,锯材合格率达到90%以上,节约木材1%~6%。
三、木材干燥
1986年,省林产所孟祥柏、李志等研制以锯末沸腾炉为热源的新型木材干燥窑。该窑以热风炉为热源,以锯末、刨花、板皮、板头等木材加工中产生的废料剩余物为燃料,将清新干净的热风供给窑内干燥木材,热风不串烟,风温可调控,同时设有喷雾装置,调节窑内的湿度和对木材进行喷湿处理,以保证干燥质量。该窑投资省、成本低、生产安全、防火,为发展林区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的干燥开辟了新的途径,1988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6~1988年,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工业系朱政贤等与哈尔滨木材干燥设备制造公司合作研制DLZ型木材干燥室,1988年12月通过技术鉴定。DLZ型端风机砖砌体铝内壳蒸汽加热木材干燥室,具有密闭、保温、防腐蚀性能好、空气动力特性好,设备安装和维修方便,容积利用系数高,使用寿命长,干燥周期短,干燥质量高,干燥成本低等优点,各项技术性能和干燥质量指标均符合企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该干燥室既能进行常规干燥,又能进行高温干燥,既适合针叶树材干燥,也适用于阔叶材干燥。截至1988年底,该干燥室已被福建省、大兴安岭地区和哈尔滨市一些木材加工厂订购16间。该项研究成果1989年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同期,朱政贤等又与哈尔滨龙江电炉厂合作研制DJZS型木材干燥室,1988年通过技术鉴定。DJZS型端风机金属壳体蒸汽加热双轨木材干燥室,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空气动力学特性好,可以改善干燥质量,缩短干燥周期,降低干燥成本,能满足木材干燥工艺的要求,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木材干燥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适用于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及大型企业的木材干燥车间。
1987~1988年,省林产所沈丽莎、佟超、刘君等研制天然干燥硬质木材防裂剂。该成果解决了硬质木材天然干燥防裂的难题,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防裂效果好等优点,锯材完好率达98%。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省林产所试验工厂和哈尔滨市北方装饰材料公司利用该防裂剂加工出口板材,水曲柳、柞木木材开裂比率仅2%左右。该成果1989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7~1990年,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工业系朱政贤、孔庆山、佟永会等研制CLZ型侧风机砖砌体铝内壳蒸汽加热双轨木材干燥室,1990年通过了鉴定。该干燥室是在吸收国外同类先进产品优点的基础上,对老式侧风机型木材干燥室壳体结构、通风和加热设备、进排气道等进行改进和创新而研制出来的。这种新型木材干燥室技术性能良好,干燥周期短,干燥质量高,干燥成本低,可满足各种用途木材的干燥需要,适用于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主要技术指标:干燥室内部尺寸:长6×宽4.89×高3.52米;干燥室木材装载量:25~32立方米(板厚25~50毫米);加热器:绕片式,加热面积300 平方米;通风机:轴流式,风量20 000立方米/小时;风压150帕,转速680转/分,电动机功率5.5千瓦;最高工作温度120℃。CLZ型木材干燥室已被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等一些木材厂推广应用,并形成系列产品,包括CLZ—6、CLZ—8、CLZ—8K、CLZK—12型等。
1998~2000年,省林产所龚仁梅、刘亚兰等采用汽蒸高温高湿的干燥方法,研究制定大兴安岭落叶松板材的脱脂干燥工艺技术。该干燥工艺比常规干燥工艺减少板材树脂含量80%,板材树脂渗出率为10%以下,比常规干燥缩短干燥周期1/3,可见缺陷低于10%以下,平均总含水率、均匀度、分层含水率、应力指标均达到GB/T6491—1999锯材干燥质量国家标准,可以完全满足家具用材的需要。该项技术彻底解决了落叶松脱脂干燥问题,为落叶松深加工和有效利用落叶松资源打下了基础。该工艺技术在大兴安岭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
2002~2004年,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郭明辉、陈广元、赵西平等完成小径木锯材干燥工艺及其干燥设备的设计。该项研究从小径木木材特性出发,采用间歇加热方式和连续加热方式的常规干燥方法,分析了影响小径木锯材干燥质量的各种因素;建立小径木锯材内部温度升高、含水率降低与干燥时间的干燥曲线;揭示了小径木锯材在温、湿度等环境下的水分、应力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用于小径木锯材的干燥基准;优化了小径木锯材干燥工艺,其干燥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并设计了适用于小径木干燥的干燥室;所设计的干燥室可采用手动、全自动及手动全自动联合控制3种控制方式,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
