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农林科学研究
综述
2016年,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原则,加强与县区(林业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年争取国家、省部级项目到位资金122万元。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6项,实施地级项目7项,开展合作项目6项。开展马铃薯研究,1个马铃薯新品系进入省区域试验。开展蓝莓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特色浆果资源恢复和高效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全部研究任务,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开展食用菌研究,新品种“兴安猴头1号”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加强黑龙江嫩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林业实验基地、综合实验室建设,服务科研生产。“寒温带湿地景观格局与湿地保护恢复模式研究”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验收。国家林业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寒温带道地药材仿生态培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中期评估。开展森林猪引种示范和养殖基地建设、耕地合理耕作制度研究、西伯利亚红松研究、榛子品种选育及抚育经营技术研究及农林常规研究,提供科技服务。科研成果“加农1号”超早熟大豆品种选育与推广、“寒地蓝莓人工建园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科技人员发表论文24篇;2名青年科技人员获科技创新突出带头人称号,2名青年科技人员获地区青年创业创新明星称号。黑龙江嫩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马铃薯研究室获2016年龙江创新力量十佳集体称号。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博管办〔2016〕30号)批准,于2016年3月2日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