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安全生产监管
综述
2016年,全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全年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区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26起,同比减少8起,死亡16人,同比增加7人,其中,道路交通死亡13人,同比增加10人;工矿商贸死亡3人,同比减少3人,受伤37人,同比增加17人。制订《大兴安岭地区2016年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工作方案》,成立由行署专员任组长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由监察、公安、安监部门主导,交警、消防、煤管等部门组成的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综合督查组。开展重大风险点排查和安全隐患治理工作,通过构建“工作岗位为点、工作流程为线、业务范围为面”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体系,分行业、分风险等级建立风险点动态管控数据库,实现风险排查与管控的有机结合、无缝对接。开展事故多发点段、道路危险隐患路段、火灾隐患排查,开展园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专项整治、职业卫生重点监管企业检查评估等工作,开展遏制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特种设备、水利等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风险排查和管控。全区排查生产经营单位512家,设备设施200余部;排查风险点684个,确定重大风险点2个;排查治理隐患348项,打击违法行为521起,查封特种设备2部。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通安全生产微信公众平台——“大兴安岭安全”,在大兴安岭电视台和《大兴安岭日报》常设电视报纸安全生产宣传专栏。依托漠河县“五-六”火灾纪念馆建立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呼中区第一小学和松岭区第二中学两个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严查严处无证上岗作业行为,举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4期,培训260人。投入196万元新建大兴安岭地区安全生产考试分中心,并联网运行,全年培训“三项岗位”人员786人,全区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修订完善大兴安岭地区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数据库,制定全年政府级综合演练科目27个,举行涉及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等科目的政企联动应急演练24次。推进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和职业病危害防治评估等工作,将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融入日常执法检查。落实属地政府、行业管理和企业主体责任,行署安委会与35家单位签订《2016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年终考核评出优秀单位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