四、胶粘剂
1985~1987年,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工业系包学耕、吕以学、王潜等研制DN—2号胶合板用低毒性脲醛树脂。该胶尿素与甲醛的克分子比已降至1∶1.3以下,游离甲醛含量已降至0.22%以下(4℃低温亚硫酸钠法)。利用该树脂生产的胶合板,其胶合强度符合GB738—75规定的标准,甲醛释放量低于5毫克/升,达到日本F2板甲醛释放量标准。该成果1987年开始推广转让,1987年3月通过林业部技术鉴定。
1985~1988年,省林产所郭柏林、李丽霞、姚忻等研制GDN—1低毒高效脲醛胶。该胶固体含量52%~55%,粘度20%~45%s/B3-4(20℃),固化时间40~70秒/100℃,活性期4~8小时,PH7~7.2,水混合性1∶2以上,游离甲醛含量0.2%~0.4%,贮存期1个月以上。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木材综合利用厂利用该胶生产桦木、椴木、水曲柳胶合板。该胶获林业部科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87~1989年,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工业系、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 包学耕、张双保、李庆章、孙柏青、顾继友等采用甲醛尿素低摩尔比和施加少量助剂的方法研制能生产甲醛释放量低于10毫克/100克板的El级刨花板用DN一6号低毒性脲醛树脂胶,其主要技术指标:固体含量60%~65%;黏度(20℃)200~400厘泊;游离甲醛含量(4℃)0.1%以下;pH值7.0~7.4;固化时间60~70秒;活性期4小时以上;贮存期(20°C)1个月以上。郑州木材公司综合加工厂的年产1.5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使用该胶半年,证明其初黏性、水溶性、胶合强度、贮存稳定性等均能满足刨花板生产工艺要求,生产的刨花板经上海木材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板内甲醛释放量小于10毫克/100克板,达到联邦德国E1级刨花板标准,物理力学性能均满足GB一4899一4904—85规定标准,解决了游离甲醛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该树脂胶19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0~1992年,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兰亭、陆仁书、李晓平等研制E1级麻屑板生产用DN—9号低毒脲醛胶。该胶主要技术指标:固体含量60%~64%;游离甲醛含量小于0.1%;固化时间50~60秒;适用期大于5小时,各项技术指标满足ZBG39001—85木材胶粘剂用脲醛胶标准NQ—DQ要求。用该胶生产的麻屑板甲醛释放量小于10毫克/100克板,符合德国刨花板标准规定的E1级要求;制造的麻屑板物理力学性能符合GB4896—4905—85刨花板国标一级要求。该胶1992年获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6~1998年,省林产所张长武等研究出苯酚改性焦油酚甲醛树脂胶的配方及合成工艺。该胶经过反复煮沸试验和72小时连续煮沸试验,胶合强度均达到并超过GB9846-88胶合板标准所要求的最低值;用该胶生产的刨花板物理力学性能超过GB/T-4897-92中规定的最低值。该胶分别在哈尔滨恒泰特种胶合板厂和黑龙江省木材综合利用中试基地进行中试,证明该胶预压性能好,预压效果达100%,涂胶、组坯容易,工艺性好,热压时压机周围无刺激性气味,产品无边角开胶和鼓泡现象。该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森工总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8~2000年,省林产所张长武、何灵芝等研制快固、低毒LCF—1#酚醛树脂胶。该项重点进行了三方面的研究:⑴降低酚醛树脂毒性,使游离酚和游离醛含量均低于0.1%;⑵在合成时加入二价金属离子,便于生成较多的高邻位酚醛树脂,提高了酚醛树脂的固化速度;⑶通过调胶配方的研究,较大幅度的降低该胶的树脂率。该胶胶合性能达到并超过GB9846—88I类胶合板所要求的最低值,热压时间降到1~1.2分钟/毫米,板坯压缩率10%~15%,胶的低毒性完全可以满足出口人造板材的要求,属“环保型”胶粘剂,哈尔滨邦德胶粘剂厂投入该胶生产,销往盘古木材综合加工厂等胶合板厂,实现了产业化。
2001~2002年,省林产所唐伟、赵丹等研制手提式单板胶线拼缝机。该机是由机械传动与加热器组合而成的木制单板胶线拼缝机,可进行Z字形和直线形两种形式拼接单板,使用方便,2001~2003年该机推广到10多个省市几十家人造板厂使用,2003年获省森工总局科技进步奖,并获实用新型专利权。
