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发展第三产业

第四节 发展第三产业


  一、调整产业结构

  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1988年5月,省第六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在加强农业和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过努力,“七五”期间,全省第三产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6%,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到1989年,全省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25%。
  1991年1月,省委六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在讨论“八五”计划纲要时提出,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老化的工业基地、失调的产业结构与不断更新的多样化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矛盾的重要途径。要以服务生产、方便生活、增加就业、活跃经济为目标,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使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重要产业。1993年5月,省第七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指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要贯彻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组织和吸引城乡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第三产业。会议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全省开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新的经济生长点。
  1998年4月,省第八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搞好“二次创业”的重要内容。会议指出,全省第三产业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二次创业”中,必须顺应第三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大支持和促进发展的力度,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并提出要突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会后,全省积极落实会议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部署,加强社会服务,使全省第三产业发展又迈上了新的台阶。2000年,全省第三产业产值达到99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7年的22.5%上升到30.5%。

  二、确定发展重点

  1992年,根据省委部署,制发了《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以十四大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为指导,以增加就业为目标,提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是:大力加强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建设;进一步发展商品流通业及商品市场;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及金融市场;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居民服务业和市政公用业;努力发展信息、咨询业;积极发展农村社会服务体系。
  1996年,省委提出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发展,并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黑龙江省关于第三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意见》,确定了以交通通信、旅游、科技服务、信息咨询、市场流通、金融保险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思路。
  全省第三产业重点行业发展迅速,累计投资16亿元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滨州、滨绥铁路复线通车,大大提高了全省铁路运输能力。“九五”期间,全省建设高等级公路3965公里,比“八五”期间增加了3.5个百分点,以国道、省道为骨架,以县道、乡道为网络的公路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民航运输也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全国,延伸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交通网络。全省邮电通信业呈跳跃式发展,90年代初,全省就实现了地市以上城市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1997年,全省长途干线传输网形成了以光缆为主体、经微波为辅助、多传输路径的现代化通信格局,邮电业务总量由1990年的4.8亿元增长到2000年的167.1亿元。2000年,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3333.4亿元。独具龙江特色的旅游业——冰雪游、边境游、森林游、湿地游、火山地貌游等迅速发展,2000年全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18905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1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