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拜泉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黑龙江省中部、齐齐哈尔市东部、乌裕尔河与通肯河之间;南起北纬47°20′—47°55′,西起东经125°30′—126°31′;东以通肯河为界与海伦市、北安市相望,南与明水县毗邻,西与依安县接壤,北连克山县、克东县;县城与省会哈尔滨市火车站距离240公里。全县版图形状呈长方形东北缺角,南北最宽处55千米,东西最长处66千米,总面积3597.59平方千米,核成土地面积5396380.3亩,占全省总面积454600平方千米的0.79%。现辖7镇9乡186个村。城区辖6个社区,户籍人口5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万人,非农业人口7.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8.1‰。
拜泉县自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成立设治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将设治局改为县以来已有百多年历史,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谷子、玉米、大豆、杂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向日葵、亚麻、甜菜、药材、蔬菜、瓜类及饲料作物。全县重点培育糖、水、米、豆、薯、酒、畜等绿色食品主导产业。自然矿产资源有:石英砂、白细砂、膨润土、褐煤、石膏、黏土和天然矿泉苏达水。全县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总的植被覆盖率为90.78%,其中农田种植植被覆盖率66.48%,人工林覆被率22.1%,天然草场1.8%,天然次生林0.4%。
拜泉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全县生态环境整体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被评为全国产粮百强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全国先进绿色产业示范区、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中国唯一的被联合国工发组织命名的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拜泉县的生态旅游业始于2003年,利用“中国北方生态旅游之乡”的优势,在生态旅游规划和建设中,既注重当前又立足于长远,继续建设高等级的兴字型骨架。全县公路四通八达,已成网络。202国道(哈黑公路)南北贯穿其间,饶讷公路途经拜泉镇、丰产乡、长春镇等3个乡镇。通过里程为43.78千米。县级公路3条、乡镇公路49条、通村公路183条,与省会哈尔滨市公路距离240千米,与齐齐哈尔市公路距离202千米。克拜公路和依拜公路均为白色路面,实现“一环”“二连”“三辅助”的现代公路网络。确定了生态园林城、公园游乐、绿色长廊、环城带状公园的旅游景点,同扎龙、五大连池等著名旅游景区连成旅游网络。
(吕晓锋)