2001~2004年,东北林业大学材料学院顾继友、王逢瑚、高振华等完成黑龙江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森林抚育间伐材与速生小径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该项研究开发制备了胶接木材用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D和刨切薄木基材胶接用湿固化异氰酸酯胶黏剂YQJ-S,并利用所开发的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API-D对东北主要树种桦木、柞木和落叶松材进行了胶接基础及胶接技术研究,开发了胶接木材生产技术,研制的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性能达到日本加工用材的标准;利用开发的湿固化异氰酸酯胶黏剂YQJ-S对水曲柳、杨木进行了胶接试验,其胶接效果能够满足刨切薄木胶接工艺的要求,所制备的人造刨切薄木接近于由天然木材直接制得的刨切薄木。该项成果 2005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4~2005年,省林产所黄晓山、井学伟、徐兰英等开发了无毒阻燃胶。该胶低毒、阻燃,游离甲醛释放量能满足GB/18580~2001E1级的产品要求,产品物理力学性能达到GB/T4897-92规定值,产品氧指数43%~50%。黑龙江省绥化复合板厂采用该胶生产碎料板2 000立方米,产品全部销往日本。
五、人造板及木材重组
(一)人造板
1.胶合板
1989年,松花江林管局林产工业开发中心和山河屯林业局合作研究开发用枫桦次薪材为原料的胶合板,当年生产123.2立方米,一次合格率达90%。1990年黑龙江省森工系统有26个胶合板厂采用这项成果,消耗枫桦薪材23 550立方米,创收475万元。1991年利用这项技术生产胶合板4万立方米。
1989~1992年,省林产所刘振国、林利民、王戈等研究制定了大兴安岭落叶松胶合板最佳生产工艺,结合落叶松的材质特点,进行了落叶松胶合板耐老化试验、耐水试验和耐腐试验。并开发了落叶松胶合板混凝土模板,研制成落叶松胶合板铁路枕木垫板。该项技术在哈尔滨市铁路局三棵树工务段、大兴安岭林业局大杨树人造板厂等建筑和铁路部门推广应用。该项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3年,黑龙江省推广无卡轴旋切机,复旋胶合板木芯及利用小径原木生产单板,共安装使用无卡轴旋切机39台,生产单板1万立方米。
1994年开始,黑龙江省在胶合板生产中采用了珍贵树种与一般树种混合配比,即利用40.7%的椴木、水曲柳原木做面板,用桦木、杨木做芯板,生产80.8%的椴木、水曲柳胶合板,增加经济效益。
1995年后,森工系统胶合板厂不再增建新厂,主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木材利用率和增加表板率,扩大原料树种,缩小旋切径级,推广混合树种厚芯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增加规格与品种。1995~2000年,黑龙江省森工系统胶合板企业利用速生人工林原料、针叶材及进口原料,根据建材、包装、装修市场的需要,发展生产了低毒阻燃装饰板、人造薄木贴板、曲面模压产品、建筑用水泥模板、集装箱底板、车箱板等 产品。2000年,黑龙江省森工系统胶合板产量为2.64万立方米。
3.刨花板
1989年,省森工总局投资1 611万元引进德国比松公司的设备,在牡丹江木材厂建设年产5万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投资37 831万元与法国赛力堡集团公司建立中法合资的合林家具公司,其中包括建设年产5万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这是国内第一套全线从国外引进的包括刨花板、浸渍纸、二次贴面、家具制造等完整的系列生产线。
1989~1990年,省林产所王明光、柳倩、包梅琪等研制刨花模压制品。该制品是以木材或木材加工剩余物及其他植物纤维质碎料(亚麻屑、甘蔗渣、豆秸、麦秆等)和胶合剂为主要原料,利用成型模具,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压制而成的。该制品1992年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0年,省森工总局投资4 797万元,引进西德设备在正阳河木材厂建设年产3万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和年产180万平方米刨切薄木贴面板生产线。贴面板生产线主要设备:KT-V-IE型滚压单层短周期压机,为德国温康纳公司制造,压板幅面为7 800×1 400毫米,配有单板指接机,双刀剪切机,单板横、纵拼接机。单板拼接机,为德国库培尔公司制造,采用热熔胶线拼板,拼接质量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
1991年汤旺河林业局投资15 521万元,引进20%德国比松公司设备建设年产5万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当年黑龙江省森工系统刨花板生产能力达到19.13万立方米。
1992年10月,省森工总局投资1 948万元建立绥化复合板厂,建设年产3万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1995年12月试生产。同年,经国务院经贸办和林业部批准,乌马河林业局从德国引进主机生产设备对原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4 160万元,设计刨花板生产能力为2.24万立方米,1996年1月通过竣工验收。
1993年,山河屯林业局投资1 018万元,在人造板厂建设年产8 000立方米的轻质刨花板生产线。1994年,朗乡林业局投资建设年产3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同年,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投资40 140万元,从德国辛北尔康普公司引进年产10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设备建成万成木业有限公司刨花板生产线,属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2000年投入正常生产。其主要设备:热压机、压板5层,最大压板厚40毫米,压板幅度为2 850毫米×5 200毫米,可生产4~40毫米厚多种规格刨花板;砂光机为瑞士产,砂光宽度1 350毫米,砂光速度5~30米/分钟,砂光表面精度达到国际水平。
1995年,穆棱林业局投资1 295万元,建成宏光轻质刨花板厂,建设年产1万立方米的刨花板生产线。至此,黑龙江省森工系统刨花板生产能力达到32.20万立方米,为最高点。1996年,东京城林业局投资1 571万元,建成年产2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
1996~2000年,省林产所刘振国、曾春雷等完成“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定向刨花板及人造装饰单板生产技术的研究”,2000年通过专家鉴定验收。该项目研制了利用普通速生材(泡桐、杨木、落叶松、桦木)制造人造装饰单板的成套技术,包括脱色、染色、图案设计、组坯加压和刨切等,研制成的产品性能达到了技术要求。1997年湖南省长沙县中南林工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利用该技术将原胶合板生产线改造成人造装饰薄木生产线,生产仿珍贵材白橡、红榉、白榉等薄木产品投放市场。
1997年,朗乡林业局投资8 700万元,引进德国、芬兰生产设备,扩建成年产8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1998年6月通过验收。
4.纤维板
1995年,经国家计委批准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投资29 800万元,引进德国克瓦那人造板机械公司“门德”(Mende)系统连续辊压法中密度纤维板生产设备,建成兴隆中密度纤维板有限公司年产5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为国际20世纪90年代初期水平,在国内同类设备中居领先地位。其主要设备:PQ44型热磨机,为德国帕乐曼公司制造,磨盘直径1 120毫米;机械气流真空成型铺装机铺装宽度2 510毫米,进料速度5~30米/分,附有γ射线密度探测仪;F00KKF型辊式预压机,进料口开度最大300毫米,加压辊直径400毫米;AUMA40F辊式连续热压机工作宽度2 500毫米,加热辊(主辊)直径4 000毫米,加压辊直径2 000毫米,加压速度5~30米/分,适应生产板材厚度2.5~10毫米薄型中、高密度纤维板,经改造调整,能生产厚度1.5毫米超薄板。1998年10月投产。
1996年,省森工总局投资2 613万元,改造正阳河木材厂纤维板生产线,建成年产1.5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
(二)木材重组技术
1986~1991年,省林产所郝金诚、何林、赵丹等完成林业部重点攻关项目“小径间伐材指接工艺的研究”。首次对东北常见树种小径材胶合木生产工艺技术及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做了比较全面的试验研究,并系统研究了木材短齿指接的刀具和齿形参数,提出了指接和胶合木加工最佳工艺参数。1993年,该成果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四等奖。
1991~1995年,省林产所郝金城、何林、李琳等完成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短周期工业材胶合木制造技术的研究”,1995年通过林业部验收。该项目以短周期工业材落叶松为原料生产非结构指接材,解决了劣材优用问题,提高了木材利用率。该指接成套设备包括指接铣床、指接涂胶机、指接压力机,主要用于短木料指接成长材,指接材抗弯强度有效率达到80%以上。该项研究还发表12篇论文,编辑出版专著《集成材制造技术》。
1995~2000年,省林产所申世杰等完成国家林业局重点计划项目“落叶松单板层积材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厚单板旋切、厚单板热板干燥和高频热压成板等工艺技术,研制的落叶松单板层积材经黑龙江省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测,达到日本农林省结构用单板层积材标准,阻燃性能达到了GB4609—84FV—0级标准。
2003~2005年,省林产所隋仲义、王宏棣等完成短轮伐材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该项目以小径木为主要原料经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再经组合、胶接、挤压制成异型单元结构木梁(柱)。该结构木梁(柱)可广泛用于装饰、建筑结构材料。其力学性能指标:弹性模量115×102兆帕,抗弯强度45兆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